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4卦-蒙卦䷃山水蒙卦(坎下艮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二》

[清]刁包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04卦-蒙卦䷃山水蒙卦(坎下艮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4卦-蒙卦䷃山水蒙卦(坎下艮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二》

䷃【坎下艮上】

蒙。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利貞。

山上水下,則下爲上所蔽;内險外止,則内爲外所遏,蒙之象也。混沌未鑿,情識未開,儘自充拓得去,故有亨道焉。屯言元,蒙不言元,何也?屯者,物之始生也。始生而穉爲蒙,蒙次屯,故言亨而不言元也。蒙亨就卦之全體言,以下則指九二也。二懷德以中正自守,故无求于五。五才德未成,下與二爲正應,故俯躬求之。傳云:賢者在下,豈可自進以求于上?苟自求之,必无能信用之理。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盡禮而後往者,非欲自爲尊大,蓋其尊德樂道,不如是不足與有爲也。伊川于易言如是,行亦如是,故被朝命爲講官,三辭而後就職。既就職,不請俸,不求封,唯力争坐論之禮。舉朝以爲迂濶,以爲倨傲,而不知匪我求童蒙。先生善用易也。

傳曰:筮占,決也。本乎初心,純一无他,故告之再三,則非其初矣。凟慢不敬,彼无以受之,而此何以施之?故不告也。利貞者,養蒙之道,利在則貞正固。蒙者,本色也。發蒙之道,即以蒙發之,豈有他哉?

彖曰: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

艮在上爲山,坎在下爲險,此卦象也。坎險而艮止,此卦德也。蒙則其名晦昧,不明則其義也。

蒙亨,以亨行時中也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初筮告,以剛中也。再三瀆,瀆則不告,瀆蒙也。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

傳云:蒙之能亨,以亨道行也。所謂亨道,時中也。時,謂得君之時;中,謂處得其中也。《本義》云:二以可亨之道,發人之蒙,而又得其時之中。謂如下文所指之事也。二說俱確,宜參看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五之志應于二也。五求二,非二求五,何以言應?見二顯未有以招之,然實有以感之也。

呂東萊曰:說者多謂發蒙者不可自屈,必待先來求我,志與我相應,然後可教。苟急于教人,不待學者有志而強告之,必不能入也。此固是正理,然人或不善會此說,亢然不復與學者相接,學者亦望風不敢近,寡徒少與,道卒不明。要須詳玩志應二字,此无以感之,彼安得而應之?應生于感也。古之教人,雖不區區先求學者,然就不求之中,自有感應之理。不然,學者之志,何自而應乎?此說最得聖人與人爲善之心。九二剛中,以剛中者,以全體開示之,所謂无隱也。再三瀆,蒙之瀆也。若不問其誠否而告之,非惟不能信受,益滋煩聒,我又瀆蒙矣。蒙不可瀆,故不告也。貞者,正也。罔念作狂,只是不正;克念作聖,只是正。利貞者,利以正作聖也。然非蒙則无以養之。

傳曰:未發之謂蒙。以純一未發之蒙而養其正,乃作聖之功也。發而後禁,則扞格而難勝。養正于蒙,學之至善也。大抵孩心未喪,是學者大基本,從此培植起來,自會長進。有志聖人之學者,不可不察也。

象曰:山下出泉,蒙。君子以果行育德。

山下出泉,其所淵源者深矣。盈科放海之勢,具足于此,而不能自達,故爲蒙。君子觀其象,而以之剛果其行,勇往直前,更無迴避,如水之動,晝夜不舍也。涵育其德,薰陶鎔鑄,更无躁急,如山之静,艮止不遷也。源流合而體用兼該矣。

