䷞【艮下兑上】
咸。亨利貞,取女吉。彖曰:咸,感也。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,止而說,男下女,是以亨利貞,取女吉也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觀卦之象,上六之柔有自下而升之象,九三之剛有自上而下之象,是謂柔上而剛下。剛柔隂陽,二氣感應以相與,艮止兌說。說出艮止者,其咸之道歟?亨利貞歟?變化之神歟?夫既以感應相與而說矣,而曰止者何也?豈始說而終止邪?今曰止而說,言乎止而不動,而又說爾,非止與說離而為二,止與說合而為一也。如水鑑中之萬象,水常止而萬象自動也。如天地之相感,而未嘗不寂然也。大哉,止說之道乎!人心皆有此妙,而自不省不信者,何止百人而九十九也?歸妹也,歸妹,天地之大義也。艮少男居下,兌少女居上,男下女之正禮也。言乎其禮則男下女,言乎其義則止而說,一也,皆正也。如此娶則吉,不然則不吉;小不然則小不吉,大不然則大不吉。舜鼓琴,二女果若固有之,止而說也,貞也,吉也,天地之感也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,一也。男女之相感,即君民之相感。感應之機,神不可測,雖感應而遂通,自寂然而不動。省此機者,則止而說,則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志有之,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爾。人心自善,自神,自明,惟昏故亂。一日感之,則固有之機忽發,默感默應,自和自平矣。何獨人心?舉天下萬物之情皆然。何獨萬物?天地亦然。惟此感應之妙,變化之神,知天地萬物之情,則知己之情,而大易之道在我矣。目之所以視者此也,耳之所以聽者此也,口之所以言者此也,心之所以思者此也。不知其所自來也,不知其所從往也,雖視聽言動之神無體也。此其神也,雖聖人不能自知也,而況於他人乎!不識不知者,文王也。曰:吾有知乎哉?無知也者,孔子也。三才一也,古今一也,動静一也,晝夜一也。
象曰:山上有澤,咸;君子以虛受人。
澤甚卑,山則甚高。今山上而有澤焉,氣之所感也。氣虛故通,人惟虛故能受。植已私焉,窒其中則安能受?人心自虛,自無體,自廣大,無限量。意動而窒,始好,已勝,始恥於從人之言而不受,而愚,而闇,而亂矣。君子以虛受人,非本窒而強虛也,不失其本虛爾。因愚衆之窒,故言君子之虛。
初六:咸其拇。象曰:咸其拇,志在外也。
咸爻取一身為象,初六最下,有拇之象。其拇感動者,志在外也。其動也微,故不及吉凶。
六二:咸其腓,凶,居吉。象曰:雖凶居吉,順不害也。
自拇少升而上則腓,人之行其腓先動。止者道也,動非道也。道心虛靜,感而斯應,迫而後起,及其意動而逸,則不待感迫而先動如腓矣。然艮體止,亦有居之象,知動之非能居,則轉凶為吉。居,止也。
九三:咸其股,執其隨,往吝。象曰:咸其股,亦不處也。志在隨人,所執下也。
自腓而上,其為股乎?股雖不至如腓之先動,而亦非靜止者,故曰亦不處也。處,止也。股專於隨人而動,故曰執其隨。執此而往,良可羞吝。夫咸感之道,雖戒躁動,務去已私,感而斯應,然亦志於隨者。志在隨人,則全無主本,失道從人,所執下矣。堯、舜之舍己從人,非隨人也。舍己從人者,其中虛明;志在隨人者,窒闇而已矣。
九四:貞吉,悔亡。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象曰:貞吉,悔亡,未感害也。憧憧往來,未光大也。
初拇,二腓,三股,五脢,上輔頰舌。九四居中正,當心象。爻辭亦言心之所為,而不明曰心者,何也?心非氣血,非形體,惟有虛明,而亦執以為己私,若一物然。故聖人去心之名,庶乎己私之釋,而虚之神著矣。九陽明,有貞正之象,而四又隂闇,明未純一,意不能不動,未能無悔,而陽明貞正,其悔終亡。象曰:未感害者,意雖動而未發於言,行未達於外,故未感害。夫能勉而貞正,雖可悔亡,苟於貞正之中,意念擾擾,憧憧往來,則隨其所思而朋從之,雖貞正亦未光大也。言念念動,朋從之多,不可勝紀。或意謂若是者為仁乂,謂若是者為義,又謂若是者為禮,又謂若是者為樂,於仁義禮樂之中,又各曲折支分之意,度不可勝紀。於是雖有得乎一以貫之之說,又亦不免乎意。意以若是者為一,若是者非一。或以為靜,或以為動;或以為無,或以為有;或以為合,或以為分;或以為此,或以為彼。意慮紛然,不可勝紀。苟為正而若是,亦未光大矣。光大之貞,不勞外索,不假思慮。孔子曰:吾有知乎哉?無知也。又每每止絶學者之四病:母意,母必,毋固,毋我。
又曰:心之精神是謂聖。孟子亦曰:仁,人心也。舜知此心之即道,故曰道心。直心為道,意動則差。愛親敬親,此心誠然而非意也。先意承志,晨省昏定,冬温夏凊,出告反面,此心誠然而非意也。事君事長,此心誠然而非意也。忠信篤敬,此心誠然而非意也。應物臨事,此心誠然而非意也。如氷鑑中之萬象,如四時之錯行,如日月之代明,其積焉而不苑,並行而不繆,深而通,茂而有間,是謂變化云為。不識不知,一以貫之。
九五:咸其脢,无悔。象曰:咸其脢,志末也。
心之上口之下曰脢。脢者,無思慮,無營為之所,雖感而無應,雖靜而無用,雖無悔而非大道,故曰志末也。末為言,卑之也。何謂大道?孝悌忠敬,交錯泛應,喜怒哀樂,云為思度,如四時之錯行,如日月之代明。
上六:咸其輔頰舌。象曰:咸其輔頰舌,滕口說也。
上體之上,惟輔頰舌,有咸感之象。輔頰之中,有舌為言,感人以言,不由乎中,勝口說也,鄙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