【周易十翼】系辞•下传-[明]吴桂森撰《周易像象述•卷十》

[明]吴桂森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周易像象述卷十

明吳桂森撰

繫辭下傳

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。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。剛柔相推,變在其中矣。繫辭焉而命之,動在其中矣。吉凶悔吝者,生乎動者也。

下繫節節申明上繫。上繫首章說易簡理得,次章說六爻之動,三極之道,故此處首明動而貞于一,則易簡之理得矣。太極生兩儀、四象、八卦,三畫既具,純而乾坤,交而六子,自然便有健順,有動陷止入麗說之象,故曰象在其中。天地有此理,則有此象也。八卦相重成六十四象,則六位已具,每象之中有六様時義,故爻在其中,爻之理具于彖象中也。六十四卦不過剛柔兩畫相推,一卦六變

【六爻】。

亦不過剛柔相推,再推而極之,每卦具六十四變,故曰變在其中,其變化无不備也。聖人因象爻而繫之辭,觀會通以行典禮,如此而動,動皆成象成爻,故動在其中,善動之道具在所繫辭中也。故吉凶悔吝之分,皆于動處生。蓋辭中所言吉凶悔吝,不過言其理之有定在者。使辭吉矣,必如其動則吉;辭凶矣,能不動又何凶?有悔吝矣,動而知其介,則悔而无咎,无非于動時神其變化也。聖人教人用易之法全在此,只歸重動在其中一句。爻象所陳,皆是天理,聖人闡發其理,都是天命之不可違,故曰繫辭焉以命之。

剛柔者,立本者也。變通者,趣時者也。吉凶者,貞勝者也。

【貞正也,常也】。

天地之道,貞觀者也。

【觀示也】。

日月之道,貞明者也。天下之動,貞夫一者也。

剛柔是一定之體,然其用則以剛推柔,以柔推剛。時宜不同,故變通所以趨時也。惟其時有不同,則當乎時者為貞,不當乎時者為不貞。得其貞无不吉,失其貞无不凶。吉凶无定形,以貞勝者也。

【非互相勝之謂】。

何為貞?剛只是主,柔只是承。故觀于天地,天常主,地常承,以貞為法象者也。曰貞觀,即大觀在上之觀。天尊地卑,乾坤定位,這便是天地一个大觀法處。又觀于日月,日常明,月代明,以貞為懸象著明者也。曰貞明,剛柔有推移,而其貞之理則一。動之貞,貞夫一,故吉凶悔吝之生,一與不一之間也。六位有剛柔,爻質有剛柔,皆一定者也。變通之剛柔,則時乎剛而柔,時乎柔而剛,迭用者也。惟一定,故位有當不當,爻有宜不宜,吉凶所以殊。惟變通,則宜剛而剛不失剛,為主之貞;宜柔而柔不失柔,為承之貞。所謂貞于一者如此。

夫乾,確然示人易矣。夫坤,隤然示人簡矣。

【確然,健貌。隤然,順貌。所謂貞觀者也】。

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爻象動乎内,吉凶見乎外,功業見乎變,聖人之情見乎辭。

天下之動貞于一,只為乾坤原貞于一也。夫乾,靜專動直,只是一个健,所以確然知大始,而示人以易。夫坤,靜闔動闢,只是一个順,所以隤然作成物,而示人以簡。易簡,貞于一也。效得此一,便是爻;像得此一,便是象。其一不一,何處分?皆在人一念動處分。一念之動而貞,便是爻,是象。故爻象動于内,則吉凶自分,必无不貞;應于外,自然成盛德大業,而變化見矣。聖人所以因爻象繫之辭,正欲人因辭而知慎動,因動而知貞一,无非一段憂天下深情,故繫辭而命之也。下文言仁言義,正是聖人所以貞天下之動者。動是幾,在隱微之介,謂之内;涉于既動,方有吉凶可見,謂之外。

