謙:亨,君子有終。
【謙者,有而不居之義。止乎内而順乎外,謙之意也。山至高而地至卑,乃屈而止于其下,謙之象也】。
彖曰:謙,亨。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【言謙之必亨】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
卦巾最貴者,一陽為主,即一君之義。一陽爻是天道,天道崇高,地道卑順。今謙以一陽居三,不在上在下,有降而自卑之意。以天之崇高,不自居高,却藴藏于卑順之中,故其象為謙。序卦曰: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謙。謙與盈正相反。若本无所有,虚以自居,何足為謙?惟其艮體在内,寔有崇高之德,却能有若無,寔若虚,所以見其謙。以其易盈而不盈,謂之謙也。盈便是損道,謙便是益道,故謙自能亨。
【下天道四句,皆以盈謙對舉】。
艮體光明,來居于内,是天道下濟而光明也。坤往居外,是地道卑而上行也。天道本自光明,惟其下濟,纔顯得光明。地道可以上行,地惟以卑為道,容受得天氣,承順得天行,天地之氣方交,而地道得以上行。天非下不光明,地非卑不上行,見天地非謙不亨也。天道益謙,地道流謙,鬼神福謙,人道好謙,極言謙道之必亨如此。故人能以謙處尊,則尊而光;以謙處卑,則卑不可踰。天道下濟而光明,居尊而謙,得了天道,所以能光,光則尊者益見其可尊。地道卑而上行,居卑而謙,得了地道,所以不可踰,惟不可踰,卑者反見其可尊。是謙者,君子終身一个定,則隨你德高天下,功蓋一世,少不得到底。要用這着,非此不足以結局,故曰君子之終也。
象曰:地中有山,謙;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
山本高,地本卑,然山豈能出大地之外?惟地之卑,能藏畜得山下,故謂地中有山。地能有山,謙象也,山自下也。人只為高卑多寡之見横在胸中,按納不下,便不能謙。若知得高原不足,居之以為高,多原不足,居之以為多,便自能降。故君子以裒多益寡。裒非損去其多也,只是藴之而不露其多,謂之曰裒。益不是有所加于寡,只是常以虚無自處,使能容受取益,謂之益寡。如此多寡一概平觀,是稱物平施也。合人已同是物,人已齊一,謂之平施。
【裒多,山之能自藏;益寡,地之能容載】。
初六,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象曰: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
六二,鳴謙,貞吉。
象曰:鳴謙貞吉,中心得也。
九三,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
象曰:勞謙君子,萬民服也。
謙道只是一下。初六最下曰謙謙,不是一味。謙是虚心之極,如顔子若無若虚,可稱謙謙。全是消盡了這點自高之念,故象云自牧。牧字有无窮意味。人不是養得心體和平,如何便降得功能之心?下養得定時,一切險䧟盡為坦途矣。故利涉大川,見于此爻。由中聲外則有鳴。謙主雖在三,二乃艮中,以柔居之,真見得這些功能一毫不得為我有。根心如是,故聲外如是,不覺鳴皆謙也。鳴者,聲音笑貌皆是之意。這是由衷之不可強,故曰中心得。
三為卦主。勞謙者,舉天下事任无不負荷之,舉在己之功能无不盡忘之,能勞而又謙也。夫懷退讓之心,因而遜避天下事,何貴于謙?惟曰勞謙,真是功高一世,而藴藏于廣大之中,大君子全局,故以有終歸之。
象曰“萬民服”。必如大禹之成允成功,克勤克儉,不矜不伐,方足以名之。
六四:无不利,撝謙。
象曰:无不利,撝謙,不違則也。
外三爻坤體,四近居三,上則藴藏高山,用力全在此爻。四乃順首,有此能事,故无不利。但其用力,須知不易,故謂之撝謙。撝者,有作有為,必盡其事也。有而能謙,雖是天然之則,若非實用一番苦力,如何按伏得下?撝謙正求不違此天則也。謙之着力是一撝,得力亦是一撝。象中裒益二字,善發撝字之意。
【撝字,古揮、麾通用,宜從麾去之義】。
六五:不富以其鄰,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
象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
上六:鳴謙,利用行師,征邑國。
象曰:鳴謙,志未得也。可用行師,征邑國也。
五以柔中居位,當位而謙,人皆化于謙德之中,不得以謙名之,故不言謙,但言不富以鄰也。如此天下不期服而自服,非服于力也,皆謙德之所正也。此為利用侵伐,
【小曰侵,大曰伐】无所不宜也。力争之征,有服有不服。謙德之征,不正者自正,故無不服。三苖之征,班師振旅而有苖格。謙之征不服,其神如此。
上六三之正應,其謙表裏一致,故亦根心而鳴也。第處上則高而不可下,處極則窮而將必變,其時位不能如二之得心,故曰志未得。要在上能謙,在一家則一家自服,在一國則一國自服,可以攝衆志,平邦國。用師征國,何不利之有?上戰服心。孟子曰:以善養人,然後能服天下。此謂謙師。若云居卑自下,可以用兵,于謙義遠矣。
【二近三曰鳴,上應三亦曰鳴。撰震善鳴象】。
總:謙不言卦德,曰止曰順,而變文言天道地道,專重一陽,見其獨尊也。艮剛一止,剛柔皆得所止。彖云君子有終,以此。
【艮成終】,全卦六爻皆吉。以此爻義,周公一身可備。以公才之美,無驕且吝,是卑以自牧之小心也。居位而握髮吐哺,身下白屋,則二中心之鳴也。當其負扆而朝,身任天下,制禮作樂,若恐不逮,所謂勞謙。及夫流言一起,東都遠避,碩膚之遜,赤舄几几,豈非撝謙?風雷之迎,天下信之,東征大定,則五之征不服也。東都既作,曰予明農,此上六之鳴也。王曰公後,志未得也,乃治洛七年,從容俟其化,則自治為先,始終一謙,德妙用也。君子有終,非公而誰當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