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
彖曰:履,柔履剛也。說而應乎乾,是以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剛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,光明也。
【剛中正三句,釋亨字】。
序卦物畜然後有禮,故受之以履。小畜乾在内,履乾在外,有巽德以畜此乾,則條條理理,一一可措之踐履間,故履者禮也。
天理,人所本來具足,若不見之躬行實踐,終非我有。履是步步實踐功夫,然要履得這禮,須是有一段中心樂循天理意思。故說在内,乾在外,方可言履。盖天理至剛,極是尊嚴直截,必以柔道履這剛,方得委委曲曲,從容和婉,而中乎天理之自然。故履之為義,以柔履剛之謂也。只是這履甚非容易,一毫差失不得。履之至尊貴却至可畏,至威嚴却至可危,无異履虎尾。然若履之道少未盡善,傷害立至,未有不為虎所咥者,其難履如此。如何是善履?若所云可畏可危者,是天秩天序之當然,這禮便不妨人底。若可畏可危者,不合于天秩天序之當然,這禮便要妨人底。所以要履,又要他不咥人。若論天理自然,何至難履?若此,雖在以柔履之柔道上,却易有病。其所為柔說者,說而得中,則自心即是天理,應乎乾之說也。如說而不得中,則心之所說,未必天理之當然,不能應乾之說也。故彖曰:說而應乎乾,是以履虎尾,不咥人。
【要看是以二字】。
其得亨如何?九二、九五本以剛中相應,惟其說諸心者剛中之說,則其見諸作用者皆剛中正之禮。以此履尊居正,所行者必中節之禮,非和而不知節之禮,何疚之有?以此為履,正是禮而和用先王之道,以斯為美,小大由之者也,豈不光且明乎?疚字正在說之中不中處看,光明則乾之大明,所以亨
小畜曰剛中志行,明指巽五言。履曰應乎乾,即繼之曰剛中正,則知所以應五者,全在兌二之剛中可知。然不曰說應健,而曰應乎乾,健以德言,不可見。履實實見諸行事,曰乾所謂天則是也。
象曰:上天下澤,履。君子以辨上下,定民志。
程傳曰:上下之分明,然後民志有定。民志定,然後可以言治。民志不定,天下不可得而治也】。
上天下澤,截然定分,不可踰越。君子於定分一毫无越思,必在上者克盡得天在上之道,在下者克盡得澤在下之分,上下必不可紊,實見諸行事,方成得履。上下之辨,正要在履上辨。用一片精細心思去辨,乃君子之用柔;辨定而志定,是君子之履剛。
初九:素履,往无咎。
象曰:素履之往,獨行願也。
九二,履道坦坦,幽人貞吉。
象曰:幽人貞,言中不自亂也。
六三,眇能視,跛能履,履虎尾,咥人凶。武人為于大君。
象曰:眇能視,不足以有明也。跛能履,不足以與行也。咥人之凶,位不當也。武人為于大君,志剛也。
履之三,即小畜之四,皆卦主也。柔而不可用,所以咥人之凶。繫于三,是柔之病也。只用剛中,所以從二之剛,方救得此病。故小象曰志剛,與畜之四曰上合志,兩志字正一般。
初九說个素字,見得人脚下自有一條潔潔浄浄本分内天理,措足可樂。只是人不肯依着行行,須是出於中心之願
【中庸素位願外之願】。
故象謂之獨行願。九二說个坦字,見得人脚下自有一條寛寛平平天理内道路,舉步至安。只怕人不能安静去行行,須是有不逐世味幽閑貞静心腸,故又說幽人貞吉。夫必幽人之貞而得吉,乃知于世情少有一毫熱閙心,必不能履坦坦之道也。人當此境最易亂,故曰中不自亂也。六三是个柔體,於天理上見得不全,便是眇之不足以明,他却自以為能視;行不能中,便是跛之不足以行,他却自以為能履。如此去,必要認錯了非禮之禮,誤己誤人,如何无妨害?所以咥人凶。畢竟辨一片剛說之心,只照天理中正處說而應之,方可无此病,故云武人為于大君。為于大君,効命於君也。
【如舊說,于字无用】。
大君,指九五中正而履帝位者,取武人貴專一也。
【巽卦利武人亦如此】。
只要一心從剛,故曰志剛也。
邵子曰:五伯者,借虚名以爭實利者也。帝不足則王,王不足則伯,伯又不足則夷狄矣。若然,則五伯不謂无功於中國,語其王則未也,過夷狄則遠矣。猶能維持二十四君,王室不絶如綫,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,猶五伯借名之力也。所以聖人有言曰:眇能視,跛能履,履虎尾,咥人,凶。武人為于大君。其斯之謂歟!
【按邵子說此爻精矣。桓丈之所嚴者,天澤也,而非中非剛,故雖視亦眇,雖履亦跛,未免咥人。何者?履者,禮也。正誼而不謀利,明道而不計功,盡去名利兩見,所謂幽人之貞,若假之而已。借虚名争實利,豈禮也哉?所以凶也】。
九四:履虎尾,愬愬,終吉。
象曰:愬愬,終吉,志行也。
九五:夬履,貞厲。
象曰:夬履,貞厲,位正當也。
上九,視履考祥,其旋元吉。
象曰:元吉在上,大有慶也。
四乾體,愬愬,乾之惕也。四雖剛不得中,以敬謹勝,所以履虎尾而得終吉。禮主於敬,敬則无不可行,象故曰志行。五曰夬履,澤上于天為夬。其彖云:夬,決也。健而說,決而和。決則極分極明,和則一一自然天理。今履五剛中,正應說之,中至分明,中却一毫,天則不差,所謂履和而至五之履也。曰夬履如此,而嚴之以貞,又加之以厲,只有和之美,更无說之病。履帝位而不疚者,非此履乎?故見其位正當上九。履之已成,特以反觀考驗結之。考祥云者,吉事有祥,非中非正,安得有祥?考祥,考中德也。視履考祥,則目常顧步,其旋則要終,步步返照本心,此君子一步不放學問,故履道以此為完局焉。
總:人脚下,一離了素,一離了中,便都是咥人之履。愬愬恐懼者,此也;貞厲防危者,此也。直到其旋,一一反諸心,而无不適惬,方得了手,方稱元吉。履,德之基也,豈易言哉!
小畜初與四應曰復,自道從頭反復起,所畜者无非天矣。履上與三應曰其旋,到底常反觀,所履者无非天矣。義互相發,總要完此乾德。
履,履剛也,履天理也。聖人嚴此履於上下名分,至擬之以履虎尾,不咥人,其戰兢惕厲之小心,有不可勝言者矣。
【只想履虎尾時,脚下輕重敢一毫自由否?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