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2卦-贲卦䷕山火贲卦(离下艮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四》

[清]刁包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22卦-贲卦䷕山火贲卦(离下艮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22卦-贲卦䷕山火贲卦(离下艮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•卷四》

䷕【离下艮上】

賁:亨,小利有攸往。

物之合者必聚,聚而不以文行之,則固陋俚塞之弊生焉。

傳曰:无本不立,无文不行。有實而加飾,則可以亨矣。賁,飾也。文物彩章,著見于外,故有亨義。以此應酬世故,繫属人情,不為无益,故小利有攸往。利往加小,見非全美也。聖人纔言賁飾,便有濫觴之慮,用字斟酌如此。

按:家語:孔子筮得此卦,愀然有不平之色。子張進曰:師聞卜得賁卦者吉也,而夫子有不平之色,何也?孔子曰:以其離耶?在周易,山下有火,賁,非正色之謂也。夫質也,黑白宜正焉。今得賁,非吉兆也。吾聞丹漆不文,白玉不雕,何謂也?質有餘者,不受飾也。呂覧有說,亦是此類。故解者以黄白不純色為賁,此理近似。但以彖傳觀之,恐未是孔子語。

彖曰:賁,亨,柔來而文剛,故亨。分剛上而文柔,故小利有攸往,天文也。

《本義》亨字疑衍。

傳曰:天下之事,无飾不行,故賁則能亨也。

曰:不直言賁,而云賁亨者,由賁而致亨,事義相連也。亦是。或作過脉語曰:賁之所以亨者,何也?亦通。天下萬事萬物,那箇不從乾坤中來?傳云:凡卦之變,皆乾坤是也。蓋此卦下體本乾,柔來文其中而為離,文明之象也。上體本坤,剛往文其上而為艮,乾之中爻,往文于艮之上也。何等顯易!然二卦之變,共成賁義,而彖分言上下各主一事者,剛寔質也,柔虚文也。柔來文剛,質為主而文輔之,幾于彬彬矣,故亨。分剛上而文柔,則是文為主而質為輔也。

《本義》云:以其柔來文剛,陽得隂助,而離明于内,故為亨。以其剛上文柔,而艮止于外,故小利有攸往。甚是分曉。

曰:柔來文剛,居中得正,是以亨。剛上文柔,不得中位,不若柔來文剛,故小利有攸往。亦通。一剛一柔,互交而成文者,卦之變也。于此得天文焉,日星羅列,雲漢昭回,舉在其中矣。只如此承上文說為是。《本義》依王弼加剛柔交錯四字,似亦不必。

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

明而止者,卦之德也,于此得人文焉。止字傳作處于文明,《本義》謂各得其分,言截然有分限以相守也。

傳曰:質必有文,自然之理;理必有對待,生生之本也。有上則有下,有此則有彼,有質則有文,一不獨立,二則為文,非知道者,孰能識之?最宜詳玩。

觀乎天文以察時變,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。

觀乎天文以察時變,豈特觀日月星辰之錯列,陰陽寒暑之代謝,而知四時之遷改哉?欽若昊天,授歷明時,在璇璣玉衡,以齊七政,皆察之之事也。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,如視聽言動,人也,聖哲謀肅乂,則為人文;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,人也,親義序别信,則為人文。政教行,風俗美,則天下之化成矣。此聖人用賁之道也。

【謹按:卦變之說,諸家聚訟紛紜,由來已久。竊意聖人畫卦之時,不過八卦成列,因而重之,而剛柔往來之義已具,何嘗曰某卦變某卦,某卦自某卦來,如是之作意安排也?至于自兩卦變,自三卦變,其說尤為支離。且卦變之說,于易之義理无所發明,不如除去為妥。或有執此卦彖傳為卦變確証者,觀折衷云:剛上文柔而曰分者,本于内之誠寔,以為節文之則,乃是由中而分出者,故曰分也。此說可以破卦變之謬,學者宜詳察焉】。

象曰:山下有火,賁。君子以明庶政,无敢折獄。

《本義》主明不及遠,以庶政為事之小,折獄為事之大,恐未確。

傳曰:山者,艸木百物之所聚生也。火在其下而上照,庶類皆被其光彩,為賁飾之象。然明得山止而不過,亦有不輕用明之象。君子觀其象,于凡百庶司之政,一一辦理而修明之,如火之照山也。蓋庶政非文不明也,若夫折獄則不敢,何也?曰:折獄者耑用情實,有文飾則没其情矣,故无敢用文以折獄也。此解最確。或曰:言刻覈者曰深文,言鍜鍊者曰文致,法曰文網,弄法者曰舞文。治獄之多寃,未有不起于文者,此皆敢心誤之也。君子之无敢折獄,法火之止于麓也。此又從《程傳》推開,說甚好。然則庶政用離,折獄用艮,正君子之善用賁也。

初九,賁其趾,舍車而徒。

初九剛德明體,剛則不屈于勢,明則不惑于利。賁飾在下,有賁其趾之象。舍車弗乘,而甘心徒行,正所以賁其趾也。

傳曰:舍車而徒之義,兼于比應取之。初比二而應四,應四正也,與二非正也。九之剛明守義,不近與于二,而速應于四,舍易而從難,如舍車而徒行也。守飾義,君子之賁也。是故君子所賁,世俗所羞;世俗所貴,君子所賤。以車徒為言者,因趾與行為義也,何等明透!

