䷯【巽下坎上】
【原文】井,改邑不改井,无喪无得,往來井井。汔至,亦未繘井,羸其瓶,凶。
【原文】彖曰:巽乎水而上水,井,井養而不窮也。改邑不改井,乃以剛中也;汔至亦未繘井,未有功也;羸其瓶,是以凶也。
井之為卦,巽下而坎上,巽乎水而上水,卦之所以為井也。井譬則性也,君子學以修性,則巽乎水之象也。既盡性矣,而推之以及物,則上水之象也。井之為卦,甃之渫之,以養其源,則汲之而不窮。人之性知所以養之,則動而愈出,亦猶井而已矣,故井養而不窮也。養源于内,而用之不窮,則衆共資之以為生,利之以為說,故邑可改也。遷都改邑,重事也。邑可改而井不可改者,立本之有地也。剛中者,天德之盛也。天命之謂性,則剛中之德,固其所性之中矣。以是立本,故不可改,亦猶天之不可變也。傳曰:聖人外化而内不化。改邑所謂外化也,不改井所謂内不化也。外化所以趍時,内不化所以立本也。故德之地而不可改,則孟子所謂分定是也。分定則窮居不損,何喪之有?盛行不加,何得之有?故曰无喪无得也。无得喪于其心,故往者取之,來者取之,取舍不同,而吾之為井一也,故曰往來井井。九二巽乎水而在中,汔至者也。然未出則未繘井者也,无應乎上則羸其瓶者也。井以上出為功,今未繘井而羸其瓶,是以凶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木上有水,井,君子以勞民勸相。
不改井者,言性也;井道不可不革者,言治性也。性治而後善,則必以五教率天下,而性其逸惰之民,故曰勞民。民勞則善心生矣。然民之勞也,有欲為之志,而无能為之才者有矣;有能為之才,而无欲為之志者有矣。无欲為之志,則君子勸之,勸之則知勉矣;无能為之才,則君子相之,相則有成矣。
【原文】初六:井泥不食,舊井无禽。
【原文】象曰:井泥不食,下也;舊井无禽,時舍也。
初六以隂在下,而上无應以引之,井泥不食者也。禽之于井,无澤无禽,向之則井道廢矣。然則其不食,非特不如九三之不食也,乃為時之所舍者也。夫井有不窮之用,可以應无方之求,苟不可以應无方之求,則是其養之未至也。故井道必期于食,食之然後井之功成焉。若夫既可食矣,而不見食,則命也,吾无喪焉,九三之不食是矣。
【原文】九二:井谷射鮒,甕敝漏。
【原文】象曰:井谷射鮒,无與也。
井谷者,旁出而下流者也。射鮒,小物在下者也。稱甕則既汲而上矣,敝則漏,自上趍下而井之,井亡焉。盖中人者,可導而在下者也。九二在中而不正,其自守不固矣。上有與以引之則上達,无與以引之則下達,故有谷射鮒、魚甕敝漏之象,而孔子謂之无與也。
【原文】九三:井渫不食,為我心惻,可用汲。王明,並受其福。
【原文】象曰:井渫不食,行惻也;求王明,受福也。
九三陽也,故為井渫;下也,故為不食。井渫可食而不食,故或者為我心惻焉。人為我惻而我未嘗惻,所謂人不知而不愠,故可用汲也。若其不為人惻,則是所謂時者也,不可用汲也。雖為人惻而我亦自惻,則又非所謂无喪无得者也,亦不可用汲也。有可用汲之才而王明焉,則已與王並受其福矣。盖井渫而不食,則是不為時所知者也。王之不明而徇一時之好惡,則无由汲矣。故九三求王明,非明則不合也。君聖臣賢,天下之盛福,况君臣乎?並受其福明矣。
【原文】六四:井甃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井甃无咎,脩井也。
六四在上,宜以動出為功者也。而以隂居隂,乃反静焉。然静而正,得脩井之道,故无咎也。夫務在利人,而以動出為事者,必其在我者既裕也。在我者未裕,而務在利人,則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六四知其不裕,静而正以自脩焉,則其静也,乃所以為動出者,何咎之有哉?
【原文】九五:井洌,寒泉食。
【原文】象曰:寒泉之食,中正也。
冽之為言清也。井渫者,渫而後清,井冽則自清也。故井渫譬其脩性,井冽譬其盡性也。其井冽,其泉寒,又在上而食焉。此聖人盡已之性,而推之以及物者也。象曰:中正也。人之性本中正,然徒以失中而偏,失正而邪,故不善耳。聖人盡性,豈有他哉?不失其所受之中正而已矣。
【原文】上六:井收勿幕,有孚元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元吉在上,大成也。
此井道之大成也。井道大成,宜以不窮之用,應无方之求,故曰勿幕。隂之性,故有勿幕之戒焉。井道大成而幕,則是有周公之才之美而使吝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