䷡需:䷡時來大壯。
【原文】需,有孚,光亨,貞吉,利涉大川。
【原文】彖曰:需,須也,險在前也。剛健而不陷,其義不困窮矣。需,有孚,光亨,貞吉,位乎天位,以正中也。利涉大川,往有功也。
屯、蒙之後,繼之以需。序卦傳曰:飲食之道也。人生而衣服器用,百工所備,何一不需?建侯養蒙,而禮樂制度,八政所施,何一不需?要莫急于飲食矣。故需者,天下之大命,王道之大經在焉。飲食以養生,五穀百物皆資乎水泉,故坎為人之所必需也。然人莫急于飲食,亦莫險于飲食。不食則饑,多食則病,誤食則死,可不慎與?人之始生也,三陽尚穉,臟腑未全,乳飲而已。坎為血卦,資坎以生。稍長則庚為大腸,得震初畫;戊為胃,得坎中畫;丙為三焦,得艮上畫。乾三陽備,坤三隂亦備,而臟腑全能飲食矣。坎在外為水,在腑為胃。飲食主胃,坎為用事,而乾下坎上,其卦為需。害從口入,外則水土不宜,内則飲食不節,皆足以傷生敗德。故曰:需者,險在前也。險在飲食,惟敬慎者不敗。易之示人,至深切矣。或以濟險之事泛言之,何哉?
卦自大壯來,蒙已壯矣。所需者,養也。坤養萬物,一陽入于坤中,為致役乎坤,需之義也。然物產于地而成于天,熟有其時,烹有其候,不需之不得也。三陽在内,需坎以濟,而有䧟溺之險。惟剛則无欲,健則能決,其肯以口腹為心害哉?忍嗜欲,節飲食,以儉以時,庶不為所䧟而困窮矣。五者,需之主也。陽實在中,有養之德,故孚于人而信之。互離為光明,體坎為通,其質美,其味和,食之以正則吉。王者位天位以養育萬民,以三農生九穀,而天下皆遂其需,中正之道也。以是涉川,萬民以濟,往則有功,豈憚其險而䧟耶?
【原文】象曰:雲上於天,需,君子以飲食宴樂。
雲象于天,无險之象。飲食宴樂,非需險之事。彖傳曰險在前,戒飲食者,知其險也。象傳曰以飲食宴樂,言飲食人者,化其險也。辨百物之性,和五味之宜,順四時之氣,我有嘉賓,式燕以衎,需之貞吉,莫大于是,君子以之。豈惟化險,并可无訟。乾餱之愆,亦宴樂之不以道耳。
【原文】初九:需于郊,利用恆,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需于郊,不犯難行也。利用恆,无咎,未失常也。
初九在乾體之下,去坎最遠,有郊之象。坎實下行,至初以得其常道,為无咎。
象傳曰:不犯難行。以在下體,故不犯難行。未失常,得飲食之貞,則初之常道不失矣。傳送之官,其象如此。
【原文】九二:需于沙,小有言,終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需于沙,衍在中也,雖小有言,以吉終也。
九二,乾之中畫,交坤為坎。坎納戊,胃土也。沙,土之剛者。戊,陽土,故曰沙。于飲食為胃。飲食在上而二納之,故有需于沙之象。下震為鳴,互兑為口,故小有言。以剛居柔而有中德,故得終吉。
象傳曰:衍在中。衍,說文云:水朝宗于海也。海為百川之歸,胃為百穀之府,能容坎衍,在中能化,故以吉終二之象也。上二交則為益,需而得益,吉之道也。上在卦終,故曰終吉,亦取變言。
【原文】九三:需于泥,致寇至。
【原文】象曰:需于泥,災在外也。自我致寇,敬慎不敗也。
三居乾體之上,三焦也。上近坎水,三、四、五互離,離納已為濕土。四為離之中畫,坎之下畫,水土之交為泥,三與之比,故有需于泥之象。四為坎窞,三下承之,受坎之險者三也。過剛不中,躭于飲食,故有致寇至之象。坎在三之上,災本在外,而三致之,其將何以禦寇乎?敬以遏欲,則内不貪;慎以擇味,則外有節。坎雖為寇,其烏得而敗之?
【原文】六四:需于血,出自穴。
【原文】象曰:需于血,順以聽也。
飲食所以養氣血也,氣無形,血有質。坎為血卦,四在下畫,又二三四互兑,四為上畫,以兑口向上承之,四不能容,但自穴出而下行,以達于三陽,故有需于血,出自穴之象。坎體下斷,穴也。四能需能出,四非自為,乃順以聽命于上而已。
【原文】九五:需于酒食,貞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酒食,貞吉,以中正也。
坎為飲食,合六爻觀之,又為人之上體,四其喉,五乃舌也。酒食之味,惟五知之,故需于酒食而能得正味,則吉也。五位乎天位,正而且中,此其為需之主乎!
【原文】上六:入于穴,有不速之客三人來,敬之,終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不速之客來,敬之終吉,雖不當位,未大失也。
四為坎,下畫在内之穴也,上則口象也。耦畫開而向外,酒食入之,有入于穴之象。三陽能受口,乃入之以飲食宴樂。三陽者,口也。此三人者,不速而來,上若以寇致之,則客受其患矣。適其可,當其時,腐餒者勿陳,呼蹴者不屑,是敬而終吉之道也。口容宜止,而開為不當位,敬之僅无大失,況不敬乎?
序卦傳曰:需者,飲食之道也。舊說皆以濟險釋之,蓋謂飲食之道小,濟險之用大也。然厚生正德,稷、契並命,易道孰大于是?觀其象者,通而不滯存乎人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