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:利貞,亨;畜牝牛吉。
彖曰:離,麗也。日月麗乎天,百穀草木麗乎土。重明以麗乎正,乃化成天下。柔麗乎中正,故亨,是以畜牝牛吉也。
坎離雖有兩名,其在人心,即是一體一用。坎以離為用,離以坎為體。坎中實,人心之誠也;離中虚,人心之明也。誠體而明用也。離本乾體中畫,坤柔順乾而行,便成明體。人心只順乎天理,人心之大明也,故曰麗也。兩相附麗之義,一柔居兩剛之中,相附而成麗。盖坤柔非明,以麗陽而有明。乾剛本明,必得柔來相麗,方顯其明。惟火亦然。火性本明,然未嘗見其明。
【空中有火】。
必得木相麗,方發其光明。故邵子曰:薪,火之體也;火,薪之用也。火以用為本,以體為末,所以人心本明,其明亦不可見。必于用處發明心,而不附麗天理,亦无明可言,此麗之義也。天理本至正,故利貞,方是真明。離明之大用全,則坎中心體得矣。這纔是乾坤合德,此坎離居上經之終。
離,麗也。麗之象,只看日月光燭四海,以其麗乎天;只看百穀草木敷榮萬象,以其麗乎地。日月之明,原是天明,却以麗而成明;百穀草木之文,原是地文,却以麗而成文。人心亦然。天地間至光至明,是這種正理。人心之明,得麗乎正,則一心之明,便通天下而皆明。如大學所云明明德于天下者,豈不化成天下乎?化成天下,何亨如之?重明云者,上下兩卦,一體一用。重明之義,下卦地用,内藴之明,襲地之黄中通理;上卦天明,外用之明,律天之日月運行,此之謂麗乎正。然所以成麗,妙處全在離中這一點。順剛之柔,至虚至明,又中又正。人常以此虚心,只揀中正道理依之,何患不亨?所以要養這點,柔中取義。牝牛者,坤為母牛,一味承天而行。人若養得這坤牛,只是順天而行,纔到得大明終始。畜字正與坎卦維字同力。坎中剛健,非用力操持不維;離中柔順,非從容馴熟不養。離明火性,易燥易炎,若不自按伏,直到極純極粹田地,於明義未當也。畜牝牛,其旨微矣,精矣。重明麗正,重字中有相麗之義。日月相麗則互光,二火相麗則增輝,人已相麗則彼此互觀。盖視人明,視已昏,必相資為照,而明者乃益明也。卲子坎離詩:水體以器。注:火用以薪。傳:體在天地後,用在天地先。麗木而明者,後天地之火也。未麗之前,有先天地而為火者矣。麗物而明者,後天地之明也。未麗之前,有先天地而為明者矣。學者欲知大明終始之義,須于此悟入。
象曰:明兩作,離;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。
明兩作,與重明之義又不同。已明益明,謂之兩作,日新又新是也。繼明,正緝熙之謂。凡有斷有續,必非真明,真明自能繼。惟心體為洊至之習,坎故必須有兩作之繼。明,習也,繼也,皆易中一字心法。獨稱大人者,非南面而聼天下,嚮明而治,使天下盡成文明之化,于離明事業終難言也。坎,一數之始;離,九數之終。聖人了手功夫,不過一明明德。
初九,履錯然,敬之无咎。
象曰:履錯之敬,以辟咎也。
六二,黄離,元吉。
象曰:黄離元吉,得中道也。
九三,日昃之離,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,凶。
象曰:日昃之離,何可久也!
二五皆柔中,二尤得正。離之主爻在二,是人一點本心之真明也。以其得坤之黄中,故曰黄離,元吉。畜牝牛者,畜此。初以剛質,離為柔體,正是剛柔易錯之際。人脚下差,正在錯處要差。從初處步履一差,便到底是差,如何可以不敬?坤初曰履,坤二曰敬,履錯處,知敬正坤順第一步要緊工夫,纔可永無差錯之過,故曰以辟咎。三在二之上,中而過矣,象日昃之明。論真明之體,何時有昃?論盈虚消息之運,却有時昃。時乎昃,便有個處昃之道。得其道,即是中正。當昃而知處昃,日用常行,俱是可樂之境。安常以自樂,所以鼔舞而歌也。取缶,言至尋常之物。若不識這个道理,則當此盈虚消息之際,必生盛衰欣戚之感。大耋之嗟,情所必至。一有此嗟,變節晚途,隳行末路,皆從此一念所致,凶之道也。如此,豈是終如其始,常而可久之明?故曰何可久。觀初之易錯,二之易昃,則知所謂黄離,必自乾知中大明透出來,非是總為隙光之照。
九四,突如其來如,焚如,死如,棄如。
象曰:突如其來如,无所容也。
【後明將繼之時,四以剛廹之,故其象如此】。
六五,出涕沱若,戚嗟若,吉。
象曰:六五之吉,離王公也。
上九,王用出征,有嘉折首,獲匪其醜,无咎。
象曰:王用出征,以正邦也。
四重剛而不中,下火方炎,上火相逼,突然而來之象。上卦屬用,人之聪明外用,最易犯,最不妙,是一突字。
【凡自生意見,故弄聪明,皆是突也】。
彊陽觸物,察淵不祥,這些凶威虐㷔,无不從突中來,所以焚而死,而棄也。知得焚的病,方曉得突有自禍之酷烈;知得死的病,方曉得突是不久自消滅的;知得棄的病,方曉得突是到底一毫无用的。如此看來,這様明,天地間更无安着處,故曰无所容也。五以重明麗二之正,明體適用,南面而聽天下。民有未生,見得是已之憂;民未知教,見得是已之咎。故出涕而沱若,痛戚而又嗟若。沱與嗟,皆至虚至明中,流出一段不容自己之情,這是合天下為明心事,所以為王公之離上處。明,極明之至者也,能以已之明正天下,而同歸于明。虞書所云德威、德明,此明也,有王用出征之象。如此天下化成,剛柔相劑,天下之至美在焉。曰有嘉折首,殱厥渠魁,也是燭姦之明。匪其首之同類則獲,是辨析之明。獲者,使之去暗即明,同生于光天中也。如此彰瘅,既明孰不向風?所以能正邦,王者以明正天下,不但舉其折首之威,又及其宥罪之仁者,所謂柔道之用,中正之麗如此,總明明德之學也。黄離係于二,可見一中為明德本體。初言敬,可見戒懼為明中第一下手工夫。五言涕、言戚,可見滿腔惻隱纔是明中真發現。要之,于正邦則正已而物正,所謂明明德于天下,分量斯滿。若有明而不能貞其明,隨時銷隕于哀戚塲中出沒;或有明而不能善其明,露其鋒㷔,以不戢之火自焚,于明道何有?世之明有二:其聪明智巧者,雖靈慧絶人,而无不百憂晚景,畏死貪生,于通晝夜、徹幽明之知,冥如也,皆日昃之離;其作聪明、任機智者,至為世大害,如亂國喪家,賊人禍已,无不以明為孽,皆突如之離。鑑空而物自獻形,衡平而物自取正,此元吉中正之黄離;我願君王心,化作光明燭,此涕沱戚嗟王公之離。
坎離,水火也。謂坎離一體,謂水火亦一體,可乎?曰:非也。水火,氣也,兩也。坎離為水火者也,一也。天地,兩也。乾坤為天地者也,一也。坎離、乾坤,一也。坎離之體,即乾坤之體;坎離之用,皆乾坤之用也。程子曰:體用一源。盡之矣。
周易像象述卷四
<經部,易類,周易像象述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