欽定四庫全書 《讀易詳說》卷四*,宋*李光*撰
上經【臨至剝】
䷒【兑下坤上】
臨:元亨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
彖曰:臨,剛浸而長,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凡以上臨下,皆謂之臨。人主君臨天下,諸侯君臨一國,皆臨也。書言:予臨兆民,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。孔子曰:居敬而行簡,以臨其民。聖人臨下,其致慎如此,臨所以為大也。况四隂在上,以臨二剛,剛非柔之所能制也。故臨當剛長之初,已有陽消之理,聖人欲使後世為人上者,常兢業以圖之也。隂陽消長,君子小人更為進退之象。浸猶浸潤也,一氣不頓進,如草木之長,日加益而人不知也。兌說而坤順,臨民之道,以說順為本。九二剛而得中,六五以柔應之,既說而順,非濟以剛,則強梗者或不可制,故孔子曰:臨之以莊,則敬也。如此則能大亨以正,具乎元亨利貞之德,其大與乾同功,故能斡旋運量,以臨制天下也。然陽剛主進,進而不已,則治極必亂,安極必危,故戒以八月有凶也。陽生于十一月為復,十二月為臨,此二陽方長之時,至五月夏至而陽消,六月為遯,自子至未,凡歷八月,故云八月有凶也。有凶者,有凶之理,未必皆凶也。
象曰:澤上有地,臨。君子以敎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
水之性汪洋放肆,无以隄防之,則有奔衝決溢之患。澤上有地,所以為臨民之象也。臨民之道,固當有以防範之,豈徒厲以威嚴,驅以刑戮哉!君子體此象,教民以禮義,而思其所疾苦,无有窮已。容之則民有以措其手足,保之則不相陵犯,皆臨民之道也。无疆者如此,則其道廣大,无此疆爾界之殊也。
初九,咸臨,貞吉。
象曰:咸臨貞吉,志行正也。
咸,感也,臨人必以无心而感格之。蓋一陽在下,與四為應,四近君而位尊,不可枉已以干進也,志在行其正道而已。如此,乃可免乎咎悔而趨吉也。
九二,咸臨,吉,无不利。
象曰:咸臨,吉,无不利,未順命也。
初九、九二,二陽在下,六四、六五以為正應。蓋二為剛中之臣,以應柔中之主,君臣之間,以无心相感,以成君臨之大,故吉而无不利也。然九二雖不失臣道之正,而才剛任專,以事優柔之主,事固有不可盡從者。或逆其所順,或強其所劣,故象言未順命,乃所以為吉而无不利,聖人致其規戒之意深矣。
六三,甘臨,无攸利。既憂之,无咎。
象曰:甘臨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三以隂柔而居陽位,又二剛在下,而三直出其上,以勢位臨之,非二陽所能堪也。要之三為小人,乘剛而不中,有負乘致寇之象。不能引身退避,而徒甘言以媚悦于人,其孰肯信之?故无適而可也。若能以憂危自處,日虞禍患之至而克已,下賢庶幾其免乎?然則臨人之道,生殺利害之權,咸自已出。六以隂柔之質而據顯位,衆所不與,况二與初皆陽剛,君子方處内而將進,其肯為之下乎?儻不能深自悔悟,惕然有淵氷之懼,而日復一日,禍可既乎?故象言甘臨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能憂其所當憂,雖有咎悔,其能久乎?
六四,至臨,无咎。
象曰: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坤體至順,而四位尊居正,與初為應。上比于主,而下臨于民,臨之至善者也。餘爻地遠而多懼,四近君而情通,以此臨民,何咎之有?故象言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六五,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
象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
臨之道貴乎廣大,兼收並用,不忌不嫉而已。得无為用天下之道,此君臨之大者。六五以柔弱之資而履尊位,能知此道,則大君之所宜而无不吉也。五以坤體順而應二,二以剛中之賢悦而應五。然人君駕御羣臣,當以剛斷,而專以柔順,則強臣或有擅命之漸。人臣事主,當有從違可否,而專以媚悦,則姦佞者或得肆其欺。故象言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者,謂順說之道貴得中,而无過不及之患,則君臣各盡其任矣。
上六,敦臨,吉,无咎。
象曰:敦臨之吉,志在内也。
上六居坤之終,處上卦之極,順之至也。在上而能以敦厚臨物,不以尊貴驕人。二陽在下,而以順受之,雖无應于陽,而不妨其進,厚之至也。二陽在内,而志常欲佽助之,與夫居上位而蔽賢嫉能者有間矣。故雖居臨之終,宜凶而獲吉,宜有咎而卒无咎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