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4卦-蒙卦䷃山水蒙卦(坎下艮上)-[宋]杨简撰《杨氏易传•卷三》

[宋]杨简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04卦-蒙卦䷃山水蒙卦(坎下艮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4卦-蒙卦䷃山水蒙卦(坎下艮上)-[宋]楊簡撰《楊氏易傳•卷三》

䷃【坎下艮上】

蒙。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凟,凟則不告。利貞。

彖曰: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蒙亨,以亨行時中也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初筮告,以剛中也。再三凟,凟則不告,凟蒙也。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

艮為山,為止,坎為險。此卦上艮下坎,是謂上下有險。因險而止,不知所之,是謂蒙。孰知夫山非山,險非險,何阻之有?何蒙之有?所謂不蒙者,非能高舉遐遯,不寄天地之間,離處事物之外也。明者知其無非道,蒙者見其無非物。無非蔽物,非蔽我,我自蔽物爾。孔子曰:無聲之樂,日聞四方。達於此則不蒙矣。

又曰: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,風雨霜露,無非教也。達於此則不蒙矣。

又曰:哀樂相生,正明目視之,不可得而見也;傾耳而聽之,不可得而聞也。夫哀樂必有聲,必有狀,而孔子曰不可見,不可聞,何也?達於此則不蒙矣。何必此?雖近之,事親事長,忠信孝弟,視聽言動,起居飲食,達於此則不蒙矣。忠信孝弟若至易曉也,起居飲食若無可言者,而必曰達乎此則不蒙者,盖人之知此者寡矣。終年說是說非,說晝說夜,而其實不然者,往往所至而是。然則何以謂之不蒙?孔子曰:二三子以我爲隱乎?吾無隱乎爾。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,是丘也。孔子如此明白以示矣。信此者謂之不蒙,而尚謂孔子不明告者,是之謂蒙。盖亨則行無不通,通是亨。不可以言論,不可以意推,不可加一毫,不可損一毫,無所倚,無所黨,平平蕩蕩,不學而能,不慮而知,動容周旋,喜怒心思,變化云爲,不可度思,是謂時中。無時而不中,中不可能,自神自明,自信自覺,不可以語人,非不可以與人,言之不盡,語之莫知。明者,深念蒙者之性至善至靈至神,特不自覺自信,致此蔽塞,甚念啓告之也。然亦不敢無故而彊告之,必待蒙者求我而後告者,欲其志應也。志不相向,雖明告之不聽,童有順聽之象。筮者如卜筮然,竭精盡誠而聽,而況於初乎?如此而求於我者,則當告之。盖以初筮之心,剛堅中誠,誠確無他,澄然不動,無偏無畔,是剛中之心,即道心也,特未明爾。易於啟發,故當告。一告即發,則善告而不問,發之再三,其機已失,其意已亂,違道遠矣。非剛中之心也,煩凟而已,故不當告。若又告之,是又告者反凟,蒙者益亂益昏,無濟也。其曰利貞,何也?至哉聖言,所以啟佑萬世,何其妙也!盖曰蒙無所利,獨利於貞。貞,正也。正者,夫人之所知,初不高遠,初不幽深,事親而已,事長而已,忠信與物而已,視聽言動而已。人不自覺,雖習聞其說,習學其事,終未足以盡正之實者,非說之可解,非意之所習。不習不知,變化云爲,不習不知之謂蒙。以不習不知養之,是謂作聖人功。蒙不言元,非不可以言元也,聖言偶不及之爾。蒙即元也,餘卦皆通,通乎一也。

象曰:山下出泉,蒙。君子以果行育德。

蒙有昏蒙之義,有無思無慮養正之義,有蒙稚之義,上艮下坎出泉之象,於是發蒙微使達之。德性之所自有,不假復求,順而達之,無不善者。有行實焉,則德性得所養矣。果者實之謂,是謂行得,是謂德行,行虧則亦能使德昏。德性無體,本無所動,本不磨滅,如夜光之珠,泥沙混之,失其明矣。如水然,不混濁之,則水性不失矣。順本正之性而達,是謂果行,果所以育德。

