$困①:亨,贞,大人吉,咎。有言不信②。
①困:卦名。在此有穷困,窘迫之意。
②有言不信:(在穷困之际)虽有言相说而人皆不信。信,相信。
困:亨通,占问大人则吉,无灾咎。困境中,虽有言相说而人皆不信。
困,刚揜也。险以说,困而不失其所,“亨”,其唯君子乎!“贞大人吉”,以刚中也。“有言不信”,尚口乃穷也⑦。
⑦此释《困》卦卦名及卦辞之义。刚揜:指《困》卦阳刚被阴柔所掩,其有两层含义:一、《困》卦下坎上兑,坎为刚,兑为柔,坎刚被兑柔所掩。二,《困》九二被六二所掩,九三、九四为上六所掩。荀爽曰“二五为阴所揜也”,亦可备一说。揜,或作“掩”、“弇”。弇,为古“掩”字,“掩”又作“揜”,故三者相通,有掩蔽之义。王引之根据杜注《左传》“狭道曰弇”释为逼迫不容,可备为一说。险以说:《困》下坎为险上兑为说。困而不失其所:《困》阳被阴所掩故曰“困”,但《困》上兑悦,下坎为通,故不失其所,即“亨”。如《系辞》所言:“困,穷而通。”其,大概。唯,犹是。刚中:《困》二五居中。有言不信:虽有言相说但人皆不相信。尚口乃穷:《困》上兑为口,但兑一阴居上,故曰穷,穷,穷尽。《礼记·檀弓》“充充如有穷”。郑注:“事尽理曲为穷。”
困,阳刚被(阴柔)掩蔽。虽处危险之中而乐观喜悦,穷困而不失其道,故“亨通”。这恐怕只有君子(才能做到)吧。“占问大人吉祥”,因(内外卦皆以)阳刚居中。“虽有方相劝而不相信”,崇尚空口无凭,必遭穷困。
泽无水,困。君子以致命遂志。
此释《困》卦卦爻之象。泽无水:《困》卦下坎上兑,坎为水在下,兑为泽在上,水在泽下而泽上枯,故“泽无水”。
致命遂志:舍弃生命实现其志向。
致,犹援。
遂,行。
(水在泽下而)泽上无水,《困》卦之象。君子(效此)当舍弃生命以实现志向。
初六:臀困于株木③,入于幽谷,三岁不觌④。
③臀困于株木:困坐在树干上。株,先儒有解为枯木者,或为根者,或为树干者。由爻意观之,似树干为胜。
④三岁不觌:三年不见面。岁,年。觌(dí),见。
初六:困坐在树干上,在幽暗的山谷中,三年不能与人见面。
“入于幽谷”,幽不明也。
幽谷:幽暗峡谷。
幽不明:初六为阴柔而居最下,故曰“幽”,幽即“不明”,先儒有谓“不明”是释经文中“幽”字者,案《象》释《丰》卦亦有“幽不明”,而爻辞并无“幽”字,可证上弱有误。
“进入幽暗峡谷”幽暗不明。
九二:困于酒食,朱绂方来⑤,利用享祀,征凶。无咎。
⑤困于酒食,朱绂(fú)方来:吃醉酒,红色的祭服刚被送来。“困于酒食”指醉酒。朱绂,一曰宗庙祭服;一曰君王之服,古时天子三公九卿“朱绂”,诸侯“赤绂”。
九二:吃醉了酒,红色祭服刚被送来。正好用一祭祀。(此爻)出征则有凶。但无咎害。
“困于酒食”,中有庆也,
困于酒食:被酒食所困,即指醉酒。
中有庆:九二居中而有中德,故“中有庆”。
“醉于酒食”,守中道而有福庆。
六三:困于石,据于蒺藜⑥。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⑦,凶。
⑥困于石,据于蒺藜;乱石挡道,又有蒺藜占据于其上。困于石,指乱石挡道。据,占据。
⑦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:进入宫室,见不到妻子。宫,宫室。
六三:乱石挡道;又有蒺藜据于其上,入于宫室而看不到妻子。凶。
“据于蒺藜”,乘刚也。“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”,不祥也,
据于蒺藜:有蒺藜占据。
据,占据。
乘刚:六三乘凌九二之刚。
入地其宫,不见其:进入宫室,而见不到妻子。
不详:一本作“不详”,详、详通。三失位不为天所佑,故不祥之兆。即《系辞》所谓“死期将至”。
详,善。有人训为详审,可备一说。
“蒺藜据其上”,(阴柔)乘凌(九二)阳刚,“进入宫室而见不到其妻”,乃不祥之兆。
九四:来徐徐,困于金车⑧,吝,有终。
⑧来徐徐,困于金车:缓缓而来,被困于金车中。徐徐,郐缓安行之状。困于金车,指金车遇险出了麻烦。
九四:缓缓安行而来,困窘于金车(遇险),虽有吝难,却有好的结果。
“来徐徐”,志在下也,虽不当位,有与也。
来徐徐:缓缓而来。
志在下:九四之阳与初六之阴相应,故九四之志在于应下之初六。
虽不当位,有与也:九四以阳居阴为“不当位”,但九四与初六相应,故曰“有与”。
有与,即有援助。
“缓缓而来”,其志在于应下(之初六)。虽不当位,却有援助。
九五:劓刖,困于赤绂⑨。乃徐有说⑩,利用祭祀。
⑨劓刖,因于赤绂:割鼻断足,此窘困在于穿了赤绂(带来的麻烦)。劓刖(yuè),是古代割鼻断足之刑。割鼻称“劓”,断足称“刖”。又有人训“劓刖”为“臲$”为不安貌。“赤绂”解见上。
⑩乃徐有说:于是徐徐脱下。乃,于是。徐,缓慢。说即脱。
九五:割鼻断足之刑,困窘因示绂而起,于是徐徐脱下(赤绂),(宜于)祭祀。
“劓刖”,志未得也。“乃徐有说”,以中直也。“利用祭祀”受福也。
劓刖:古代一种刑法。
割鼻称“劓”,断足称“刖”。
志未得:九五与九二无应,又被上六之阴所掩,故其志未得行。
乃徐有说:于是漫漫脱下。
说,脱。
以中直:九五以阳居中得正,故曰中直。
直,犹正。《文言》:“直其正也。”受福:祭祀享受福。
“受割鼻断足之刑”,其志愿未得(实现)。“于是慢慢脱下”,因有中正之德。“适合于祭祀”,受到福庆。
上六:困于葛藟,于臲$⑾,曰动悔⑿,有悔,征吉。
⑾困于葛藟,于臲$:被困于草莽,慌惑不安。葛藟(lěi),葛藤缠绕之草。臲$(nièwù),慌惑不安之貌。
⑿曰动悔:思谋动则有后悔。“曰”,思谋之辞。
上六:困于草莽,慌惑不安,思谋动则悔。(虽然)有悔,出征则吉。
“困于葛蘲”,未当也。“动悔又悔”,“吉”行也①。
困于葛蘲:被草莽所困。
葛蘲,葛藤草类。
未当:上六处卦之上穷极而乘刚,故其位“未当”。
动悔有悔:案“‘动悔有悔’,‘吉’行也”以上下文思之,以“‘吉’行”释“动悔”似文义难通,故先儒之解,恐多有不妥。
屈万里先生疑前“悔”字当作“晦”,“晦”有迟义,乃言动迟则有悔,此正与“吉”行之义协,故可取之。
行吉:上六为困之终,知悔而能去之,而有吉。
“行”是释“征”。
“被草莽所困”,(其位)未当,“动迟而有悔”,行则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