【本義:内謂蓍卦之中,外謂蓍卦之外,只就書上說也】。

天地之大德曰生,聖人之大寶曰位。何以守位?曰仁。何以聚人?曰財。理財正辭,禁民為非,曰義。

何言聖人之情?天地大德,无過一生。聖人體其生生者,以仁育天下;裁其生生者,以義正天下。无不于繫辭中見之。仁,乾之元善;義,坤之方外。義者,仁之輔也,非義正无以成。仁育即乾始坤成之理,合則生生。聖人在位,然後民生蒙澤,故大寶曰位。生民之道,財為先,故聚人曰財。凡利于民生者,皆曰財。見利必妨義,故理財正辭以禁民非曰義。聖人備物致用,立成器以為天下利,皆理財事也。辨吉凶,明失得,皆正辭事也。理財正辭,皆所以禁非也。六爻之動,三極之道,故象也,爻也,變也。聖人設之繫之,无非示人善動之道。惟貞于一,方為善動;易簡理得,方為貞于一。仁義即易簡之理也,語脈一貫。

右第一章。

【此章言卦爻吉凶,造化功業】。

申明善動之道。

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仰則觀象於天,俯則觀法于地,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,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

【神明之德如健順動止之性,萬物之情如雷風山澤之象】。

此正聖人體天地大生之德,仁育義正天下之事。上古聖人原通天地萬物為一身,故能上象天,下法地,通萬物之文與宜,于是遠近皆取作八卦,而神明通萬物類也。蓋自八卦作,則日用不知之民皆得以象天法地,利用出入,是聖人神明之德所通也,即齋戒以神明其德之謂。天地間萬物无不得以遂其生,若其性,是萬物之情所以類也,謂物各得其類,能盡物之性也。鳥獸動物本乎天,孕育生化有其文,皆天之象;草木植物本乎地,高下燥濕有其宜,皆地之法。

作結繩而為網罟,以佃以漁,蓋取諸離,

【兩目相承而物麗焉】。

包犧氏没,神農氏作,斵木為耜,揉木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,蓋取諸益,

【上入下動】。

日中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蓋取諸噬嗑,

【上明而下動】。

教佃【田獵】漁,以使民鮮食。教稼穡,以使民穀食。交易通財,以使民足貨。皆所以遂民之生生,理民之財用,聖人仁育義正之事。包犧首開天地,便啓人這點離明。以佃、以漁、以耕,非但為民口腹計。交食于地,交養于天,便是參兩天地大作用。日中交易,便是變通盡利,鼓舞盡神。凡後世養生、事神、行禮,何者不本于此?故曰:禮始諸飲食。

神農氏没,黄帝、堯、舜氏作,通其變,使民不倦,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易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,是以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

太古之民,徐徐于于,其生也,期于有養而已,故聖人以食貨為先。逮乎中古,民俗漸移,可憂者不獨在食也,故聖人曲盡其變通神化之道。變而通,通而久,然後神明而得自天之祐,此仁之至、義之盡也。羲、農所取三卦,首離明,次震生、巽齊,皆東南卦生,天下之能事也。黄帝、堯、舜所取十卦,方合東南西北,兼取成,天下之能事也。

黄帝、堯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蓋取諸乾坤。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,舟楫之利,以濟不通,致遠以利天下,蓋取諸渙。

【木在水上】。

服牛乘馬,引重致遠,以利天下,蓋取諸隨。

【下動上悅】。

重門擊柝,以待暴客,蓋取諸豫。斷木為杵,掘地為臼,臼杵之利,萬民以濟,蓋取諸小過。

【下止上動】。

弦木為弧,剡木為矢,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,蓋取諸睽。

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,上棟下宇,以待風雨,蓋取諸大壯。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樹,喪期无數,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,蓋取諸大過。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,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,蓋取諸夬

取諸乾坤。只觀上衣下裳,天地玄黄之義全具,人一身尊卑之分,貴賤之等,截然有辨,故垂衣裳而天下治。聖人以禮化天下,皆象乾坤也。各卦取象,皆有精義,渙取其利涉而无所不通,隨取其隨時而无所不宜。豫之義,防患不嫌于謹;小過之義,養生不厭于精。飲食之際,一毫辨晰不精,非小過也。睽之中有相成之義,故以之用威壯于棟;下有天宇之可安,故用以居室。人一日不安天宇,非壯義也。送死大事,故不嫌于過盛。至于書契之作,尤聖人因人情之變,而曲盡變通宜民之道,是生民之所不可一日无也。自結繩以來,聖人南面而聽天下,惟此書契,故離明之用,非夬无以通其窮。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,制器尚象,聖人之妙用,至矣盡矣,无以加矣。

