䷫履:䷫時來姤
【原文】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
【原文】彖曰:履,柔履剛也。說而應乎乾,是以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剛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,光明也。
乾上兑下,上天下澤,為履。
《本義》云:有所躡而進之義也。卦自姤來,一隂上進,至二為同人,至三為履。姤在潛,同人在田,履則躡于人位矣。躡而進内卦之上,復進而躡外卦之後,不至夬不止也。坤之初曰履霜,戒之也。履之彖曰履虎,危之也。姤之初羸豕蹢躅,履之三則虎咥人矣。夫虎之咥人,其常也,人履之而有不咥者哉?聖人示人以履虎者,蓋隂在上則夬而決之,隂在下則姤而遇之,虎以躡而進,人亦從而躡之,虎乃可逐耳。地山為謙,天澤為履,履之以謙,則亨道也。故曰:能以禮讓為國乎,何有?不能以禮讓為國,如禮何?人不為虎尾之履,則將為受咥之人矣,慎之哉!履有二義,内體兑說,履乾剛之後,以柔履剛,履尾之道也。又兑居正西,西獸為虎,二、三、四互離,其文炳矣。三、四、五互巽,風又從之,兑口在三,有咥人之象。六畫卦三、四為人,三畫卦二、五為人,是三已為所咥,惟初、二兩爻在三之後,兑口上咥,履尾而不咥者也。三陽儼然居其上,其不為虎咥者幾希,故必至夬履,而履尾之義方終也。彖統一卦言,而爻義在其中,人或以乾為虎,或以下三爻為虎,皆非。
柔履剛,以卦體釋卦名,取兑說履乾健,非以剛為虎也。至說而應乎乾,則釋彖辭。然應天非三與上應之謂,變三為乾之謂。虎之咥人者口也,三陽在其後,躡而進焉,則變而應天,咥人者去矣。若聽其居三,則四人位也,其可使進而咥乎?履之而亨,是所望于五與二矣。
卦以三成,而卦之主則五也。其德則剛中正,其尊則履帝位,可以正一世之步趨,一天下之心志。有虎如三,惟五驅除之耳。然潛雖伏矣,虎在四下,乃心之疚也。心有疚而履得安乎?惟利用武人,則内省不疚,其道光明。履尾之亨,孰大于是?
【原文】象曰:上天下澤,履,君子以辯上下,定民志。
虎无項,咥前而不咥後。履其尾,讓之使前,謙而居下,則爭心化而禮制行,于此得履之道焉。君子觀履之象,而辯上下,定民志,使人知履尾而化其爭也。
【原文】初九:素履,往,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素履之往,獨行願也。
二陽在下,履尾者也。初九,履之始,乾之元,剛健之德得于天而率于性,以此為履,素之至矣。忠信以為質,而禮有不行者乎?以此而往,自元而亨,无咎宜矣。履以初心為本,故曰獨行,願其禮後之意與!
【原文】九二:履道坦坦,幽人貞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幽人貞吉,中不自亂也。
歸妹與履之二爻皆曰幽人,以互離下體,二在人位,故有幽人之象。九二剛而得中,大本立則達道行,履道坦坦,不咥之亨,其在是矣。初宜往而二宜貞,初之往以就中也。二已得中,貞而不變,乾體乃全,故曰中不自亂也。初、二兩爻,履尾者也,一无咎,一吉,可以明卦義矣。
【原文】六三:眇能視,跛能履,履虎尾,咥人,凶。武人為于大君。
【原文】象曰:眇能視,不足以有明也;跛能履,不足以與行也;咥人之凶,位不當也;武人為于大君,志剛也。
六三,虎也。爻辭不專以虎言,以履虎之義言。履者,禮也。履貴能視,三互離半體,則眇者也。視而後履,三得震半體,則跛者也。以眇者而自謂能視,跛者而自謂能履,則意其非虎,而履之者實虎矣。意其為尾,而履之者非尾矣。咥人之凶,宜其及也。隂柔不中正,既眇且跛,將倀倀其何之乎?五,大君也。乾,健武也。三、四,人也。大君憫斯人之眇跛,而欲善天下之視履,惟赫然震怒,用武人以去此咥人者,而人之履乃安在?巽之初曰:利武人之貞。用震以變巽也。履之三曰:武人為于大君。用艮以變兑也。兑去而乾體光明,履乃不疚矣。
象傳曰:不足有明,不足與行。言跛眇之不可用也。三變而跛眇去,邪慝亡,于是人无虎患矣。
【原文】九四:履虎尾,愬愬,終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愬愬,終吉,志行也。
九四,乾之初畫,又心位也。在虎之前,正當兑口,危亦甚矣。然人動履之危,由心无敬畏而取咥耳。四乾剛震動,知履尾而戒謹恐懼,不致遇咥,故其終能得吉也。象傳明之曰:志行愬愬,猶虩虩也。志以震行,恐懼致福,乾體有終,其即志剛之謂與?
【原文】九五:夬履,貞厲。
【原文】象曰:夬履,貞厲,位正當也。
九五剛中正而履帝位者也,柔履其後,有疚心焉。大君能用武人,其疚乃在夬位矣。然咥人之虎,進无所之,若掉尾而回,則孚號之厲,雖貞不免。能如夬之健而說,決而和,則履之亨也。象傳以位正當明之,以現在之象言,則初與二在履尾之位。以九五一爻言,則一隂窮而之上五,又正當履尾之位也。五履尾而履道乃終矣。
【原文】上九:視履,考祥其旋,元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元吉在上,大有慶也。
上九高亢之位,以剛居之,又五陽惟上與三應,宜有咥人之凶,而无履尾之亨也。然吉凶何常,惟視其所履以考其祥耳。上與三易為旋,上雖亢位,若旋而下行,則得乾元之吉矣。象傳以在上申之,乾元在下,上則貞位,非元也。上而能下,則元吉之慶其在上矣。上旋而履為夬,武人為于大君,其上九之謂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