䷬【坤下兑上】
萃。亨,王假有廟,利見大人,亨,利貞。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。
彖曰:萃,聚也;順以說,剛中而應,故聚也。王假有廟,致孝享也;利見大人亨,聚以正也;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,順天命也。觀其所聚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順以說,剛中而應。何以能聚也?順說,剛中而應者,道也,具見於卦象。坤,順而無拂;兌,說而能和。九五之剛,足以有立,中而無所倚,人心咸應,備此衆德故也。此衆德皆非自外至也,道心之所自有。道心無蔽,則無虧焉,則自全;有蔽焉,則有虧,則不全,或盡失之。其有不順,則生於意之支,支則違;其有不說,則生於意之固,固則不和;其有不剛,則生於意之懾,懾則弱;其有不中,則生於意之有所倚,倚則偏;其有不應,則生於意之猶有未善,猶有意有我也。不然,則何以不應?人心即道,故曰道心。道心無體無我,如日月,如天地,其變化如四時。意不作,則無蔽之者,無窒之者,洞然混然,自順自說,自無所懾而剛,自無所倚而中,人心自無所不應。曰順,曰說,曰剛,曰中,曰應,皆所以形容道心之言,而非有二也。假,大也,王大其廟之道,教孝享也,此萃聚之道也。人心之所以乖離者,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也。有廟,父父子子之道也。愛敬之心生而達之天下,則無所不愛敬也。不敢侮鰥寡,不敢遺小國之臣,尊賢敬民,皆由愛敬之心以生。況以愛感愛,以敬感敬,上以孝慈之心動於上,則下以孝慈之心應於下。人皆有忠孝之心,惟其無以感之,感斯應,應則忠孝達於天下。忠孝一心也,一道也,萃聚之道也。利見大人,亨利貞,聚以正也,惟大人為正。人心之所同然者,道也,孝也,忠也,正也,皆道之異名也。御之以道,則人心皆應皆聚;御不以道,則人心皆離皆散。萃聚之時,民物甚大,則當用大牲,隨時也,故曰順天命也。盛大,天之所命也,不可以為己之為也。既見大人,既貞正,既亨而利,既萃盛大,則有攸往,當無不利,亦天命之往也,人則順之也。觀其所聚,聚必以正,聚必以道。天地之氣所以和而聚者,此也;萬物之所以生而聚者,此也。凡人心物情之所以萃聚,皆此也。咸卦言之矣,恒亦言之矣,通乎此則無所不通矣。通天下一而已矣,即他卦時義時用大矣哉之道也,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道也。
象曰:澤上於地,萃;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澤之所以能瀦水而高上於地者,以有坊也。民之所以得安居焉而聚者,不可無武備之防也。除治戎器,戒備不虞,皆大易之大道也。
初六,有孚不終,乃亂乃萃。若號,一握為笑,勿恤,往无咎。象曰:乃亂乃萃,其志亂也。
初六柔而不堅,弱而不固,有初而無終,有有孚不終之象。有孚不終,乃亂乃萃矣,言亂其萃聚之道。九四正應,不見相違之象,而初六孚信自不固,似號而悲矣。又一握為笑,言號笑雜而為一也。於是教之以勿憂,卹四之不應而遂往,則无咎。象曰:其志亂也,以號笑雜而知之。
六二,引吉,无咎。孚乃利用禴。象曰:引吉无咎,中未變也。
六二正得臣位,故正言事君之道,君子未嘗不欲仕也。乂必待上之求之而後可進,不見引而遽進,則言將不聽,道不可行,故必引之而後吉无咎。不然,則人將議我之冒進矣。禴者,祭之薄,誠則至也。必俟上之見孚,而後臣可以竭誠而達于上。不然,則未可易達也。象曰中未變者,中謂六二之中心也。六二中正,不遷於物,不以進退窮達變其中心也。中正則無己私,無己私則安得而變?故曰中未變也。坤六五,文在中也,亦中内之中。
六三,萃如嗟如,无攸利。往无咎,小吝。象曰:往无咎,上巽也。
萃如,六三之本志。嗟如,以上六之不應,故無攸利。雖無攸利,然往亦無怨咎,有小吝。吝者,不足之詞。象曰:上巽者,言上六柔巽,雖不應而亦不至於相忤也。人情事理有如此者。
九四:大吉,无咎。象曰:大吉,无咎,位不當也。
九四居近君之位,而羣隂承之,羣心萃之,非所宜也,必大吉而後无咎。大吉難以備言,已盡其道,得君之心,無失無害,斯無咎矣。所以必大吉而後無咎者,以九四所處之地難也。不當者,不安之意。人心不歸君而歸臣,故不安也,伊尹、周公之事也。
九五:萃有位,无咎。匪孚,元永貞,悔亡。象曰:萃有位,志未光也。
九五之萃民,雖咸君之,然有位而已。雖人無怨咎,而匪孚信之也。元永貞,則悔亡矣。元者,道之異名。貞,正也。正而不永,其正非元,曰元是矣。又曰永貞者,慮人守正之不永,故又以明之也。象曰:志未光也。于己見其德之不光大,故徒有其位,未得人心。人心在四而不在五,見之於卦。象
上六:齎咨涕洟,无咎。象曰:齎咨涕洟,未安上也。
位之上者,宜以賢明居之。今上六乃以隂柔而居上,非其道也。非其道,故人心不應不聚。六與三兩隂無相應之象,然上六非傲亢者,柔巽之極,故有齎咨涕洟之象,故無咎。象曰:未安上也。言其不自安於上位也,故齎咨涕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