$涣①:亨,王假有庙②,利涉大川,利贞。
①涣:卦名。《杂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系辞》皆解为“离”,但由整个卦爻辞观之,“涣”似为古代祭祀大典中的某种仪式,疑有呼唤之义,是否即今之司仪。故爻辞中有“涣其群”“涣其躬”“涣王居”“涣其丘”等。特别由“涣汗其大号”看其义更明,而《象传》亦称:“‘涣奔其机’得愿也”。“‘涣其躬’志在外也”。“‘涣其血’远害也”,等等。然其确意难详,今暂仍依“涣”之字义解之。涣,水流散也。故先儒多以披离解散为解
②王假有庙:王至庙中(祭祀)。假,至。
涣:亨通。大王至庙中(祭祀),利于涉越大河,宜于守正。
涣,“亨”,刚来而不穷,柔得位乎外而上同。“王假有庙”,王乃在中也。“利涉大川”,乘木有功也。⑦
⑦此释《涣》卦卦名及卦辞之义。涣,屈万里《读易三种》疑“涣”当作“焕”,笔者疑“涣”为唤,指古代祭祀大典中某种仪式,有呼唤之义。刚来而不穷:《涣》卦九二阳刚自外卦而来居内卦而不困穷于下。柔得位乎外:《涣》卦六四阴爻居阴位而处外卦。上同:六四与九五同处巽体。上,指九五。假:至。王乃在中:是释“王假有庙”。其意是大王在庙中,九五居中,故曰“王乃在中”。乘木有功:《涣》下坎为水,上巽为木。水上有木,舟楫之象,故木船而涉不川有功效。
涣,“享通”,(九二)阳刚来而不会穷困于下,(六四)阴柔得位于外卦,与上面(九五爻)同德。“大王至宗庙”,大王在庙中。“宜于涉越大河”,(因为)乘木船涉河而有功。
③风行水上,涣。先王以享于帝,立庙。
此释《涣》卦卦爻之象。
风行水上:《涣》下坎上巽,坎为水在下,巽为风在上,故“风行水上”。
“涣”义先儒多解为水象披离解散,但笔者以为若以此义解,多有不通,如九二爻之“涣奔其机”,《彖》释为“得愿也”,若水及于阶。何以“得愿”?由《彖》文之义思之,“涣”义似为古代祭祀大典中的某种仪式,但因证据尚不足,故仍以传统之解释之。
享于帝立庙;上祭享上帝,下立宗庙,象以合其散心。
享,祭祀。
风行水上,《涣》卦之象。先王(效此)当祭享上帝,设立宗庙。
初六:用拯马壮③,吉。
③用拯马壮:取用壮马拯救。拯,拯救,又有取之义。“拯”汉人作“抍”。又通“撜”,故训为登上、取用。
初六:取用壮马拯救,吉。
“初六”之“吉”,顺也。
顺:初六为阴爻上承九二,故曰:“顺”。
“初六”的“吉祥”,在于柔顺。
九二:涣奔其机④,悔亡。
④涣奔其机:水流奔至房子台阶。机,帛《易》作“阶”,台阶。
九二:水散奔于台阶,悔事消亡。
“涣奔其机”,得愿也。
涣奔其机:水流奔到房子台阶。
机,帛《易》爻辞作“阶”,指台阶。
得愿:九二居坎险之中,本不可济,但因以阳刚居位,险难中求安而得济涣之愿。二为安静之位。
“水流奔至台阶”,得其(济涣)之心愿。
六三:涣其躬⑤,无悔。
⑤涣其躬:水冲及自身。躬,自身。
六三:水冲及自身无悔。
“涣其躬”,志在外也。
涣其躬:大水冲击自身。
志在外:六三居坎险之终,与上九相应,故济难之志在于外卦上九之应缘。
外,外卦。
“水及自身”,志在于外(上九)。
六四:涣其群⑥,元吉。涣有丘⑦,匪夷所思⑧。
⑥涣其群:水冲击众人。群,众人。
⑦涣有丘:丘。高地。水来而有高地。
⑧匪夷所思:不是平常所能想到的。匪,非。夷,常。
六四:水冲击众人开始即吉。(因)水至有高地,不是平常所想的那样。
“涣其群元吉”,光大也。
涣其群:先儒解水冲及众人。
然笔者疑此爻及九五爻“涣汗大号”,似应解“涣”谓呼唤,即“涣”通“唤”。
光大:六四得位上承九五,以示处臣守正顺从上,故其道“光大”。
王居:(水冲击)大王居住的地方。
“水及众人,开始即吉”,其道广大。
九五:涣汁其大号⑨,涣王居⑩。无咎。
⑨涣汗其大号:帛《易》作“涣其肝大号”,由九二爻“涣奔其机”,六三爻“涣其躬”,六四爻“涣其群”及上九爻“涣其血去”考之,当以帛书为是,应为“涣其汗大号”,当释为号令如汗出而不返。汗,出汗。号,号令。水如汗出不可收,大声发布号令。
⑩涣王居:水冲击王居住的地方。
九五:水如汗(出而不返),将大声发布号令,水冲王居之处,无灾咎。
“在无咎”,正位也。
正位:九五阳刚居中得正,下有六四顺从,故为大王之“正位”。
(水及)“大王居处无灾害”,(九五处)正位。
上九:涣其血去,逖出⑾,无咎。
⑾涣其血去,逖出:水披离散失,忧患过去,惊恐排除。“血”通恤,即忧虑。“逖”(tì)帛《易》作“汤”,即惕,惊惧。
上九:水的冲击散去,使忧虑恐惧散夫,无灾咎。
“涣其血”,远害也。
涣其血:水披离散失,以示伤害消失。
血,一说被伤害出血,一说通恤。
案《象》“远害”也,此“血”是指下坎,坎为血,故以前者为胜,远害;上九居卦之上,远离下坎险,故“远害”。
“害”是释“血”。
“大水造成灾害”,但灾害远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