首作結繩,蓋取諸離。人无離明,便自斷了生生之本。人不知益,便自絶了養命之源。不知噬嗑,便是自塞了日用飲食之道。不知乾坤,衣裳而顛倒,馬牛而襟裾矣。不知小過,飲食不知正味,禽獸而芻豢矣。无豫則終日處危境,无隨則終日无安行,无壯而一身无居止,不知睽而生何以遠患,不知大過而死何以殁寧。至于書契,一日不用,而前何以通千古,後何以垂百世,雖生于天壤,終日如長夜而不旦也,豈不哀哉!故聖人制器,先之以離明,繼之以澤天夬,欲人无失此明,以終无失此天也。噫!微矣。

右第二章。

【言聖人制器尚象之事】。

申明開物成務之事。

是故易者,象也。象也者,像也。彖者,材也。爻也者,效天下之動者也。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。

易一路說象,至此發明。聖人立卦立象,无非為人像此象也。故彖之所言,衆理具焉,如材之皆備,以待人之取用。爻之所言,則爻象中之理,有隨時而宜者,以待人效之而動。動而能像,則得其貞;動而不能像,則失其貞。吉凶悔吝之分,分以此也。人不備六十四象,何以言材?不備三百八十四爻,何以言動?則所謂像者,終未湊手。

右第三章。申明吉凶悔吝生乎動。

陽卦多陰,

【震、坎、艮】。

陰卦多陽,

【巽、離、兌】。

其故何也?陽卦奇,陰卦耦。其德行何也?陽一君而二民,君子之道也;陰二君而一民,小人之道也。

以言八卦之德,則八德同也;以言六子之用,則妙萬物者同也。惟就其陰陽之質言,奇偶既分,則剛柔分,大小分,貴賤分,故其德行有君子之道,有小人之道。君子之道宜為主,宜居尊;小人之道宜為從,宜居卑。于是八卦雜居,有愛有惡,有相得不相得,而吉凶悔吝于是乎生矣。然有貞一之道焉,柔不凌剛,小不加大,賤不妨貴,君子得其為君子,小人安其為小人,則趨時之妙用,而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者也。

右第四章。申明卦有小大。

易曰: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子曰:天下何思何慮?天下同歸而殊塗,一致而百慮。天下何思何慮?日往則月來,月往則日來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暑相推而歲成焉。往者屈也,來者信也,屈信相感而利生焉。

【言往來屈信,皆感應自然之常理】。

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精義入神,以致用也。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過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。窮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

承上章。陽為君,陰為民,此合陰陽而致一之道也。致一則千變萬化,无窮之妙用出矣。故致一則吉,不致一則凶。引十一爻,无非發明此義。大凡思慮貴一不貴二。人不能善感應之道,都為思慮紛擾,不得歸一。然却有个緣故,若在感應往來上用心,便都是憧憧不可勝用之思慮;若在个本原上用心,便只是一路。蓋往來處,其途則殊,其用則百,如何思慮得?若本原處,則其歸同也,其致一也。有思慮而只謂之无思无慮,何也?一處用心,則非營營之思慮也。得了无思无慮,本體何至有朋從之擾?這不是斷絶了往來屈信,悍然不顧之謂。蓋論屈信往來,自是有个定理。有往則有來,有屈則有信。今日往,明日自來。往處屈得一分,來處自信得一分。故有小小屈,便有小小信,尺蠖是也;有大段屈,便有大段信,龍蛇是也。龍蛇不是秋冬蟄藏,則不能存其身,如何有春夏之變化?有蟄藏以存身,工夫自有出而變化作用。所以君子不在屈屈信信上著思慮,只在屈信之一致上着思慮。一致處只是个理,所謂義也。精義入神,則屈信往來都一以貫之,无所不妙,故足以致用。如此用无不利,身无不安,自然日新富有,故曰以崇德也。

【崇德兼廣業在】。

到德日以崇,自然不言而信,不疾而速,有不可測識之妙,所謂聖不可知此也。然君子用心,只知有精義充積,而至于窮神,至于知化,不過積盛自致爾,原來只是這个都在致一中。若不在致一處著思慮,便終日在往來上着力,濟得甚事?是所謂朋從之擾也。往者,屈也。

【根上文往來說】。

二句要活看。往屈來自信,則來屈往自信,摠見其相因,而必然之意未之或知,言其神妙有不可思議境界,乃深贊之辭。精義而利用,利用而崇德,一直說下

【本義。精義入神,乃所以為出而致用之本;利用安身,乃所以為入而崇德之資。内外交相養,互相發也,似非正意】。

殊塗者,理之不可齊;百慮者,用心之不可齊也。

易曰:困于石,據于蒺藜,入于其宫,不見其妻,凶。子曰:非所困而困焉,名必辱;非所據而據焉,身必危。既辱且危,死期將至,妻其可得見耶?

