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傳註卷一
通州學正李塨撰
上經
伏羲畫八卦,因重而成六十四卦。夏首連山,艮也;殷首歸藏,坤也。周文王乃以乾爲首,分上下二篇,故曰周易經者,後儒所加也。前漢孟喜傳云:上下二經。
䷀【乾下乾上】
乾:元亨利貞,【此文王繫辭所謂卦辭,亦謂彖辭。《仲氏易》曰:重卦皆伏羲作。漢、晉說易皆然,惟鄭康成、淳于俊屬之大禹,司馬遷、揚雄、皇甫謐屬之文王。然大傳云:八卦成列,因而重之。及下文伏羲作八卦,下即以益、渙等實之,則重卦羲作也。註疏亦云】。
乾知大始則元,專直暢達則亨,一无險滯則利,何所間、何所移則貞,皆乾之象也。《仲氏易》曰:乾健祇一德,而分之有四:元、始、亨、通、利、和、貞、正。【子夏傳】健德備焉。魏徵曰:始萬物爲元,遂萬物爲亨,益萬物爲利,不私萬物爲貞。詳具彖傳。文言卦爻之象與占不可分。繫辭傳曰:設卦觀象。六十四卦皆象也。繫辭焉而明吉凶,六十四卦之辭皆占也。平居所玩之辭,即卜筮所玩之占也。故曰:彖者,言乎象者也;易者,象也。蓋文王、周公所繫之辭皆象也,而遇其辭者即以爲占焉。《本義》分象、占爲二,則聖人明曰彖以言象,而首乾卦元亨利貞四字,祇論占,不設象,謂之何耶?潛龍勿用,觀下象傳曰:潛龍勿用,陽在下也。文言曰:潛龍勿用,下也。潛龍勿用,陽氣潛藏。明作一句讀,明以无用即指潛龍言。今分潛龍爲象,勿用爲占,毋乃非經旨乎?如坤初之履霜堅冰至,上之龍戰于野,明明皆象,不可言占。朱子亦以爲占即在内,然則他卦他爻又何必分象、占乎?且占亦无定矣。如明夷初九以于飛垂翼爲象,于行不食有言爲占,則占出行者可也。而占鳥雀者,不又當以于飛垂翼爲占,而于行不食有言爲象乎?何以分焉?
初九,潛龍勿用。【此爲爻辭,亦爲象辭。史記日者傳曰:伏羲作八卦,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。而馬融等又云:周公作爻辭】。
卦從下而上,故下爻爲初。周易陽爻曰九,陰爻曰六者,九爲老陽,六爲老陰,以用言也。下文用九、用六,正釋此也。即大衍其用四十有九之用也。易以卜筮,周易占變爻,老變而少不變,故用九六也。【筮法三變:掛扐者十三策,爲老陽,餘三十六,揲以四,凡九,故名九;掛扐者二十五策,爲老陰,餘二十四,揲以四,凡六,故名六】。天下之物,莫健于龍,故借龍以象陽。【馬融說】,而無如其尚在地也。【大傳:三才以初二爲地道。
鄭康成曰:初在地下,二在地上】。潛也,勿施用也。詳具象傳文言。按繫辭傳曰:爻者,言乎變者也。
又曰:道有變動,故曰爻。故蔡墨曰:乾之姤,潛龍勿用。游吉曰:復之頤,迷復凶。朱震易傳載陸績曰:陽在初稱初九,去初之二稱九二,則初復七;陰在初稱初六,去初之二稱六二,則初復八。卦畫七八,經書九六,七八爲彖,九六爲爻,四者互明,聖人之妙意也。故蘇軾亦言:卦主靜,爻主動。是爻論變,古法也。然而玩索爻辭,論變者十一二,不論變者十八九,何也?以卦有材,則爻亦有材,聖人辭象其材,以待占者。本爻之爻,互舉對勘,則變化无窮。若必每爻先立變辭,則一卦變六十四卦,雜賾莫舉,不可以爲六爻辭矣。【焦氏易林每本卦辭外,復立六十三辭,正演爻變也】。
九二,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
地上爲田,龍在此見矣。二于三才爲人道,陽大陰小,故曰大人而人利見之。
九三,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无咎。
來註:若,語助辭。厲,危也。三于三才,兩之爲人道,以乾德而居人道,君子之象。【詩疏曰:德可君國子民曰君子】。下三爻離位,【以陽陰陽也。《仲氏易》曰:下三爻離位,上三爻坎位,爻純則見】。離日在下卦之終,終日之象。夕象,下乾終而上乾,繼乾乾之象,乾乾則心不懈。惕象,九陽爻,三陽位,過剛不中,而位又多凶。【繫辭傳】故厲,然乾惕而不息,何咎之有?顏習齋先生曰:舊解乾乾惕若爲晝夜惕厲,未析也。終日乾乾者,晝則習行子臣弟友禮樂兵農之事也。【文言曰:終日乾乾,行事也。可見】。夕惕若者,夜无事作,則用操存省察之功也。
九四,或躍在淵,无咎。
或躍在淵者,言龍有時躍于淵中,以試其可飛否也。上三爻坎位,【以陰陽,陰也】。故有淵象。人位而近于天,故有躍象。天人之間,故有或象。然隨時進退,何咎?
