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0卦-观卦䷓风地观卦(坤下巽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四》

[清]刁包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20卦-观卦䷓风地观卦(坤下巽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20卦-观卦䷓风地观卦(坤下巽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四》

䷓【坤下巽上】

觀: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。

臨、觀皆二陽四隂之卦,臨卦二陽浸長消四隂,則以二陽臨四隂為義,雖四隂居上臨下,无不俯而合志于二陽也。觀卦四隂浸長消二陽,則以四隂觀二陽為義,雖二陽一變即剥,正為八月之卦,而四隂莫不仰而觀德焉。扶陽抑隂之意深矣。觀者垂範作則,為一世之具瞻。傳本胡翼之之說,謂盥為祭祀之始,盥手酌鬰鬯于地求神之時;謂薦為獻腥獻熟之時,言始事嚴肅,既薦則誠意懈怠,故為天下之觀,當如始盥之時,不可如既薦之後也。朱子以為承先儒之誤,言如此說,則是先王之祭,初間猶有誠意,到後來便不成禮矣。盥只是潔意,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也,說亦未顯。又云:此是假設來說,不薦者,言常持得這誠敬,如盥之意常在,若薦則是用出,用出則纔畢便過了,无復有初意矣。此理甚好。愚意盥作灌地求神說,言盥之時,全副精神都凝聚在這裏,若薦則借物以將吾敬而敬之,誠于中者,形于外矣,著見于外,便在外面觀,此聖人所以取象于盥而不薦也。此說蓋從程、朱之言折衷之。

【謹按:此卦彖辭无甚難解,而衆論紛紜,不能一致者,大要其理皆是,其說不暢,只索其解于字句之間故耳。試由諸家之說推之。盥者,誠之聚于内也。薦者,誠之見于外也。盥而不薦者,誠積于中,不待著見于外也。有孚顒若者,自然誠意感孚顒然而仰望之也。故彖傳釋之曰:下觀而化也。即詩所謂奏假无言,時靡有爭,中庸所謂不動而敬,不言而信之意。蓋此卦以二陽在上,四隂在下,陽剛居尊,為羣下所觀仰之義。以陽之體實而用虚,故誠于此而孚于彼也。觀堯之明峻德而黎民於變,舜之正南面而四方從欲可見】。

彖曰: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

傳曰:五居尊位,以陽剛中正之德為下所觀,其德甚大,故曰大觀在上。或曰:統指二陽,以其居高處尊,為四隂所仰也。亦是正解。順而巽,指上下兩體也。五居上卦之中,而又以陽居陽,中正也。以大中至正之德觀示天下,所謂皇建其有極也。

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,下觀而化也。

下觀而化,觀其中正之德,巽而順之,而不知誰之為之也。

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,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。

天通至神,故曰神道。温凉寒燠,歷終古代謝如一,故曰四時不忒。觀四時運行,无有差忒,而天之神道見矣。聖人以天之神道為教,張弛閤闢,一符造化之自然也。

傳曰:至神之道,莫可名言。惟聖人默契,體其妙用,設為政教。故天下之人,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,鼔舞其化而莫測其用,自然仰觀而戴服,其義大矣。

《本義》曰:極言觀之道也。四時不忒,天之所以為觀也。神道設教,聖人之所以為觀也。其義精矣。

又朱子曰:以上示下曰觀,自下觀上曰觀。故彖辭下觀、大象觀民及六之觀,觀字皆平聲,餘皆去聲。

象曰:風行地上,觀;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。

風行地上,周遍庶物,為遊歷周覧之象。故先王體之以省方,履其地也;觀民,問其風也。隨五方風氣而陳常藝,極如齊之末業,教以農桑;衛之淫佚,教以禮别;奢如曹,教之以儉;儉如魏,教之以禮是也。古者天子巡狩,太史陳詩以觀民風,司市納賈以觀民之好惡,其為設教地乎?

傳曰:省方,觀民也。設教,為民觀也。《本義》因之。

初六,童觀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
九五為觀主,四隂同觀之。初以隂柔居下位,去五甚遠,昏暗无所見,故曰童觀。

傳曰:陽剛中正在上,聖賢之君也。近之則見其道德之盛,初乃遠之,所見不明,如童蒙之觀也。如此暢發,為是小人下民也。見不出閭里,識不越農桑,日用而不知其本色耳,故不足謂之過咎。若有位君子,自當度越小人,寡見謏聞,愧厥名多矣,豈不可羞吝乎?

象曰:初六童觀,小人道也。

傳以小人道為小人之道,蓋小人與君子不同道,故特地寛他一步。寛小人,所以責君子也。

六二,闚觀,利女貞。

初與二皆幼穉,象隂柔正同。然在初陽位則為男,在二隂位則為女。二與五為正應,居内而觀外者也。三四隔之,其明不能及遠,故曰闚觀。

傳曰:闚覘之觀,雖少見而不能甚明也。利女貞。依《本義》作女子之正說,蓋女子不出門庭,孑焉自守其正也。

象曰:闚觀女貞,亦可醜也。

丈夫為女子之事,巾幗之辱,鬚眉之羞也,可醜孰甚焉!蒙引援司馬子長、邵堯夫及蘇子由上韓太尉書,以喻士君子當遠歷四方,以廣見聞,亦有理。

六三,觀我生,進退。

傳曰:三居非其位,處順之極,能順時以進退者也。若居當其位,則无進退之義也。從坤體取義甚精。又三居上下之間,比上體則可以進,居下體則可以退。使非觀我生而進退,其能咸宜乎?觀我生,傳云:動作施為。