【困六三】。

易曰: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,獲之,无不利。子曰:隼者,禽也;弓矢者,器也;射之者,人也。君子藏器于身,待時而動,何不利之有?動而不括。

【括,結碍也】。

是以出而有獲,語成器而動者也。

【解上六】。

子曰:小人不恥不仁,不畏不義,不見利不勸,不威不懲。小懲而大誡,此小人之福也。易曰:屨校滅趾,无咎。此之謂也。

【噬嗑初九】。

善不積不足以成名,惡不積不足以滅身。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,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,故惡積而不可掩,罪大而不可解。易曰:何校滅耳,凶。

【噬嗑上九】。

子曰:危者,安其位者也;亡者,保其存者也;亂者,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,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。易曰: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

【否九五】。

子曰: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謀大,力小而任重,鮮不及矣。易曰: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言不勝其任也。

【鼎九四】。

子曰:知幾其神乎!君子上交不謟,下交不凟,其知幾乎!幾者,動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。易曰:介于石,不終日,貞吉。介如石焉,寧用終日,斷可識矣。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剛,萬夫之望。

【豫六二】。

子曰:顔氏之子,其殆庶幾乎!有不善未嘗不知,知之未嘗復行也。易曰:不遠復,无祗悔,元吉。

【復初九】。

天地絪緼。

【絪緼,交密之狀】。

萬物化醇。

【醇,謂厚而凝也】。

男女搆精,萬物化生。易曰:三人行則損一人,一人行則得其友。言致一也。

【損六三】。

子曰:君子安其身而後動,易其心而後語,定其交而後求。君子修此三者,故全也。危以動,則民不與也。懼以語,則民不應也。无交而求,則民不與也。莫之與,則傷之者至矣。易曰:莫益之,或擊之,立心勿恒,凶。

【益上九】。

所引爻辭,无非精義利用之學。至損三爻,復舉致一二字以結明之。恒之立心勿恒,則不知一之故也。困之失其據,失其安,則失義而不知利用者也。解之時而動,出而獲,則精義而得其利用者也。噬嗑之初與上,小人取禍有輕重,皆從不知義來。否之保治,君子戒慎于未然,皆從知義來。惟不知義,必不能勝重大之任,如鼎之自覆。惟知義,必能貞,如石之介,得豫之先幾。義者,宜也。宜動而動,有幾之先見者焉。出于幾,入于非幾,則出于義,入于非義。故幾者,動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精義入神,然後得知幾,故知幾其神乎!知幾者,窮神知化之門也。如復之知幾,則元吉而无祗悔矣。知幾,知致一之幾也。不能知幾,則恒之危以動也,懼以語也,无交而求也。蓋心无主,自不能有常。心不能有常,能免或擊之凶乎?孫聞斯曰:吉凶悔吝生乎動,何以但云吉之先見?蓋凶悔吝處之各有道,知幾者知此也。處之盡道,則凶悔吝同歸于吉矣。損爻,艮在上,陽卦也,天象,男象。兌在下,陰卦也,地象、女象。損道只在上行,三人行下,三爻上行也。若三爻齊行,則六三一陰與兩陽,爻有二矣,非致一矣。惟損其六三,則初剛上行與六四合,二剛上行與六五合,是致一也。以六三一爻上行,則得上九為友,而陰陽亦合矣,是致一也。此乃以兌女從艮男女成得絪緼,方開得化生之門,所謂致一而利用安身者如此。可見精義入神,不過要精,一君、二民、君子之道兩章之旨,盡發明于此爻。

右第五章。申明上章引七爻擬議,以成變化之道。

子曰:乾坤,其易之門耶!乾,陽物也;坤,陰物也。陰陽合德,而剛柔有體,以體天地之撰,以通神明之德。

【撰,猶事也】。

其稱名也,雜而不越。

【差繆】。

於稽其類,其衰世之意耶!夫易,彰往而察來,而微顯闡幽,開而當名,辯物正言(句)。斷,辭則備矣。其稱名也小,其取類也大,其旨遠,其辭文,其言曲而中,其事肆而隱,因貳以濟民行,以明失得之報。

