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夷:利艱貞。
彖曰:明入地中,明夷。内文明而外柔順,以蒙大難,文王以之。利艱貞,晦其明也。内難而能正其志,箕子以之。
明夷與晋正相反,明出地,自寅向午,時之極盛,大明之象。明入地,自未向戌,時之極暗,大難之象。舉一世俱入幽暗中,豈不是大難?夷者,平也。明不能出地,而至夷于地,是全為坤土所蔽,故有見傷之象。然雖見傷,而明體終无虧損,則因夷而夷,又未嘗不成妙用。故明夷者,聖人因暗時善處暗之道,非明之極至,不可以語明夷。晉日之出于扶桑,明夷日之浴于咸池,其明體原未嘗有二。聖人之明,時出而晉,時入而夷,其明體亦未嘗有二。但所處之時,則截然不同。全明于暗之時,視明于晉之時,其難易何啻天淵?故利在艱貞也。艱貞二字聨讀,言艱難之貞。晋,明王居五位,明在上。明夷,明臣正位于二,明在下。其與二同心者,五也。故以在高位之親賢當五,直以上六為暗主。主不係于五,可見獨夫暗極,位非其位矣。所謂高而无位,上六是也。二内則文明,外則柔順,故不為暗主所傷,此文王之事。蒙大難,蒙字要玩,
【即蒙卦蒙字】。
將明未明之意。盖紂惡在上,舉世幽暗,非文王一身之難,乃通天下之大難。文王以日月之明,漸開漸通之,而又不露其明,如蒙養然,故謂之蒙大難。當時无文王,則一世盡成闇沕矣,此文王之善用其明也。若箕子則身為宗臣,文王之事亦不可為矣。
【文王有國,箕子與紂同國,故與文王不同】。
其所處更難,只有韜晦其明,以存一點為國貞心,故曰内難而能正志,其正倍為艱難,所謂艱貞,此箕子之善用其明也。按商之末造,主持當世者,箕、文二聖也。文王為西伯,于國難猶在外,故紂自暗,文王自明,但盡其柔順以服事殷而已,雖有羑里之囚,終不為暗主所傷,文王之位然也。箕子為父師,于國難為内,故欲正其志,不得不晦其明,所謂晦明,不待為奴之日也。觀其諫象筯、麥秀,凡所以委曲維持,冀留商祚者,其志益不勝艱苦矣,皆箕子晦明之作用也。故文王一日在藩,箕子一日在朝,紂一日未亡,必西伯喪、父師囚,而獨夫之位乃旦夕不能留,此二聖人心一道同,曲盡明夷之貞也。
象曰:明入地中,明夷;君子以莅衆,用晦而明。
出于地上之明,其明之燭者遠;入于地中之明,其明之徹者微。故用晦之明,
【與晦其明微異】。
更難于自昭之明。有明而晦用之,然後可以徹于耳目不見之地,運于悠久不息之境,此明之至也。彖曰:晦其明,猶因時之艱也。
象曰:莅衆則不必處患難。凡臨民,君子必不可无晦明之用者,盖日進之明用以自昭,沈幾之明用以莅衆,此君子用明之別。
初九,明夷于飛,垂其翼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。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
【飛而垂翼,見傷之象。行而不食,所如不合,時義當然,不得而避也】。
象曰:君子于行,義不食也。
明夷上六為暗主,内三爻離明,皆見夷于上者,故同曰明夷。初以剛居下,此明德之士,宜進而上者也。因在暗時,絶無上進之路,故有往飛垂翼之象。垂翼見進,則无可效其用也。于行則三日不食,所往則主人有言,見行則又不能得其遇也。盖極言明哲不容于暗世,其見夷至于如此。垂翼正與晉之錫馬反,不食有言正與晉之三接反,看初是播棄之諸賢,遯海之黎老也。
六二:明夷,夷于左股,用拯馬壮,吉。
象曰:六二之吉,順以則也。
九三: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,不可疾,貞。
象曰:南狩之志,乃大得也。
六二文明之主,文王是也。雖日從左而震則升天,從右而兌則入地,明夷入地,無從上升,故有左股見夷之象。然二剛相麗,豈終于受傷?有拯馬壮之象。