《本義》云:我之所行也。亦是。傳意疑于生字未確。余嘗有說云:我生,謂天命之性也。可以進則進,而天命之性即經術之具;可以退則退,而天命之性即卷懷之實。非有道者,未易幾也。此說向已削去。近讀文清先生語録云:聖賢相傳之道,不外天命之性。覺此說亦可通,姑存之。

《本義》云:觀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。蒙引詳解之曰:如使吾之學成德立,言之于君者君我用,行之于民者民我從,是我所行之通也。反是,是我所行之塞也。此說本朱子語録,然于《本義》不觀九五句悖矣。參義曰:如其行之善而通也,雖進可也;其未善而塞也,雖退可也。如此解較是。

【謹先儒云:六三似漆雕開,則觀已所學之疑信以為進退。其理甚合。蓋三居多凶之地,觀五則隔于四,觀上雖為正應,而上又貴而无位,故必觀其所學,而后進非慕禄,退非石隱。如此說,于象傳未失道句亦有關會】。

象曰:觀我生進退,未失道也。

道者,義路禮門,守身之階梯。觀我生進退,根乎性,安乎命,酌乎時宜,故于道未有失也。此本余前說作解。諸儒或曰未失觀之道,或曰未失進退之道,二說俱通。但此爻以出處之詳審言也。進退不失道,則觀可知矣。後說較優。近思我生之說,又有進者。我生者何?天命之性也。天命之性者何?仁義禮智信也。觀我生之進,合乎仁,合乎義,合乎禮智信,則可以進矣。觀我之進,不合乎仁,不合乎義,不合乎禮智信,則可以退矣。進退以天所命我之五常為衡,故曰未失道也。此亦從文清之說推之,似更顯。

六四,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

傳曰:觀莫明于近。五以剛陽中正居尊位,聖賢之君也。四切近之,觀見其道,故云觀國之光,觀見國之盛德光輝也。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,在人君而言,豈止觀其行一身乎?當觀天下之政化,則人君之道德可見矣。利用賓于王。夫聖明在上,則懷抱才德之人,皆願進于朝廷輔戴之,以康濟天下。四既觀見人君之德,國家之治,光華盛美,所宜賓于王朝,効其智力,上輔于君,以施澤天下也。古者有賢德之人,則人君賓禮之,故士之仕進于王朝謂之賓。如此發揮,爻義始盡。余謂士修之家,獻之天子之庭,以分言則君臣也,以義言則賓主也。故貢士之典,必曰賓興,所以表士之貴,而勵其自重之節也。

象曰:觀國之光,尚賓也。

傳曰:君子懷負才業,志在乎兼善天下。然有卷懷自守者,蓋時无明君,莫能用其道,不得已也,豈君子之志哉?故孟子曰:中天下而立,定四海之民,君子樂之。既觀見國之盛德光輝,古人所謂非常之遇也,所以志願登進王朝以行其道,故云觀國之光尚賓也。尚謂尚志,其志意願慕賓于王朝也。此理極好,但尚下添志字,又尚賓俱指四,說恐未是。余謂賓指四,則尚賓宜指五,言四所以觀國之光者,以五能尊德樂道而崇尚夫王家之賓也。如此說較妥。

九五,觀我生,君子无咎。

九五在上為大觀之主,所謂中正以觀天下者也。然必反躬省察,果足以為觀于天下,不愧陽剛中正之君子,而後可以无咎也。傳曰天下之俗皆君子,未免強入觀民,意恐非是。若依天命之性說,則觀我生,觀其所命于天者也。命于天者,純粹至善,故必為君子而后无忝所生也。君子,聖賢之通稱,全乎仁義禮智信之德者也。

象曰:觀我生,觀民也。

我與民同生,民不為君子,皆我生之咎也。而况大觀在上,為民作君作師者乎?故象雖曰觀我,而觀民在其中矣。未有遺棄斯民而為我者,即未有遺棄斯民而為觀者。故蒙引云觀民也,亦即是觀我生句内意,極是。

傳曰:人君欲觀已之施為善否,當觀于民,民俗善則政化善也。《本義》曰:此夫子以義言之,明人君觀已所行,不但一身之得失,又當觀民德之善否,以自省察也。但進一步說,未安。

上九,觀其生,君子无咎。

上九以陽剛之德,居无位之地,是賢人君子以道德為天下所觀仰者也。辭與九五同。《本義》曰:但以我為其小有賓主之異耳。

陳氏曰:避九五不得稱我,猶若他人之辭耳。二義俱精。朱子

又曰:觀我生是自觀,如視履考祥的語勢。觀其生亦是自觀,就自家視聽言動、應事接物處說。易中其字不指别人,如乘其墉之類,俱確甚。

象曰:觀其生,志未平也。

傳曰:雖不在位,然以觀其德用為儀法,故當自慎省。觀其所生,常不失于君子,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。不可以不在于位,故安然放意,无所事也。是其志意未得安也,故云志未平也。平,謂安寧也。此意可使從古高尚一流人爽然自失《本義》。未可忘戒懼,只是傳意。

:上九與九五同。觀孔子釋九五之象,則曰觀民,以五居尊位故也。居尊位,則仁義禮智信之德與民共之,兼善天下,其志得矣,更何未平之有?釋上九之象,則曰志未平,以上居无位之地故也。居无位之地,則仁義禮智信之德僅以盡其在我而已,獨善其身,豈萬物一體之志?故曰志未平也。如此說,似更有理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