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31卦-咸卦䷞泽山咸卦(艮下兑上)-[明]吴桂森撰《周易像象述•卷五》

[明]吴桂森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31卦-咸卦䷞泽山咸卦(艮下兑上)

周易像象述卷五

明吴桂森撰

咸:亨利貞,取女吉。

【咸,交感也。感有必通之理,然不以貞則失其亨,而所為皆凶矣】。

彖曰:咸,感也。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。止而說,男下女,是以亨利貞,取女吉也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
上經首乾坤,天地大男女也;下經首咸恒,男女小天地也。天地交而有男女,男女交而化化生生者不可窮,所謂交,感應而已。咸,少男少女之交,故咸感也。天地有生來,无有不感不應之物;人有生來,亦无不感不應之時。故程子曰:天地間只有一箇感與應而已。這箇感應是氣機自然相與,全不由一毫意思。感者不知所以感,應者不知所以應。咸之義為皆感者,應者兩相湊合,一動皆動,一通皆通,都是默默然天機自到,故咸感也,乃无心之感也。卦體澤在上,山在下,山澤之氣无時不通,山何嘗有意感澤?澤何嘗有意應山?一氣機之自相往來,所以成咸也。

咸之所以成咸,全在艮剛一下。有艮感,斯有兌應。惟艮止,有寂而能感之體;惟能下,又有卑而能受之虚。所以艮下,則兌柔得以上行,二氣便感應而成相與,此咸之所以亨也。其德止而說,止常為主而感乎說也;男下女,男常為先而感乎女也。止感說應,則止貞而自无不貞之說;男先女應,則男貞而自无不貞之女。所以利貞,所以取女吉也。取女,感之最易失正者,故特言之。

艮剛,男道在下,天感地之象;兌柔,女道在上,地應天之象。聖人之心,常止常定,感以天之象;人之於聖人,說而能從,應乎天之象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天地原无心;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,聖人原无心。可見天地萬物,此感彼應,自有一箇天然之情。天然相與之情,纔是情之真,故曰: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情字,情實之情。乾彖曰:利貞者,性情也。人生而静,性也;感于物而動,情也。惟止而說,則感而忘感,動而常静,所謂性其情也,此實情也。夫人所以日逐日流,只為情其性,都非情實。若感與應盡是實情,則聖人之能事畢矣。

【恒、大壮、萃情同】。

故乾言聖人,咸亦言聖人。咸云天下和平,直與乾之雲行雨施天下平同一分量,下經首咸以此。

咸主只是一感,感只是一止。止者一定之理,即至極之理也。故止以說則貞,歸妹動于說則非貞矣。不特夫婦之相感然也,君止仁則臣以忠應矣,臣止敬則君以禮應矣,父子、兄弟、朋友之相與無不然。故止者同歸一致,此也;窮神知化,亦即此也。

象曰:山上有澤,咸;君子以虚受人。

山之氣上蒸而為澤,澤之氣下潤而滋山,故山上有澤,二氣感應以相與之象。山體篤實,何以為虚?山不動而澤自通,則非至虚不能也。君子亦然,主常定寂而感无不通,則非至虚不能也。故程子曰:有主則虚。斯為咸之以虚受人。君子惟能下,所以能虚。人不卑躬下志以來天下之善,安得天下嚮應?故艮山一下,萬感皆通矣。虚以受人,君子之咸也。

初六:咸其拇。

象曰:咸其拇,志在外也。

六二,咸其腓,凶,居吉,

【腓,足肚也。欲行則先自動,躁妄而不能固守也】。

象曰:雖凶居吉,順不害也。

九三:咸其股,執其随,往吝。

象曰:咸其股,亦不處也。志在随人,所執下也。

人到止而說。如此感應,是渾身皆成感應,自足至口,随舉一體,觸無不通,真是無胫而走,不言而喻。故六爻就身取象,如拇如腓,如股如脢,如輔如頰如舌,件件皆靈。然初不言趾【賁、大壮、艮初皆言趾】而言拇,五不言背而言脢,上不言口而言輔言頰。輔乃口輔,頰乃兩頰,都有意這幾件,雖欲強之動亦不動,直到天機相感則自動,却又一毫阻抑不得。惟三是止之主,故象以股動止,得以自由者也。然此衆體皆聽于心,心得其貞,則五者可以通天下之志,而原非以五者感也。心不得其貞,則五者之感皆非貞矣。四心位,故貞吉獨繫于四。若心不止于理,則又有意之心,不得為貞,故小象中志字皆不取。