九五,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
龍在天位,飛矣哉!盛德大業,萬物利見焉。來註:六畫之卦五爲天,三畫之卦五爲人。苗氏【名敏榮,山西人】。獨得。解曰:凡卦有主爻,乾以五爻爲主,故初遠五言潛,四近五言躍,上過五言亢。
上九,亢龍有悔。
爻極于六,故六爻曰上【觀此,則宋人謂有七爻以後卦者,妄也】。上雖天道,而位過乎中,龍之亢者也。亢,人頸也,高也。【來註】,蔡澤所謂信而不能絀,往而不能返者也,故有悔,悔則變矣。
用九,見羣龍无首,吉。
羣龍指六爻也,六陽爻皆龍也。乾爲首,无首不見其首也。用九以見羣龍无首爲吉者,老陽則變陰也。用六利永貞大終者,老陰則變陽也。卜筮之道也,天時人事之宜也。舉此義于乾、坤二卦,而他卦无者,
《本義》謂:爲六十四卦之通例,是也。觀蔡墨以用九爲乾之坤,自兼六爻皆變言。
彖曰: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,乃統天。【《仲氏易》,曰:此孔子贊易文也。舊名十翼,以上彖、下彖、上象、下象、上繫、下繫、文言、說卦、序卦、雜卦爲十篇。宋邢璹稱七翼。晁以道僞造古易,謂孔翼八篇,非是。第漢田何易原離二經與十翼爲十二篇,至東萊費直始合十翼附之經,以代章句,今本乾卦是也。其後鄭康成倣馬融周禮註例,就經列註,于是復分彖、象諸傳附之經下,今本坤後六十三卦是也。文王演易,卦下所繫辭原名彖辭,在爻下者原名象辭,故孔子彖、象,先儒謂之彖傳、象傳。彖傳曰:材也。
王輔嗣曰:統論一卦之體也】。
此以天道釋乾之元也。元統四德,則統天矣。
雲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
萬物亨通,各見品形,故曰品物。
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,時乘六龍以御天。
此聖人之元亨也。
《本義》】,六爻之位,以時乘之。易者,時也。孟子論孔子曰:始條理者,智之事也。故以大明終始爲聖人之元,而時乘以亨之。統天者,乾元統天德也。御天者,聖人行天道也。
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貞。
亨通之後,而變變化化,萬物各正性命,保之合之,以翕太和利貞也。此天道也。
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
此聖人之利貞也。
《本義》】。
象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【先儒以此卦象傳爲大象,下爻象傳爲小象】。天一日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越一度,何其健也!大象皆取天、地、雷、風、水、火、山、澤之物象,不必與彖爻一義。觀、剝山附于地,與彖柔變剛不同;大過澤滅木,與彖大者過也不同,可見也。
潛龍勿用,陽在下也。
陽體在下,故潛,故勿用。
見龍在田,德施普也。
德施不普者,豈見龍哉?
終日乾乾,反復道也。
行而反,又復之无時,離道也,乾乾也。
或躍在淵,進无咎也。
量可而進。
飛龍在天,大人造也。
造,作也。
亢龍有悔,盈不可久也。
不可久,故悔而變。
用九,天德不可爲首也。
爲首,見其首也。必不爲首,乃以首出。
上一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