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19卦-临卦䷒地泽临卦(兑下坤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四》

[清]刁包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19卦-临卦䷒地泽临卦(兑下坤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19卦-临卦䷒地泽临卦(兑下坤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四》

䷒【兑下坤上】

臨:元亨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

臨者,大也。二陽漸進,有盛長之勢,故大也。傳曰以上臨下,或曰監臨之臨是也。如君父之臨臣子,上官之臨僚屬,長吏之臨兆姓,尊長之臨卑幼,皆臨也。《本義》云:臨,進而凌逼于物。凌逼二字下得重,恐于元亨利貞有礙。且卦體喜悅和順,似與凌逼相反。若如孟子所云治人、治于人之分,則凌逼于物,反似陽為陰所逼矣。彖傳六爻本此義,蒙引多援故實以証之,恐添足。自乾以下,坤、屯、隨、臨、无妄、革,凡七卦,皆曰元亨利貞。除坤卦,皆一陽居下。蓋陽德初動,漸當亨通,然未有不利在貞正者也。二陽方長于下,駸駸有莫遏之勢矣。聖人即戒之曰:至于八月有凶。憂盛危明之心,思患預防之道也。

傳曰:大率聖人為戒,必于方盛之時。方盛而慮衰,則可以防其滿極,而圖其永久。若既衰而后戒,亦无及矣。自古天下治安,未有久而不亂者,蓋不能戒于盛也。方其盛而不知戒,故狃安富則驕侈生,樂舒肆則綱紀壞,忘禍亂則釁孽萌,是以浸淫不知亂之將至也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處盛滿者,不可不知此義。

彖曰:臨,剛浸而長。

剛浸而長,浸者,積漸之意,日增而月益也,以初、二兩爻言也。

說而順,剛中而應。

内兌說,外坤順。說而順,以上下兩體言也。二為卦主,以剛在下卦之中,而五以柔中在上應之。剛中而應,以二五兩爻言也。

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

剛浸長而說順,剛中而應柔中,以大亨正也。傳大亨以正,專承剛中而應來,似不如全承為是。

傳曰:大亨而得正,合天之道;剛正而和順,天之道也。化育之功所以不息者,剛正和順而已。然則人非剛正和順,豈能仰合天道哉?

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
至於八月有凶,亦以天道卜之也。月數至八,時日未為不久,以慮患之心言之,則凛乎如在目前,故曰消不久也。傳作周正八月。

《本義》:周正、夏正兩存其說,而曰文王作卦辭時,或只用周正記之,似矣。然周正建子,恐是武王大定天下,改正朔后纔如此。商正建丑,文王作卦時,尚是商之臣子,豈有遽用周正之理?

隆山李氏曰:臨者,建丑之月,二陽浸長,逼四隂,至于八月建酉。卦為觀,四隂浸長,逼二陽,則臨二陽,至觀危矣,故曰至于八月有凶。蓋言之于臨,則當自臨數,而不當自復數。以觀次臨,則當數至觀,而不當數至遯。此說極有理,傳義皆當折衷于此。

:傳又廣其說云:以人事言之,則陽為君子,陰為小人。方君子道長之時,聖人為之戒,使知極則有凶之理,而虞備之,庶不至滿極則亢凶也。為教切矣。

【謹按:隆山李氏之說,于理頗順,而折衷獨主陸氏之說,謂陽數窮于九,則退而生少隂之八;隂數極于六,則進而生少陽之七。故言隂來之期曰八月,言陽來之期曰七日。此義亦覺有理,較勝諸家之說】。

象曰:澤上有地,臨。君子以教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

坤地兌澤,澤上之地為岸,岸臨水,莫切近于此,故有以上臨下之象。君子觀其象,而以移風易俗為臨,則教思无窮,沾濡漸被,法澤之潤地无渗漏也;以仁育義正為臨,則容保无疆,含弘廣大,法地之容澤无畛域也。言教而必曰思見君子,默成有術,而非僅口耳之誨也;言容而必曰保見君子,撫循有道,而非僅器量之宏也。

初九,咸臨,貞吉。

傳咸作感,自王弼已知此說。《本義》以為牽強,改作皆與徧,意謂徧臨四陰也。恐不見初與四、二與五相應正意。竊意咸如咸卦之咸,感之以无心也。初與四為應,而感以无心,故得正而吉也。傳于此爻貞吉,又益以貞固守之則吉,蓋主感臨說。德感之說,其理甚長,故折衷亦指此說。