初六:發蒙,利用刑人,用說桎梏,以往吝。象曰: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

發蒙之初,即宜刑人以脱其桎梏,在足曰桎,在手曰梏。人之昏蒙,自囚自束,意狀切類之,盖亦自無如之何矣。儻不於發蒙之始痛掃除之,則厥後桎梏愈固,不復能改,故曰以往吝,有不改過之意。象曰:以正法也者,以,用也,用正法以刑之也。有正法而後知人之不善而刑之,如我無正法,我猶未免於桎梏,安能脱人之桎梏?天下之以桎梏爲美而好之者多矣,使皆知桎梏之爲桎梏,則亦豈肯自囚自束?則舉天下皆不蒙矣,皆聰明睿智矣。惟其不知故蒙,故誤認非爲是,誤認惡爲美,自處桎梏之中。惟明者深知人之性本善本明,因何以蔽,因何而蒙,蔽在某處,病在某處。因其蔽處病所而刑之,則桎梏可脱,是謂以正法刑人。每歎以邪法刑人,益人之桎梏者多矣。爲人上者以不正之法刑人,而欲人之正,爲人師者以不正之法教人,而欲人之明,是謂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盖有人心自正而反阻之遏之,人心不正而反進之導之。自三代衰,正法不行,以蒙治蒙,以亂治亂,往往而是。所賴人有常性,終不磨滅也。

九二,包蒙吉,納婦吉,子克家。象曰:子克家,剛柔接也。

九二陽明,六五隂蒙,以下發上體爲不順,而九二居下卦之中,中道也。有得道之象焉,則能包蒙者也。包藏其用,不露其迹,如孟子之事君,順而啟之,如此者吉。若直攻君之蒙,後世稱忠。古道無取納婦者,所以詳明包蒙順協之意,如納婦焉則吉。婦蒙子明,故子克家。父子分雖嚴,而不爲甚嚴,又情親,故子可以克家。象曰剛柔接者,言乎必情親至協則可,不然則亦難也。凡下明上蒙者,必其情如父子之親,亦皆有信其父子之誠而後可。

六三:勿用取女,見金夫,不有躬,無攸利。象曰:勿用取女,行不順也。

金夫,九二之象。女,六三之象。以六居三,三爲陽動,又不中,不中爲失道之象。三與二非正應,而坎水就下,故有見金夫不有躬之象。以隂求陽,以昏求明,其心雖求親於我,而失其道焉,我不可受。夫天下惟有此道而已矣,得則吉,失則凶,得則利,失則害。彼以蒙求,則其事雖善,而其間有以非道而來,君子猶不可受,故不曰以蒙求,而取以女求夫不有躬之義。盖謂以蒙求明則正,以女求夫則不正。孟子不答滕更其求,不以其道也。象曰:行不順也。凡以罪其不順而已。

六四:困蒙,吝。象曰:困蒙之吝,獨遠實也。

六隂,四又隂,蒙闇之甚,自以爲是不應乎陽明,故爲困蒙,爲吝。夫蒙闇者之自安於蒙,不以蒙爲美也,惟以蔽焉。安於所好,溺於所嗜,自以所好嗜者爲實,不知其不實也。何謂實?惟道爲實,萬物皆變;惟道不變,禍福毁譽靡定。然則惟道爲實,明者得道,四遠乎?二遠乎?實也。聖人憫之,故云諸隂皆應陽,獨四不應,故曰獨。

六五:童蒙,吉。象曰:童蒙之吉,順以巽也。

六五雖隂而未明,而能應九二陽明之至,柔順而聽如童然,故吉。

上九,擊蒙,不利爲寇,利禦寇。象曰:利用禦寇,上下順也。

昏蒙之甚,至於此極,則惟有擊而已矣。夫不得已而至於擊,則豈動於私意而治之大過哉?擊者,擊其蒙而已矣。彼爲蒙爲寇,悖道大甚,則治之亦不得不甚。然治之雖甚,不過禦其爲寇者而已,去其悖道之心而已。苟因其擊蒙,因其禦寇,而擊之又至於大甚,而我反失乎道,是擊之者又爲寇也。故戒之曰:不利爲寇,利禦寇。自其昏蒙之極,悖道之甚,我不得已以道擊之,則不過私,上下當靡然順服,不唯輿論咸順,而蒙者當亦順聽而心服。夫由道而行,其效如此。

楊氏易傳卷三

<經部,易類,楊氏易傳>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