象曰:舍車而徒,義弗乘也。

士君子進退出處,務合乎義。義弗乘者,所謂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雲也。以徒步為賁,不以高車駟馬為賁,豈非義則榮,不義則辱乎?

傳曰:君子之賁,守其義而已。《本義》曰:君子之取舍,决于義而已。俱係名言。

六二,賁其須。

卦之賁成于二,二,賁之主也。然隂柔中正而无應,勢必有所附麗,然後可以彰其美。三居剛得正,亦无應而適與之比,以德以位,皆有附麗之理,故為賁其須之象。須附頤而動,如二附三而動也。

象曰:賁其須,與上興也。

三在二之上,二以須為象者,附上而動,與之興起,以有為也。從其文觀之,二賁三;從其質觀之,三實二之所以賁者也。

九三,賁如濡如,永貞吉。

三居離之上體,極其文明者也,而二四又交賁之,故曰賁如。如,辭助也。一陽居二隂之間,坎體,故曰濡如。二隂共比一陽,溺于文則不能固守其剛,然六二、六四柔之正也,九三剛之正也,彼此以正相切劘,則潤澤之濡不為䧟溺之濡矣,故曰永貞吉。

傳曰:賁,飾之盛。光彩潤澤,故云濡如。光彩之盛則有潤澤,詩云:麀鹿濯濯,永貞吉。三與二四非正應,相比而成相賁,故戒以常永貞正。賁者,飾也。賁飾之事難乎常也,故永貞則吉。三與四相賁,又下比于二,二柔文一剛,上下交賁,為賁之盛也,尤為曲盡。

象曰:永貞之吉,終莫之陵也。

文人所以召侮者,以其不正也,否則晚節難終也。常守其正,二隂奉事之不暇,誰敢侮子?

傳曰:飾而不常,且非正人所陵侮也。二語可書以自儆。

六四,賁如皤如,白馬翰如,匪寇婚媾。

此爻畢竟主傳為的,《本義》似覺未安。

傳曰:四與初為正應,相賁者也。本當賁如,而為三所隔,故不獲相賁而皤如。皤,白也,未獲賁也。馬在下而動者也,未獲相賁,故曰白馬。其從正應之志如飛,故云翰如。非為九三之寇讐所隔,則婚媾遂其相親矣。已之所乘,與動于下者,馬之象也。初四正應,終必獲親,第始為其間隔耳。

【謹按:此爻傳義俱覺未安。折衷云:《程傳》沿註疏,《本義》又沿

《程傳》:皆以為初四相賁,而為二三所隔,故未得其賁而皤然也。然朱子語類以无飾言之,則已自改其說矣。故以後諸儒皆以皤白為崇素反質之義,寔與卦意為合。又云:易中重言如者,皆兩端不定之辭。此爻言當賁之時,既外尚乎文飾,而下應初剛,又心崇乎質素,故兩端未能自决。象傳謂之疑者,此也。白馬翰如,指初九也。已有皤如之心,故知白馬翰如而來者,匪寇也,乃已之婚媾也。

:六四為艮止之初,又係陰爻不動,故白馬句指初九,最是可破羣疑】。

象曰:六四當位,疑也。匪寇婚媾,終无尤也。

正應既遠,又有從中隔之者,故傳意皆以為所當之位為可疑,疑其不能相賁也。然以其正應,終得相賁,故无怨尤。

【謹按:六四以柔居柔,其位甚當,故曰當位。而又曰疑者,則折衷所云當賁之時,外既尚乎文飾,心又崇乎質素,有未能自决之象。如此講疑字方妥。若如傳義之說,則當字宜讀為平聲,與他卦俱不恊矣】。

六五,賁于丘園,束帛戔戔,吝,終吉。

五君位,而《本義》以為丘園之象,恐不類。敦本尚實,亦不稱六五德位,且于有喜何干?《程傳》之說,尤艱曲難從,不若先儒作聘賢說為確。蓋上陽剛而處外,又艮為山,乃賢人隱丘園之象。六五賁其廬而束帛將之,可謂致敬以有禮矣。戔戔,照說文云委積,則吝字說不去,宜照《本義》淺小意看。蓋六五柔中,以正意相將,不在禮文之繁縟也。其儀則薄,其情則渥,故雖吝嗇而終吉。張衡東京賦云:聘丘園之耿介,旋束帛之戔戔。則其說由來遠矣。

象曰:六五之吉,有喜也。

徵聘賢士,帝王盛典,且為朝廷得人,以成賁之功,其可喜何如也!

上九,白賁,无咎。

上九居賁之極,亦居止之極,賁極而能止,故為白賁。在丘園之士,一被朝廷徵聘,恒易以文彩相飾。上九純任質素,不着一點浮華,故无咎。蓋光被上國,不改丘園之色也。

傳曰:上九,賁之極也。賁飾之極,則失于華偽,唯能質白其賁,則无過失之咎。白,素也。尚質素則不失其本,正所謂尚質素者,非无飾也,不使華没實耳。《本義》曰:賁極反本,復于无色,善補過矣。二義俱精。

象曰:白賁无咎,上得志也。

賁極而止者,上之位,亦上之志也。繁文縟禮,一切掃除,只從本色做去,則其志得矣。蓋競華闘靡者非其志,而崇雅還淳者乃其志也。

傳曰:雖居无位之地,而實尸賁之功。為得志也,與他卦居極者異矣。

易酌卷四

<經部,易類,易酌>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