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集说》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经解》和《四库全书》中。四 库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经说》《象辞说》《彖传 说》《爻传说》《文言传说》《系辞传说》《说卦说》《序卦说》《杂卦说》。该书草 创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(1284),完成于至大四年(1311),几费俞氏毕生之精力。 时人孟淳、李克宽、白挺、张英、颜尧焕等皆甚推重。
此书以朱熹《周易本义》为宗,尝自云:“幼承父师面命,首读朱子《本义》。” 故虽兼采众说,但其本则归于朱学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朱子学说在宋后之影响“几如 日中天”,成为思想界之主导。其后学争相宗禀,各类纂疏之作,其去取别裁,惟以朱 子之说为断。
俞琰崇尚朱说,不仅表现在论《易》之性质方面,而且贯穿于具体的解释之中。无 论是发挥《易》之义理,还是阐述《易》之象数,都继承了朱子《易》说之大旨。 学贵有心得。俞琰在弘扬朱学的基础上,也形成了自己的《易》学特点。由于他长 期以来,潜心于《易》外别传,对其象数指趣有独到的见解。他虽然不同意以炉火方外 之法附会《易》之本旨,但却也以象数为根。谓《易》始作于伏羲氏,初仅有卦画而未 有辞。辞本于象,象本于画,有画方有象,有象方有辞。若舍画而玩辞,舍象而穷理, 辞虽明,理虽通,非《易》之学。故俞氏释《易》,着眼于卦象、爻象,次之明理。此 与宋代前道教学者的《易》象数学颇多相合之处。
俞琰由卦象伸发义理,非以一卦说一理。他每“并卦取义”,即以两卦互并,倒转 反对,释象说理。如释《姤》与《夬》,谓《夬》卦上六之爻倒转即成《姤》卦初六之 爻。又谓《升》与《萃》均以坤上坤下取义,“萃”卦三阴爻聚于下,倒转为“升”卦, 则三阴升于上,下巽而上顺。诸如此类,甚多。
俞琰一生探研《易》学,颇有成就,仅是易学、丹道著作,就有多部,如《周易参 同契发挥》《周易参同契释疑》《易经考证》《易传考证》《读易须知》《六十四卦图》 《古占法》《卦爻象占分类》《易图合璧连珠》《易图纂要》《读易举要》《易外别传》 《玄牝之门赋》等,《周易集说》则是其代表作。由于他毕生从事《易》学研究,故在 接触道教典籍中应用《易》象、《易》理的作品时,便能得心应手,融会贯通。 如他在为魏伯阳《周易参同契》作注时,即广参《易》论,发“先天太极”之微义。 所作《周易参同契发挥》序称:
“《易》之为书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 仁者见之谓之仁,智者见之谓之智,千变万化,无往不可。” 表明他在《易》学应用上已驾轻就熟。
编者按:
本文转载于易学网,点此阅读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eee-learning.com/article/5842
易学网是台湾一名易学家于2009年创办的免费易经习平台,古籍资料亦经易学网站长点校整理,质量相当不错。可能因为是服务器在台湾的原因,在国内访问网站速度比较慢,所以为方便国内易学爱好者,转此于本站。
〖周易口义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隐记述。瑗字翼之,学者称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苏泰县)人,受范仲淹推荐,由布衣官校书郎,历官太常...
[宋]魏了翁撰《周易要义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要义〗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—1237)撰。了翁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,庆元进士,官至资政殿大学士,...
[清]喬萊撰《乔氏易俟》 [清]乔莱撰《乔氏易俟》书籍介绍 清乔莱撰。十八卷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清乔莱(1642—1694)撰。乔莱字石林,江苏宝应人。康熙六年(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张根撰《吴园周易解》书籍介绍 九卷,宋张根著。书用王弼注本,诠释主义理,不及象数,亦不言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。注文简要。末附序语...
[南宋]杨万里撰《诚斋易传》繁体版:簡介 書名:《誠齋易傳》 作者:楊萬里 撰[宋] 版本:欽定四庫全書 《誠齋易傳》為宋朝楊萬里所撰,萬里字廷秀,自號誠齋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绍 《周易玩辞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宁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号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此为初白数十年究心《...
[宋]张浚撰《紫岩易传》书籍介绍 〖紫岩易传〗十卷。宋张浚(1097—1164)撰。浚字德远,号紫岩,四川绵竹人。徽宗时及进士第,建炎三年(1129)任知枢密院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4册•經部18•易类(元)王申子撰《大易緝說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大易緝說十卷,元王申子撰...
清)惠栋撰《周易述》介绍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栋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为清初《易》汉学的代表人物,治经墨守汉儒成说,崇古文经学,以为“凡古必真,凡汉必...
〖儿易内仪以〗六卷。《儿易外仪》十五卷。明倪元璐(1593-1644)撰。倪元璐字玉汝,号鸿宝,一号园客,浙江上虞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编修。崇祯初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