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41卦-损卦䷨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七》

[清]刁包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41卦-损卦䷨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

【周易下经】第41卦-损卦䷨山泽损卦(兑下艮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七》

䷨【兑下艮上】

損: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

傳發損下益上之義凡數層,其義備矣。諸家多以《本義》剥民奉君為象,詳味彖辭,全无此義,只是取他好處。盖下本乾體,乾,陽也,陽實有餘之象。上本坤體,坤,隂也,隂虚不足之象。損有餘,益不足,此盖以大公為心,无爾我形骸之隔,故曰有孚。有孚,謂至誠而人信之也。至誠而人信之,故大善元吉,无有過咎,以守則正,以往則利也。

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

當損之時,削去煩文縟節,獨以誠信相與,豈獨事人為吉哉?雖事神可矣。曷之用,問辭言果何所用乎?二簋可用享,答辭言如是用享則可矣。詩曰:陳饋八簋。享用二簋,言薄也。傳云:享,祀也。徐氏曰:燕享之享亦通,但易享于帝、享于西山之類,皆取享祀之義。《程傳》為是。盖享之道,不貴用物,而貴用孚,禮雖薄,而以至識孚于神,自當來格來歆,故曰可用享也。

傳曰:損,減損也。凡損抑其過,以就義理,皆損之道也。

又曰:損者,損過而就中,損浮末而就本實也。聖人以寧儉為禮之本,二簋之約,可用享祭,言在乎誠而已。誠為本也,天下之害,无不繇末之勝也。峻宇雕牆,本于宫室;酒池肉林,本于飲食;淫酷殘忍,本于刑罰;窮兵黷武,本于征討。凡人欲之過者,皆本于奉養,其流之遠,則為害矣。先王制其本者,天理也;後人流于末者,人欲也。損之義,損人欲以復天理而已。如此說,損字得未曾有。

彖曰:損,損下益上,其道上行。

卦之所以名損者,損乾三之剛畫,上益坤三之柔畫,損下益上也。損下益上者,在百姓為好義急公,在臣子為致身報國,以下奉上,當然之理也,故曰其道上行。

損而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

二簋應有時,損剛益柔有時,損益盈虚,與時偕行。損有孚數句,只加一而字,其義便明。聖人解經之簡易如此。

傳曰:謂損而以至誠,則有此元吉。以下四者,損道之盡善也。然文質相輔而行,若一意向節省路上走,則有吝嗇之弊,固陋之譏。夫子指出時字,言有時應爾,非所以為訓也。所謂國奢,示之以儉也。若國儉,則示之以禮矣。

傳曰:夫子恐後人不達,遂以為文飾當盡去,故詳言之。有本必有末,有實必有文,天下萬事无不然者。无本不立,无文不行。父子主恩,必有嚴順之體;君臣主敬,必有承接之儀。禮讓存乎内,待威儀而後行;尊卑有其序,非物采則無别。文之與實,相須而不可缺也。及夫文之勝,末之流,遠本遠實,乃當損之時也。以下節節推去,言豈特二簋之用有時哉?以卦畫推之,損剛益柔有時;以天下之理推之,損益盈虚有時。此胡氏之說甚善。盖損之益之,補偏救弊,唯其時而已。損則必虚,益則必盈;盈則宜損,虚則宜益。推遷變化,如環无端,唯其時而已矣。

象曰:山下有澤,損;君子以懲忿窒欲。

澤以損而深,山以澤之損而高,損之象也。君子觀損之象,以自損其忿與欲,損忿則必懲之,損欲則必窒之。書曰:必有忍,乃有濟。懲忿之說也。懲不獨戒于後,須早早調伏他,如山之覆壓,我思所以脱之,如山障之蔽,我思所以除之,則可以言懲矣。書曰:以義制事,以禮制心。窒欲之說也。窒不獨塞于初,須時時防閑他,如澤之䧟溺,人惟恐其墜也,如澤之汚穢,人惟恐其凂也,則可以言窒矣。《本義》曰:君子修身,所當損者,莫切于此。可謂要言不煩。昔薛敬軒自謂:用功念年,克不得一怒字。程明道自謂:從茂叔二十年後,見獵而有喜心。聖賢于忿欲之際,不肯容易放過如此。

初九,己事遄往,无咎,酌損之。

初居下,四居上,損初之剛,益四之柔,損剛益柔,損下益上也。傳云:所益于上者,事既已,則速去之,不居其功。《本義》云:輟所為之事,而速往以益之。《本義》為是。四有疾,初為正應,疾痛相關者也。緩則于心有所未安,故速往救之,而後无咎。凡任事者,當審其器之可與否,若自許太過,則後有難繼之悔,故必斟酌衡量而為之,未可貿貿從事也。

傳曰:當酌度其宜,而損己以益之,過與不及,皆不可也。

本義曰:居下而益上,亦當斟酌其淺深也。其義俱確。

象曰:已事遄往,尚合志也。

初應上而與之合志,則視上之疾猶已之疾,然非速往損之,其有濟乎?《本義》曰尚上通,則尚上一義。傳既曰尚上也,又曰時之所崇用為尚,初之所尚者,與上合志也,則尚上似二義矣。

九二,利貞,征凶,弗損益之。

初往而就四,則无咎,以剛居剛故也。居剛而濟柔,故志可合。二往而就五,則有凶,以剛居柔故也。居柔而狥柔,則近于容悅矣。故利在堅固自守,而戒妄進也。志切益上,而微自貶損枉巳者,豈能直人乎?砥礪亷隅,罔或輕身以先,弗損為益,其益大矣。愛吾鼎,即以愛吾君也。