【肆,陳也;貳,疑也】。

易只是陰陽往來。

【朱子言之詳】。

六十四卦,只是乾坤往來。畢竟乾坤雖有兩名,无兩理,故陰陽合德。然既成八卦,却有剛卦,有柔卦,其體截然不同,故曰:剛柔有體,體天地之撰。天地間條條理理許多事,易一一象出,是天地之事,以易而體。聖人神明變化妙用,易一一顯出,是神明之德,以易而通。彰往即藏往之知,天地間无窮應用,无不于此彰明。察來即知來之神,凡吉凶由來之故,无不于此通徹。微顯者,于顯而可見處實寓其藏,用者而顯者至微。闡幽者,于幽而不見處實寓其顯,仁者而幽者畢闡。若此者,聖人皆為衰世之民開一條共由之路,故謂之開。

【即開物字】。

道理盡從此開出也。六十四卦之名,擬諸形容,象其物宜,故當乎其名。尊卑、大小、貴賤、動靜、内外,莫不有辨,故辨乎其物。物即理也,有元有亨,有利不利,貞不貞,其中吉凶悔吝,无不分明,故正其言,皆于斷辭備之矣。惟其名又當,物又辨,言又正,故稱小而類則大,旨則遠,辭則文,既曲中其事,又肆而能隱。肆者,其事則陳列顯見,而隱而不可知之妙存焉,即中庸費而隱也。夫天下之動,貞于一,貳則不一,因其貳而明失得以告之。失得既明,則吉凶一理,民无有不共趨者也,此民行所以濟也。開字只虚虚說一路,開通這些道理,故云開物。

右第六章。申明吉凶與民同患。

易之興也,其于中古乎?作易者,其有憂患乎?是故履,德之基也;謙,德之柄也;復,德之本也;恒,德之固也;損,德之修也;益,德之裕也;困,德之辨也;井,德之地也;巽,德之制也。

【九卦,皆反身修德以處憂患之事也,而有序焉】。

履和而至,謙尊而光,復小而辨于物,恒雜而不厭,損先難而後易,益長裕而不設。

【充長而不造作】。

困窮而通,井居其所而遷,巽稱而隱。

【稱物之宜而潛隱不露】。

履以和行,謙以制禮,復以自知,恒以一德,損以遠害,益以興利,困以寡怨,井以辨義。

【謂安而能慮】。

巽以行權。

有一德,自有一德之妙。和而至等句,言妙也。有妙斯有用,履以和行等句,言用也。九德終身不可離,言憂患,為衰世言耳。德由踐履入,故始之以履。基是根基,立德須有根基。禮之用,和為貴,惟和乃為至。有不可行者,非至也。行已是立德根基,履和而至,故可以和行。行不和,一步不得行矣。履必有所執持,故次之以謙。柄是人所執持者,謙尊而不有其尊,故尊而光。夫尊而能降自周旋中規矩,故謙以制禮。謙不外矜,則知反本,故次之以復。本,本源也。本立道生,端倪雖小,而與後生枝葉不同,故小而辨于物,所謂道心惟微也。這个辨于物處,幾微之介,都是自家一點真知,故復以自知。復則可久,故次之以恒。固,堅固也。能恒處雜亂之中,有至一者在,故不厭。一則自不雜于二三矣,所以一德。書曰:終始惟一。可久之道,无過遏欲,故次之以損。修,修治也。損須于難尅處自家尅,所以先難便後易。如此欲日就減,故害可遠,欲減則理長,故次之以益裕。有充長不禦之意,有所造作,則充長亦非自然,惟益已之所有,自裕而无假造作,此真利也,故益之以興利。理欲消長,驗于艱難,故次之以困辨。辨其德之得力何如,從自家心上細細分析精明,非自他人辨别也。於難處得力,自无不亨,所以窮而通。得于已,自无怨尤,故可以寡怨。困中可以觀養,故次之以井地成德地位。