象曰:咸臨貞吉,志行正也。

初以陽居陽,正也。四以隂居隂,亦正也。正感正應,初之志行于四矣,故曰志行正也。

九二,咸臨,吉,无不利。

二以剛中之德,上應柔中之君,剛柔互濟,感應咸宜,故不特吉而且利,不特利而且无所不利也。无心之感,其感神矣。

傳曰:吉者已然,如是故吉也。无不利者,將然于所施為无不利也。分别最是。

象曰:咸臨,吉,无不利,未順命也。

未順命,《本義》未詳,緣作皆與徧意,故此句難解。

傳曰:未者,非遽之辭。孟子:或問勸齊伐燕,有諸?曰:未也。又云:仲子所食之粟,伯夷之所樹與?抑亦盗跖之所樹歟?是未可知也。

史記:侯嬴曰:人固未易知。古人用字之意皆如此。今人大率用對已字,故意似異,然實不殊也。九二與五感應以臨下,蓋以剛德之長而又得中,至誠相感,非由順上之命也。其義亦詳矣。又從其說推之,二所以吉无不利者,未嘗順承五命也。書所謂予違汝弼,汝无面從,正此意也。蓋獻可替否,人臣之義,故必商酌從宜,而不敢以唯諾塞責。若漫无可否,惟命是從,昔人所謂阿諛順旨者也。為悔,為吝,為凶,又安得吉无不利哉?所以然者,五順體,若二復用順取說,是以火濟火,以水濟水也。剛中者當不如是。

六三,甘臨,无攸利。既憂之,无咎。

六三陰邪不中正,徒以美言好語說人,故曰甘臨,此以順為正者也。二剛處說之中,故雖在下位,而能不順上之命;三柔處說之極,故雖在上位,而反順下之命。在二以不順命為利,在三以順命為不利,其理正同。且二陽秉則德厭,絶三所為,故无攸利。然志在說人,反為人所不說,意興消沮,當轉說而憂矣。憂則不甘,不甘則无復柔媚故態,故无咎。

象曰:甘臨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
以一爻言之,三以隂居陽;以三爻言之,三以一隂居二陽之上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則改過遷善,始雖有咎,而終无咎,故不長也。

六四,至臨,无咎。

四應初,初剛正,四柔正,兩正相投,情意懇摰,故曰至臨。又四居坤、兌之間,地澤相臨,莫切至于此者,故其象如此。

象曰: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
以隂居隂,不乘陽而應陽,位當也。

傳曰:居近君之位為得其任,以隂處四為得其正,與初相應為下賢,所以无咎,蓋由位之當也。說的最為周到。

六五,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

六五柔中居尊,下應剛中之賢,此知人善任使者也,故曰知臨。人君以用人為急,用人以得賢為要,五得二而用之,此統馭天下之道在是矣,故曰大君之宜吉。

傳曰:夫以一人之身,臨乎天下之廣,若區區自任,豈能周于萬事?故自任其知者,適足為不知。惟能取天下之善,任天下之聡明,則无所不周,是不自任其知,則其知大矣。可作臨天下箴。

象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

凡事以適宜為中,五不自用其中,而用二之中,君道合當如是,所以為宜也。南軒引舜作用中于民說,恐非是。

傳曰:五有中德,故能倚任剛中之賢,得大君之道,成知臨之功,蓋由行其中德也。人君之于賢才,非道同德合,豈能用哉?畢竟此說為確。

上六,敦臨,吉,无咎。

上六臨之終,亦坤之終。坤以厚德載物,故曰敦臨,與敦艮、敦復之敦同,皆層累到至極處也。

傳曰:上與初、二雖非正應,然大率隂求于陽,又其至順,故志在從乎二陽。尊而應卑,高而從下,尊賢取善,敦厚之至也,故曰敦臨,所以吉而无咎。說敦字纔有着落。

又曰:隂柔在上,非能臨者,宜有咎也。以其敦厚于順剛,是以吉而无咎。六居臨之終,而不取極意,臨无過極,故止為厚意,真得聖人作經之旨。要之,上六隂也,隂本虚,故曰敦臨,所以實其虚。初、二陽也,陽本實,曰咸臨,所以虚其實。虚首實之,實者虚之,可以觀易教矣。

象曰:敦臨之吉,志在内也。

志在内,志在初與二也。以實德相砥礪,故有敦臨之吉也。此卦以二陽臨四隂得名,由内外言之,二陽臨四隂,内臨外,剛臨柔也。由上下言之,四隂臨二陽,上臨下,柔臨剛也。陽與隂交相臨也。然以二陽為主,四應初,五應二,分應二陽也。三上无應,合應二陽也。朱子以六三為小人臨君子,良是。蒙引本其說,遂以初二為君子臨小人,非矣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