傳曰:世之愚者,有雖无邪心,而唯知竭力順上為忠者。盖不知弗損益之之義也。

象曰:九二利貞,中以為志也。

當損之時,莫善于中德。中以為志,則不失其正矣。不失其正,則可以上益六五矣,又何征焉?蒙引以桐江一線繫漢九鼎為喻,極好。盖初以事人為義,必進而合上之志,乃所以益上。二以自重為義,惟退而貞巳之志,即所以益上。位不同也。

六三,三人行則損一人,一人行則得其友。

下乾三陽,三人行之象也。損其九三以益上六,三人行則損一人之象也。一陽上而居坤六,陽行而得隂友,一隂下居乾三,隂行而得陽友,一人行則得其友之象也。以六爻言之,初應四,二應五,三應上,皆以一隂一陽相與而成二也。三人行則損一人,二也。一人行則得其友,二也。大而天地,小而男女,其所以化育生成萬物者,唯二而已。傳曰蓋天下无不二者,一與二相對待,生生之本也,三則餘而當損矣。此損益之大義也。夫子又於繫辭盡其義曰:天地絪緼,萬物化醇。男女搆精,萬物化生。《易》曰:三人行則損一人,一人行則得其友。言致一也。絪緼,交密之狀。天地之氣相交而密,則生萬物之化醇。醇謂醲厚,醲厚猶精一也。男女精氣交搆,則化生萬物,唯精醇專一,所以能生也。一隂一陽,豈可二也?故三則當損,言專致乎一也。天地之間當損益之明且大者,莫過此也。

象曰:一人行,三則疑也。

一陽行則必有隂,一隂行則必有陽,不易之理也。三則隂陽雜亂,而疑其所與,欲不損其一,得乎?損之所以命名而取義,觀此爻則可見矣。

六四,損其疾,使遄有喜,无咎。

凡人以隂陽平為无疾,偏隂則有過柔之疾,偏陽則有過剛之疾。六四以隂居柔,其疾也與初為應,而以陽剛損之,損其疾也。損其疾則剛柔既濟,故有喜。得損剛益柔之時,故无咎。蓋救人之疾莫若速,不速則誣人,故初曰遄往。療已之疾亦莫若速,不速則過而憚改,故四曰使遄。初惟遄乃不誣四,四惟遄乃不負初也。

象曰:損其疾,亦可喜也。

傳以亦為發語辭,曰:固可喜也。或曰:无疾固可喜,有疾而能速損,則復於无疾亦可喜也。如此纔說的亦字出。

六五,或益之十朋之龜,弗克違,元吉。

謙受益,五以柔順虚中之德,下應二之剛陽,可謂謙以自損矣。其受益顧有量耶?據

《程傳》:或益之句,十朋之龜句,弗克違句。朱子云:或益之十朋之龜句,看益六二象辭曰或益之,上九曰莫益之,則三字當為一句。十朋之三字,恐不成句。班志,十朋之龜,其說歷歷可據。《本義》蓋考諸此。今當斟酌程、朱之間,或益之句,十朋之龜,弗克違句。十朋之龜,從朱說,元龜也。食貨志:元龜十朋,但不取其寶,而取其靈。弗克違,仍從程說。傳云:龜者,决是非吉凶之物,衆人之公論,必合正理,雖龜筮不能違也。如此,則不以十朋為衆,衆意即在或益之句内。或者,莫定其為何人之辭,言衆也。古者卜筮以龜為主,書曰:詢謀僉同,鬼神其依,龜筮協從,卜不習吉。即弗克違之意。元吉,謂莫吉於此也。向來如此看,固有理。再玩《本義》之意,以十朋之龜為大寶。或益之,言不知其所從來也。弗克違,言雖欲辭之而不得也。其說猶確。

【謹按:《本義》之解,直捷了當,无可疑者。從之為是】。

象曰:六五元吉,自上祐也。

自上祐,從來俱作惟天眷德說。焦氏云:上即上爻之上,損卦損三以益上者也。而五受其益,故曰自上祐。固自有理。

上九,弗損益之,无咎,貞吉,利有攸往,得臣无家。

弗損益之,程以為弗損人,朱以為弗損己。《本義》云:居上而益下,有所謂惠而不費者,不待損己然後可以益人也。此義極精。无咎,貞吉,利有攸往,即有孚之效也。得臣无家,

傳曰:得臣,謂得人心歸服。无家,謂无有遠近内外之限也。其說甚確。焦氏云:上九以陽剛當損極,變而為益,然但以三益五,非損己之有也,故曰弗損益之。此說正與上祐句應。弗損似有咎,弗損益之則无咎矣。受三之益而不私於己,此大正之道,吉而往,无不利也。得臣无家者,上九遇能受益之君為得其所,臣盡推所有以益之,不復自有其家也。

【謹按:卦以損下益上為義,則上九乃成卦之主,而受益之極者也。故无咎,貞吉,利有攸往之辭與彖畧同,而弗損益之則與九二異。蓋九二之弗損謂損己,益之謂益人,此爻之弗損謂損人,益之謂益己,辭同而指異也。夫弗損於人而有益於己,非仁義之至者不能也。仁義之俗成,則民不遺親後君,而樂於以下奉上,不私其有,所謂得臣无家也。王道至此,其志不亦大行矣乎!故象曰大得志也】。

象曰:弗損益之,大得志也。

傳曰:君子之志,唯在益於人而已。不損己而益人,便是大行其志。焦氏云:大得志者,九三來於上卦,非徒然也。方在下位,欲益五而不能;今位乎上,則益君之志可以大得矣。此及前說與程、朱異,然皆有理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