【與基字、本字意不同】。

造詣成就實地也。自得則居安,居安而資深逢源。井不改邑,養而不窮,故居其所而遷。所,逢源也。遷,出而不匱也。靜中養得定,自然動時見得分明,故井以辨義。

【安而能慮,此語精】。

養定然後變化出,故次之以巽終焉。制,裁制也,隨事有裁决也。巽以柔入,故能稱物以為裁度,而又隱而不露,此神明妙用,變化微權,故巽以行權。九以字重。朱子曰:巽是低心下意,將心入那事裏面去,順他道理方能制。若心粗,如何行權便錯了。右第七章,申明道義之門。

易之為書也不可遠,為道也屢遷,變動不居,周流六虚。

【卦之六位】。

上下无常,剛柔相易,不可為典要,惟變所適。其出入以度,外内使知懼,又明于憂患與故,无有師保,如臨父母。初率其辭而揆其方,既有典常,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。

【方道也】。

此章深言易道變動而神,非有神明默成之德行,不可以體易。易之于人,不可須臾離者也。其為道屢遷,時時有變易,事事有變易,遷移轉徙,既无方,又无體,變動而无定所可居,故周流于六虚之位,曲暢旁通,无所不妙。以上下之位言之,時上時下,无常位也。以剛柔之體言之,時剛而易柔,柔而易剛,无定體也。有不可以典要執者,一惟變所適耳。惟變所適,正是屢遷處。蓋天地間无須臾不變者,時也;隨時而變者,中也。惟變所適,正時中之妙用,故易道須臾不可遠。不可遠,欲遠之而不可得也。惟因變屢遷,則上下无常,非真无常也;剛柔相易,非真无定也。一出一入,自有一定之度在。變之所適,正適于必不易之度也。既有个一定之度,則人之自外而内,

【先言外者,因上文先言出】。

无時不要變易,却又都有个一定不易之矩,絲毫走作不得,如此安得不兢兢可懼?故曰外内使知懼也。然聖人不但指出一定之理,使人知懼,又明說个憂患之故,以示人吉凶俱善之道。如云憂悔吝者存乎介,震无咎者存乎悔,是不特明吉凶,併其當憂患之故而亦明之。所以人自知憂懼,雖无師保,而常如父母臨之也。聖人示人明切如此,皆在繫辭中。所以人只要從初,便率循聖人之辭,以揆度此義之方,則知惟變所適,正是一定向方所在。是其始雖若无典要,而其既盡是聖人之典常所為,至變易而常一定者如此。然惟八德完全,隨時用中,則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易道行矣。苟非其人,易豈可以虚行哉?惟變所適,一篇之主。出入以度云者,易有體用,出入即外内二字。易不過八卦相盪,如今日一事,當以何卦為體,何卦為用;明日一事,又以何卦為體,何卦為用。

【假如雷入巽出則為益,巽入雷出則為恒】。

體用間一卦不合時,皆不可為度,故合外内都要懼。初字與既字相呼應,初率其辭,乃擬議以成變化工夫。既有典常,則變而能常,乃變化已成功夫。典要與典常字相應,一定而可執者,謂之典要。易无方體,故不可為典要。至理之不易處,謂之典常。

【即會通之典禮】。

易有太極,故有典常。二義要分辨。

右第八章。申明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

易之為書也,原始要終,以為質也。六爻相雜,惟其時物也。其初難知,其上易知,本末也。初辭擬之,卒成之終。

【言初上二爻】。

若夫雜物撰德,辨是與非,則非其中爻不備。

【謂卦中四爻】。

噫!亦要存亡吉凶,則居可知矣。知者觀其彖辭,則思過半矣。二與四同功而異位,其善不同,二多譽,四多懼,近也。柔之為道,不利遠者,其要无咎,其用柔中也。三與五同功而異位,三多凶,五多功,貴賤之等也。其柔危,其剛勝耶?

