䷓【坤下巽上】
觀: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。
聖人化天下之道,非諄諄然以言語感說之也,以行與事示之,使民得法象焉,故其從也輕。孔子曰:正其衣冠,尊其瞻視,儼然人望而畏之。孰有不敬憚而瞻仰者哉?凡祭,必先涚手而後酌獻。盥,涚手也。宗廟之禮,莫盛于始盥之時,蓋精誠藴于内,而威儀肅于外。孔子于既灌之後,不欲觀者,蓋繁文縟節,容有偽焉,有不足觀者矣。惟齋莊恭敬之貌,顒然端委于上,而天下化服之,其道豈不簡且易哉?
彖曰: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,下觀而化也。
聖人感人心之道,莫大乎誠敬,故孔子言使民如承大祭。然則欲民之化服,豈勢力所能驅迫之哉?九五以巽順之德,履中正之位,為一卦之主,以此觀天下,猶日之方中,赫然在上,有目者咸覩,此觀之所以為大也。能齋莊誠敬,儼然以臨其下,則民皆觀感而化也。若既盥之後,則精意散漫,假物然後見其誠,則所感者末矣。
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,聖人以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。
神也者,妙萬物以為言者也。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莫之為而為者,天何言哉?此天之神道也。聖人以此設敎,則不見其治之之迹,故心既悦而誠服之。後世蓋有假天之神道以誑惑百姓,遂謂河圖、洛書疑亦神道設教者。若然,則上世帝王亦有時而欺天下耶?其說陋矣。
象曰:風行地上,觀;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。
風行天上,則庸有不及物者;風行地上,則物无不鼔動者。聖人體此象以制巡狩之禮,省觀萬方以察民俗,因其土風而設為教化,一遊一豫,為諸侯度,則事无不順乎民心者。此堯、舜、三代之禮,至秦皇、漢武巡游无度,縱其侈心,適所以擾天下而啟英雄窺覬之端,失先王所以省方觀民之意,由上之人事繁文而不務簡易之過也。
初六,童觀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象曰:初六童觀,小人道也。
初六以隂柔最處卦下,有童子之象。所見鄙淺,不出卑陋之間,小人亦如之。所見如此,固難抗之使高明也,故无咎。君子當大觀于天下,如七十二子之觀仲尼,見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。若以隂柔自守,則吝道也。聖人每以輕約望小人,故待之不可不恕;以遠大期君子,故責之不可不嚴。象言初六童觀小人道者,固守淺陋,此小人之道耳。
六二,闚觀,利女貞。
象曰:闚觀女貞,亦可醜也。
女子處房奥之中,以窺于外,隱屏幽閒,所見雖小,其貞足道。故窺觀于女貞為利,而非君子達觀之道也。二以隂柔上應陽剛之君,不能觀其大者。當大觀之時,而體隂處内,非丈夫之事,為可醜也。
六三,觀我生,進退。
象曰:觀我生進退,未失道也。
聖人既以身觀天下,又當反身而自觀,以為進退去就之義焉。觀天下者,觀乎萬物也。反身而觀者,内觀乎道也。六三以隂柔而據陽位,且有應乎上,若可進之時,而量能審已,度時之宜,以為進退焉。如此雖未合道,亦庶幾乎未為甚失矣。
六四,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
象曰:觀國之光,尚賓也。
六四得人臣之正,居近君之位,大臣之有道者可進之時也。故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孟子曰:故將大有為之君,必有所不召之臣,其尊德樂道不如是,不足與有為也。九五為大觀之主,而四以大臣來觀國之光,豈遽得而臣之哉?乾之九二、九五皆曰利見大人,蓋在下之大人如太公、伯夷,則利見在上之大人;在上之大人如文王,則利見在下之大人也。君臣相遇,必能大有為于天下,生民被惠,宗社蒙福,一見一用,交相為利,豈不難哉?尚賓者,賓之而不敢臣也。
九五,觀我生,君子无咎。
象曰:觀我生,觀民也。
聖人以身觀天下,萬方有罪,在予一人;予一人有罪,无以爾。萬方能常作是觀,則可以无咎。盖民生治亂,係于上之舉措,則吾之動作起居,可不慎乎?反求諸已而不可見,則考之民俗之善否而已。然則觀民俗者,乃所以觀吾生也。
上九,觀其生,君子无咎。
象曰:觀其生,志未平也。
上九雖不在其位,而以陽剛處九五之上,有應于下,非能恝然出于事任之外也,則民之生理實任其責。伊尹自任以天下之重,有一夫不被其澤者,若已推而納之溝中,能于此作觀,固可免咎。
象曰觀其生,志未平者,上九在事任之外,非有職守者,特以位高望重,未能兼善天下,憂世之心志尚未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