人之感應相與,必自淺入深。人一身自下而上,有自淺而入深之象。拇冣下動最微,不過相感之初,然動雖微,其志則已動乎外。人脚纔動,中心已是向了人,故曰志在外。

【不係吉凶,以初動原有此二路】。

二腓在足之上,相感而到,腓動便全身要動。聖人又設吉凶兩途以教之,雖凶只一能居,便有吉路。居者安居不動【止體】。

以從心為主,自然不至感于害,故曰順不害人。有時一念有感要動,真若兩足不由人作主,便入畏途,若少定便不至此也。三是艮止主爻,從初及二感至三,已有不能止之勢,所以象曰亦不處,言與初二俱感也。然三正要在此際作得主定,如何執其随?執随,執下人之道也。随卦剛來下柔,即彖所謂男下女。能下未嘗不可以感人,但謂之執,則有意之下,而非无心之感,所以曰志在随人,而往必吝也。若随所當随,便是咸股之貞也。内三爻俱有貞不貞兩途未定之詞。

九四,貞吉,悔亡。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

象曰:貞吉悔亡,未感害也。憧憧往來,未光大也。

【四心象,咸之主也。心之感物,當正而固,乃得其理。若憧憧往來,不能正固,而累于私感,則但以朋類從之,不復能及遠矣】。

四、心位。一身之感皆在心,故不言所咸,却有貞不貞之兩路,以聽心之所感。如得其貞,則吉而悔亡。不貞則不一,便為憧憧往來而已。天下感應雖殊,只一個理。是理同歸一致,便是貞,何必憧憧往來?不是理之一,便未免憧憧于往來。

【童心為憧憧,見識不定之謂】。

這都是害。未感害,貞之所以吉也。若一憧憧往來,心先作主,不定衆體,如何得定?如拇如腓等,皆從心而不定,此為朋從,如此何由感得人心?故曰未光大。

或以四為咸卦主爻,非也。主爻自在二,

【主感】。

貞。言于四者,其位則心,其爻則說之始,其介則上下感應之交。貞與不貞,正在四辨,是殊途百慮,往來路口也。

九五:咸其脢,无悔。

【脢,背肉,在心上而相背,不能感物而无私係】。

象曰:咸其脢,志末也。

上六,咸其輔頰舌。

象曰:咸其輔頰舌,滕口說也【說作悦】

五居上卦之中,脢亦居人身之中。取象背肉者,正以其寂然不可動,而能關係衆動也。咸而至五,已是透體皆感;感至背肉,乃是透體皆通。故德盛者盎于背,有愧于心者必汗浹於背。背之咸,一毫不容思議,又无一體不通逹者也。咸其脢,又何悔之有?

象曰:志末如脢之感,全不假一毫舉心動念。乃知用心感人者,悉有意之私,非自然之感,皆末也,非本也。志不可謂之末,惟感貴无心,故以有心為末,以其志乃憧憧往來之志也。咸脢即是艮背之象。上曰輔頰舌,脢雖居中,猶隱而不形;咸至於上,則發而形於可見。曰輔,曰頰,曰舌,則笑貌聲音无不是也。盖通内外,皆是說意湧出,故曰滕口說。水上出為滕,都是中心和說溢出,如此方是咸之極致。

總: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和平,天地萬物之情也。聖人之心先自和平,則其自拇至輔頰,純是和氣感召,如何不過化存神?若心先不貞,這些衆體可容你矯飾一分,隱匿一分。終日感人,都在憧憧往來中,如何得人心嚮應?作德日休,于咸可見。論感以无心,真有神行其間,何消得你動脚?只志向在此,人心自應。如范滂攬轡登車,貪墨吏自去,這叫做咸拇咸腓。若說自下一念,真是感人尤速。如藺相如與廉頗,不消得有意去感他,只這里一下,他那里自服,這叫做咸其股,執其随。又有一等感人者,自家也不知,人已自應了,心思不到,耳目未加之地,默默心喻心化。如偷兒之畏,王彦方知;如洛中父兄曰:毋為不善,恐司馬端明、邵先生知,這叫做咸脢。至于感通之極,並不用動容開口,只目擊便神孚。如朱公掞見明道曰:某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,這是咸其輔頰舌,詩之聲色不大也。咸,速也,感通之妙,直是不疾自速,神哉!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