易六十四象,每卦具始終之理,有所發端而由來者,有所究竟而歸往者,完全具備,故原始要終以為質。六爻相雜,則剛柔迭居,有六様變化,皆一卦中隨時之用,故曰時物也。惟原始要終以為質,故初之所擬,到底是此理。初擬之上,成而終之,如木之有本與末,本其根底,末其枝幹,其實一件也。惟六爻相雜,有時物不同,所以雜一物便撰一德。

【撰文之撰】。

蓋兩卦相雜,爻又剛柔相雜,則所做之事各各不同,所以有是非之辨。成德者是也,不成德者非也,皆于中四爻備之。然六爻不過一位之變,其始終本末全理,則具于一卦彖中。惟居而觀得象,玩得辭,其全體分明。方動而觀得變,玩得占,是以吉凶存亡之故,不待動而變,在靜而居之時已可知。故知者觀其彖辭,則思過半矣。下文兩條,發明剛柔之位不同,則剛柔之爻,其當位不當位,用亦不同。所謂雜物撰德,辨是與非者,辨諸此而已。二四位柔,故柔居之,可以无咎,可以用柔中,則剛之不當位明矣。三五位剛,故剛勝,則柔之不當位明矣。此其大槩也。若隨時變化,其情之愛惡,又各不同,不盡以剛柔得位,然後吉也。孫聞斯曰:原始要終以為質一句,該易之義。按一卦有一卦始終,合六十四卦,又只一始終。

【序卦、雜卦,各為原始要終】。

右第九章。申明六爻之義。

易之為書也,廣大悉備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兩之,故六。六者非他也,三才之道也。道有變動,故曰爻;爻有等,故曰物;物相雜,故曰文;文不當,故吉凶生焉。

【等,謂遠近貴賤之差】。

道有變動,道本无變動也,因時位變動而見道之變動。爻者,效此變動之道也,故曰爻。爻有等,等級之等。位有貴賤陰陽,此一定之等;畫有剛柔體質,此不齊之等。皆等也,寔定理也,故謂之物。剛宜居貴居陽,柔宜居賤居陰,惟不能盡符而有相雜,雜則參錯,故謂之文。一雜便有當,不當而吉凶生矣。易者,合天地人之事,摠歸之人,故兼三才而两之。

右第十章。申明六爻之動,三極之道。

【與上章合】。

易之興也,其當殷之末世,周之盛德邪?當文王與紂之事邪?是故其辭危。危者使平,易者使傾。其道甚大,百物不廢。懼以終始,其要无咎。此之謂易之道也。

【危懼故得平安,慢易則必傾覆,易之道也】。

羲皇畫卦,至文王序之彖之,發揮一段吉凶之故,使民知懼。故易之興,興于周也。易者使傾,易謂輕忽。惟懼則自然知危,知危則不敢輕忽,故可以補過。无咎由于能悔,能悔由于知懼,故百物不廢,則无一事不懼,懼以終始。聖人繫易深意,盡于是矣。

右第十一章。申明憂、悔、吝、震、无咎之義。

夫乾,天下之至健也,德行恒易以知險。夫坤,天下之至順也,德行恒簡以知阻。能說諸心,能研諸侯之慮。

【侯之二字衍文】。

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。

前篇末章曰:聖人設卦以盡情,偽繫辭焉以盡其言,故此章專發明卦中之情。夫乾健坤順,性之德也。惟其有險有阻而情生,情生而吉凶生,聖人繫辭以盡言,正言其情也。人惟因聖人之辭以得卦之情,則知吉凶之故,因知變化之道,險阻不能害,而情也皆歸于性矣。所謂利貞者,性情也。通章一意貫下。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,論德行无過成健順之德行。夫乾至健也,豈不易知?却要知得易中有險。夫坤至順也,豈不簡能?却要知得簡中有阻。危而不安曰險,對易字看;塞而難通曰阻,對簡字看。何言乎險?乾健无險,交于坤則有動有陷有止而成險,惟知險纔得常健,而易者得其為易。何言乎阻?坤順无阻。交于乾,則有入、有麗、有說而成阻。惟知阻,纔得常順,而簡者得其為簡。是乾坤易簡之妙,全在險阻一知。以此說心研慮,而吉凶定,亹亹成矣。本義:如自高臨下而知其險,如自下趨上而知其阻。按:如此看險阻二字推之,便知八卦有情偽。蓋既有動、陷、止,便有動而可不可,陷而出不出,止而當不當之情。入、麗說亦然。八卦相為推盪,相得不相得之情分矣。知其情而變化,所以吉凶可定,亹亹可成。

【詳見金針】。

能研諸侯之慮。一說侯即候字也,當幾之慮為候。一說侯即屯之建侯,初發之一念。二說俱可通。悅心,心字以本體言,慮以發動言。悅心,居而安者,易也;研慮,玩而占者,易也。

