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41卦-损卦䷨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-[宋]杨简撰《杨氏易传•卷十三》

[宋]杨简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41卦-损卦䷨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

【周易下经】第41卦-损卦䷨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-[宋]楊簡撰《楊氏易傳•卷十三》

䷨【兑下艮上】

損: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亨。彖曰:損,損下益上,其道上行。損而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亨。二簋應有時,損剛益柔有時,損益盈虛,與時偕行。

此卦之象,損下之剛而益上之柔,是為上九之畫。損下而益上,其道上行也。夫民為邦本,為民上者,損上而益下則順。今乃損下而益上,雖其有不得已而取於民,或粟米之征,或布縷之征,或力役之征,必本之大公,民咸孚信之。元,大也,仁也,道之異名也。不特民信其公,又行之也。有道而獲大吉,雖下民信之,雖有道,雖大吉,而或者猶得而譏咎之者,亦未可以為貞正。必也民信之,又有道而大吉,又或者無得而咎之,而後可以有攸往而利也。不得已取之於民,則何以用之?曷何也?當極其儉約,雖二簋亦可用享。享,禮之至大至重也,而猶可以用二簋。二簋,儉之至也,則其他可知矣。苟取於民而輕用之,則民心自此離畔矣。此聖哲之所灼見,而昏庸之主以為無害,以為未必至是也。國之大事在祀,於祀而極其儉,亦豈得已?於取民財而輕用之,不可也。於斯時極其儉爾,非其常也。故曰二簋應有時,剛者未易損也。損剛益柔,亦有時爾。於時不得已而損之,則剛者無憾。大抵損己則順,損人則難,故以損下益上之卦謂之損,損上益下之卦謂之益。不特取民財,凡天下曰君之及此言也,百姓之惠,此弗損而益之者。至於公謂冕而親迎為已重,則不敢從之矣。虎會為趙簡子荷戟而不推車,亦以弗損者益之也。是貞也,亦不必執之而過也。執之而過,則失道矣。九二利貞,蓋中以為志也。中則無作好,無作惡,無偏無黨。虎會荷戟而不推車,正矣。至於行歌,則又過之不中矣。九二下卦之中,有中象。

象曰:山下有澤,損;君子以懲忿窒欲。

山上有澤,其山日損。人有忿欲,其德日損。知忿欲之害己,則知懲之窒之矣。學者好讀書,而不懲忿窒欲,猶不讀也。喜窮究義理,而不懲忿窒欲,不成義理也。雖已得道,而不懲忿窒欲,是謂智及之。仁不能守之,雖得之,必失之也。

初九,巳事遄往,无咎。酌損之象曰:己事遄往,尚合志也。

損之時,方上損下,光武之不用功臣之時之類是也。是故巳事則當遄往。遄,速也。臣功成身退,況方損下,豈宜少留?所以合上之志也。然亦不必激而過之,酌事情而損之足矣。大抵天下事不可加損毫髮,損益盈虛,一惟其時,微置己意則乖。酌損之言,所以去其己意,去其激過,使不失中,使不失宜也。初爻在下,有退而居下之象,故曰遄往。

九二,利貞,征凶,弗損益之。象曰:九二利貞,中以為志也。

人臣之損,利於貞正。損己而不正,則為奸為邪。征者,前進也。前進而過之,則失真矣,故凶。必無損於道者,用以益乎上,則可以益矣。昔者魯哀公問:人道誰為大?孔子愀然作色而對:何柔何剛?何動何靜?何實何虚?微起意焉,則有所倚,倚則偏則昏,昏謂之疾。損其疾使遄速,有喜則無咎。疾不可久,久則成疾,將不可治矣,是故以速為貴。

六三:三人行,則損一人;一人行,則得其友。象曰:一人行,三則疑也。

内卦本三陽於外卦之上,此爻有此象,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。夫二人同行則無疑,二則疑,此人情之常。凡事畧同,正當此爻之象。筮而得此筮,爻必有此事。他日孔子曰:天地絪緼,萬物化醇。男女搆精,萬物化生。《易》曰:三人行則損一人,一人行則得其友。言致一也。孔子欲明致一之道,故引此為證。聖人循循善誘人,苟能於此達致一之妙,則知《易》曰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則知萬物一致,三才一致,一以貫之,无所不一矣。

六四:損其疾,使遄有喜,无咎。象曰:損其疾,亦可喜也。偏於陽為疾,偏於隂為疾。六四之疾,偏於隂也。隂為柔,陽為剛;隂為靜,為虛;陽為動,為實。道心无體,何隂何陽何之?或損或益,或盈或虚,事變无窮,與時偕而已。君子無敢置己意於其間也,微致己意焉則失道。

六五:或益之十朋之龜,弗克違,元吉。象曰:六五元吉,自上祐也。

損卦之象,其道上行,損下卦,益上卦。上卦之獲大益者,其唯六五乎?六五,中正之君也,天下唯有此中正之道而已矣。得之者吉,失之者凶。得之者人心歸之,失之者人心去之。得之者天祐之,鬼神祐之。失之者天災之,鬼神禍之。或者,不一之辭。益之者,不一也,人心歸之也。十朋之龜皆從而弗違,天與鬼神祐之也。此非六五之所求也,鬼神自祐之也。使六五動乎意則係乎意,有所倚則偏矣,非中正之道也。中正有名而无體,故六五一无所為,而自或益之。十朋之龜自弗違,自元吉,自上祐也。文王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,禹安止。安止者,寂然无所動也,故龜筮協從。

上九:弗損益之,无咎,貞吉。利有攸往,得臣无家。象曰:弗損益之,大得志也。

上九,損之極,過乎中,故教之以弗損也。又使益己,乃合中道。夫既弗損,又益之,疑人心之不歸,而有怨咎。聖人正之曰无咎,此乃所以為貞正也,有吉焉。苟如此而往,无不利也。得人臣之心,至於有國而无家。夫能致臣心,至於國爾忘家,可謂得臣心之深矣。而今也乃以弗損益之而得之者,何也?大抵人能損己而益人,己得人心,至於居極止之位,而損己之極,則尤得人心。今雖弗損,巳而又益之,乃合中道。此爻之辭,皆所以抑其大過而有道之。象曰:弗損益之,大得志也。心志中正,始為得也。始為大得也,如不失乎本心之大全也,非世俗所謂得志也。

楊氏易傳卷十三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