【三剛撰坎則為股之傷,撰震則為馬之壮】。
夫以二之文明,何至左股之傷?何待拯馬之壮?其當夷則順受而夷,可拯則盡力而拯,皆人臣柔順之極則,故曰順以則也。看來文王一吁而囚羑里,是左股之夷,盖格君致治,雖文王無所用其力矣。與十亂同心救世,是拯馬之壮,盖用賢維持,則文王猶得盡其心也。
【拯有拯已、拯天下二義,拯已亦所以拯天下也】。
三居離之上爻,明德全體雖在地下,光輝漸逹,有出坤暗而向乾南之勢,故云于南狩。于,往也。狩,兵戈之象。大首是暗之極者,得大首去其元惡,如離云折首也。時方暗極,三以明去暗,宜見疾于時。然三之狩乃正已,而物正原是德威之明,自不得而疾之。
【如以為不可欲速,覺味淺】。
書曰:大邦畏其力,小邦懷其德。此南狩之象。大首如伐密、伐崇是也。卒之不見惡于暗主,反賜西伯,得專征伐,此為不可疾之貞。其時已為化行南國之文王,故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。
【以大首為紂,非明夷之義】。
六四:入于左腹,獲明夷之心,于出門庭。
象曰:入于左腹,獲心意也。
六五,箕子之明夷,利貞。
象曰:箕子之貞,明不可息也。
【離體為至明之德,坤體為至暗之地。下三爻明在暗外,故随其遠近高下而處之不同。六四以柔正居暗地,尚淺,故猶可得意于遠去。五以柔中居暗地,已迫,故為内難正志以晦其明之象。上一爻為暗君也】。
四五坤體,同近暗主,同在暗國,同以正為志者也。箕子親則叔父,尊則太師,德則聖人,商家一脉,身之所任,故于五直云箕子之明夷,五主位也。其次親而尊而賢,无如微子,故四有像于微子。
【爻中雖不言微子,如四之時位,微子適合其道】。
入于左腹,入則與五同一心也。于出門庭,出則自有四當行之道也。所云獲心,意即利貞之心,同以存明。
【明道在已】。
為正也,存明所以存商也。謂之左腹者,
【腹,坤象】。
左為生道,微子之去,以生道獲箕子之心者也。右為死道,若比干之諫,則以右腹獲箕子之心者也。故三仁一心也,無非知紂為入地之晦。故箕子居尊,則以不去為正;微子左而次,則以存祀為正。一去一留,委曲留己之明,使少延一日,則商家之脈尚未息一日,故曰明不可息也。至不得已而存其明,為洪範之傳,則箕子之心滋戚矣。于出門庭,其義最妙。凡國家多難,有主其事于中者,必有出而分其事于外者,然後國事庶幾有濟。微子之去,正有深意。故嘗論之,使紂惡既稔而自斃,武庚念亂以圖存,亦事之不可知者也。則箕子輔于内,微子返于外,六百之明,何至遽息?此則微、箕之正志也。若朝鮮之封,抱器之歸,豈其志哉?或曰:詔王子出迪,我不顧行遯。盖知紂之必亡審矣。曰:知必亡者,聖賢之志也;明不息者,聖賢之仁也。如此,然後可以語明夷。孟子曰:其故家遺俗,流風善政,猶有存者。又有微子、微仲、王子比干、箕子、膠鬲,皆賢人也,相與輔相之,故久而後失之也。可見三仁不晦,明以自存,則紂之亡久矣。
上六:不明,晦。初登于天,後入于地。
象曰:初登于天,照四國也;後入于地,失則也。
【照四國,以位言】。
上,則暗之極明于是息矣。謂之不明,豈其初本來便如此?初之明未嘗不可登天,未嘗不照四國,只是後來日昬日墜,盡失其天然之則。
【二,是臣則上,是君則右,括号乃自失也。在上之明既入于地,在下之明自將出而登天,則暗者見為夷人之明,究竟適自夷其明而已;明者見為自晦其明,究竟適愈成其明而已。
總:出地入地,是世道大翻覆;自昭自晦,是君子随時之大變化。雜卦曰:晉,畫也。則明夷,夜也。可見君子所以通晝夜,只是一點離明。又曰:明夷,誅也。則晉,賞也。可見君子所以裁成民物,只是一點離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