初六,發蒙,利用刑人,用說桎梏,以往吝。

初,以隂暗居下民之蒙而待發者也。或開發,或啓發,皆所以正蒙也。發蒙之道云何?利用刑人,即書扑作教刑之刑,記所謂夏、楚二物是也。

傳曰:自古聖王爲治,設刑罰以齊其衆,明教化以善其俗。刑罰立而後教化行,雖聖人尚德而不尚刑,未嘗偏廢也。故爲政之始,立法居先。治蒙之初,威之以刑者,所以說去其昏蒙之桎梏。桎梏,謂拘束也。不去其昏蒙之桎梏,則善教无由而入。既以刑禁率之,雖使心未能喻,亦當畏威以從,不敢肆其昏蒙之欲,然後漸能知善道而革其非心,則可以移風易俗矣。此理極好。蓋心爲斧斤所伐,則身爲桎梏所縛。昏蒙之極,自囚自束,如桎之在足,梏之在手。惟刑罰得中,然後斯民有所措手足矣。《本義》不然,但云發之之道,當痛懲而暫舍之,以觀其後。蓋明刑勅法,又就中放寛一步,刑威中具有德威也。此理亦好,當與傳並行,不可偏廢。以往吝,言一意用刑,則革面不革心,非發蒙之道,爲可羞吝也。

【謹按:此爻之義,傳與義雖俱有理,而各不同。若王氏介甫與王氏宗傳,則謂此節只是一反一正口氣,如師出以律,失律凶之比,折中若有取焉。竊謂以上諸說,理雖長而俱欠順適。若以用說爲句,桎梏連下文讀,則順矣。盖初之蒙,所謂氓之蚩蚩者也,故用發以開導之。導之而有不從者,則利用刑人,所謂扑作教刑是也。蓋刑以弼教,凡以使人說其舊染之愚蒙也。用說者,謂其人能改,即止不治,亦敬敷在寛之意也。不然,而束縛之,拘廹之,如加桎梏以往,則民无所措手足,或革面不革心,或苟免而无恥吝道也。故象

傳曰: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蓋謂發蒙之所以利用刑人者,以正其法,使人知畏而已,不必過于嚴急也。鄙俚之見,存之以質高明】。

象曰: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

傳曰:治蒙之始,立其防限,明其罪罰,正其法也。使之由之,漸至于化也。數語發蒙意盡矣。又恐人誤認正法二字,曰:或疑發蒙之初,遽用刑人,无乃不教而誅乎?不知立法制刑,乃所以教也。蓋後之論刑者,不復知教化在其中矣。得此一轉,其理益明,又爲末世用法者下一針砭也。

九二,包蒙吉,納婦吉,子克家。

九二剛中,上下五爻不分隂與陽,皆在含蓋之中,有包蒙象。發蒙養蒙,猶與蒙爲二包,則直合羣蒙爲一體,而發之養之易易矣,故吉也。四爻皆隂,有婦象。二以陽受隂,有納婦象。婦人陰柔昏暗,蒙之極也。納婦者,采及芻蕘工瞽之意。納與包當有别,包者,量足以容物也,在宥之德大。納者,謙足以受益也,好善之德優。德懋懋功,臣克國猶子克家也。五居尊,有父象。二承五,有子象。下任上事,而剛中之德時措咸宜,有子克家象。鐘鼎之勲,直視爲箕裘之業者,言是家常本分事,不敢自有其功也。

傳曰:堯舜之聖,天下所莫及也。尚曰:清問下民以君道。釋納婦之義也。二臣位,宜以臣道之發蒙者言之。孔明集衆思,廣忠益,亦庶乎包蒙納婦之吉矣。鞠躬盡瘁,成鼎足之業,則子克家也。昭烈順巽,其六五之童蒙乎?

象曰:子克家,剛柔接也。

以二五之分言之,上剛也,下柔也;以二五之德言之,下剛也,上柔也。又五求二故柔,二匪求五故剛,剛柔接言情也。情發乎志,志相應故情相接。自古未有上下之情否隔不通,而能成治蒙之功者也。

六三,勿用取女,見金夫,不有躬,无攸利。

六三以陰居陽,不中不正,去上九正應尚遠。而下比九二,見其得時爲羣陰所歸,遂舍正應從之,勿用取女,拒之而不納也。金夫,傳作多金之夫是也。見金夫不有躬,只是見富貴人動了心,遂不自愛惜,虧體而失身也。以身徇金夫,唯利是從,而不知其无所利也。視屯二女子守不字之貞,當愧死矣。五爻皆言蒙,此獨不言蒙者,以其蒙心盡喪也。蔡子英,元進士也。太祖授之官,固辭曰:臣事君猶女適人,一與之醮,終身不改。可謂見躬而不見金夫者也。危素授官未幾,即以余闕愧之,其勿用取女之明鑑乎?馮道以五朝爲金夫,范質以宋爲金夫,皆不有其躬者也。嘗試譬之,有二女于此,其一善以禮自防,日切感帨吠尨之懼;其一鑚穴隙相窺,取女者宜何從焉?吾知必取其守身者,而舍其失身者。勿用取女,人有同心,而當局則迷,謂之何哉?