是故變化云為,吉事有祥。象事知器,占事知來。天地設位,聖人成能。人謀鬼謀,百姓與能。

惟知險知阻,則夫云為之間,自能知變化,

【言曰云,行曰為,擬議以成變化】。

這纔得吉凶俱善,百祥來集,成天下一條至吉之路,所謂吉事有祥也。這原是乾坤至易至簡之理,特人不知險阻,則自不知趨吉耳。這吉祥道理,見之為象,則利天下之事,无不于此成,故象事知器。這吉祥道理,玩之為占,則吉凶之故,无不知其由來,故占事知來。此道理自天地設位,原自見成,高卑貴賤,動靜剛柔,本來易簡,故天地設位,而易行乎其中。只是非有聖人成能,則河圖洛書而立卦,則蓍龜神物而揲蓍,效天地變化而繫辭,如何定吉凶,成亹亹?惟有聖人成天地之能,所以觀象觀變,能盡人謀,以通天下之志也;四營十八變,能合鬼謀,以通神明之德也。於是日用不知之百姓,皆知險知阻,而可以與能矣。與能,與聖人之知也。

八卦以象告,爻彖以情言,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。變動以利言,吉凶以情遷。

聖人成能,于何見得?只是與民同患,使知險阻之情而已。故伏羲畫八卦,其情已告于象中。後世文、周二聖,猶恐隱而難知,于是繫之爻彖之辭,而情乃盡見矣。

【說明情字】。

故就象而觀,剛柔雜居,其吉凶之象已大約可見。只是時位不同,則其吉凶隨時變動,必有个因時之義在,所謂利也。

【利者義之和】。

故變動以利言。惟有變動,則吉凶之情又因爻位而遷矣。遷者,一卦之吉凶又變為六様,必六爻吉凶之情无不旁通,斯有吉无凶而謂之有祥矣。六爻之情,則下文相攻相取是也。聖人所言六爻之情,則下文六様辭是也。知險知阻,于此知之而已。說心研慮,于此說與研而已。

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,遠近相取而悔吝生,情偽相感而利害生。凡易之情,近而不相得則凶;或害之,悔且吝。

易之情何如?不外愛惡遠近兩端。愛則相得,惡則必不相得,故吉凶大勢于此而分。然相愛也,或得之于近而不能取之于遠,則吉中向凶而有吝;相惡也,或失之于近而能取之于遠。

【遠近可以互見】。

則凶中向吉而有悔,故悔吝以遠近相取生。相愛相取,此相得之情也,于情為真;相惡不相取,此不相得之情也,于情為偽。真則利自然得吉,偽則害自然不吉,故利害之生,分于情偽之相感也。所以易之情,大凡不相得便凶,或相得之中而有害焉,則悔且吝,所謂知險知阻,知此情也。利害句摠上二句,觀下文緊接情字可見。

【愛惡分于卦,遠近定于爻。如震下而艮上則為頤,有相得之情;反之為小過,有不相得之情。然頤之初遠于上,曰舍爾靈龜,不能相取;小過之五遠于三,曰取彼在穴,則能相取,吉凶悔吝所由生也。餘可類通】。

將叛者其辭慙,中心疑者其辭枝。吉人之辭寡,躁人之辭多。誣善之人其辭游,失其守者其辭屈。

【過當者,謂之多】。

此舉爻彖之辭,以明觀情之法。吉一而已,其不相得之情不一,故聖人見其情,則繫辭以擬之。將叛,背去也,則知其中多愧,而其辭慙。

【如迷復。爻】。

疑自惑也,則知其中騖亂,而其辭枝。

【如見豕見鬼。爻】。

躁則其中飛揚,故其辭過當而苦。多

【離之突如。爻】。

誣善粉飾也,謂无是善而飾為是善,其中皆偽,故其辭游。

【如翰音登天】。

失守則无據,故其辭屈。

【如大壯之不能退,不能遂】。

一一因辭觀情,則愛惡真偽无不瞭然,所謂險阻无不知矣。因辭而知險阻之情,因情而知吉凶,因吉凶而知變化。此變化云為,吉事有祥也,則乾坤德行成矣。上繫首以易簡,終以德行,故此章以易簡德行結之。易道懼以終始,知險阻,知懼也。聖人吉凶與民同患,全在提醒他這點恐懼之知,故曰百姓與能。

右第十二章。申明首繫吉凶變化字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