象曰:勿用取女,行不順也。

不順,當如傳作邪僻之行說。若依《本義》作慎,則五曰順以巽,上曰上下順,皆言順,曷獨于此遂通用古字也?

六四,困蒙,吝。

以隂居陰,上下又皆隂,又无正應,蒙而困者也。困蒙者,正如桎梏在身而不能說,故可羞。張中溪曰:隆師親友,則困知與學知、生知一也。抑思上遠上九,下遠九二,雖欲隆而親之,得乎?夫亦尋師訪友焉可矣。

象曰:困蒙之吝,獨遠實也。

陰虛陽實,遠實者,遠于陽剛之賢而无所資也。四之上爲五,五陰也,而近上九;四之下爲三,三隂也,而近九二。四與五,三隂所同也,遠于陽所獨也。

六五,童蒙,吉。

五以柔中居尊下,求剛明之賢,付以天下之蒙而已,不與吉可知也。傳與《本義》俱以童爲純一,未發而資于人。蓋元初面目未或彫喪,所謂赤子之心不失,而可以爲大人者也。太甲、成王及漢昭帝殆其選乎?

象曰:童蒙之吉,順以巽也。

順謂從善弗咈,巽謂卑以自牧也。

傳曰:舍已從人,順從也。降志下求,卑巽也。能如是,優于天下矣。何等確妥!

上九,擊蒙,不利爲寇,利禦寇。

上九居高,過剛不中,故不能包蒙,而其象爲擊蒙也。擊者,摶擊之意,恐涉亢暴,故戒之云:不利爲寇,利禦寇也。

傳曰:治人之蒙,乃禦寇也。若舜之征有苗,周公之誅三監是也。肆爲貪暴,乃爲寇也。若秦皇、漢武窮兵誅伐是也。明其道,則朝廷之待叛臣,中國之待四譯,君子之待小人,皆可以類推矣。朱子云:作用兵說,恐只當得一事用。竊意未然。綱目書法,曰某入寇,曰遣某將兵擊之。讀爻辭,自當作用兵說,但用時不妨随事變通耳。《本義》别立說,以爲擊蒙之道,攻治太深,取必太過,則反爲之害。惟捍其外誘,以全其眞純,則雖過于嚴密,乃爲得宜。試從其意推之:外誘者,聲色貨利之私也,捍之使不入也;眞純者,粹然至善之性也,全之使不虧也。是以外誘爲寇,以捍爲禦,以全爲眞純,爲正蒙也。

又曰:凡事皆然,不止爲誨人也。此理極好,與傳亦不相悖。

按:書:有苗弗率,帝命禹徂征。苗民逆命,帝乃誕敷文德,舞干羽于兩階。七旬,有苗格。此舜之禦寇也。

按:書:三叔監紂子武庚,故曰三監,管叔、蔡叔、霍叔也。當時或致辟,或囚,或降,不一其罰。

傳統曰:誅者,如舜流放殛殺,不一其刑。孟子統曰:誅不仁是也。大義滅親,周公之禦寇也。

:秦始皇聽盧生之䜟,命蒙恬將兵三十萬北伐,生事邊陲,所謂爲寇也。

:漢武帝窮兵黷武,海内虛耗,所謂爲寇也。

象曰:利用禦寇,上下順也。

上不苛其下,上順下也;下不逆其上,下順上也。上下交順,擊蒙者亦庶乎可以包蒙矣。乾,父也;坤,母也;震,長子也,故爲一卦之主而建侯;坎,次子也,故爲一卦之主而克家;艮,少子也,故稱童蒙,以家事付之次子而安享其成焉。至于乾之言君,坤之言臣,屯、蒙之言婚媾婦女,則又旡不詳且盡也。生人之道,于是乎盡矣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