䷧【坎下震上】
【原文】解,利西南,无所往,其來復吉;有攸往,夙吉。
【原文】彖曰:解,險以動,動而免乎險,解。解,利西南,往得眾也;其來復吉,乃得中也;有攸往夙吉,往有功也。天地解而雷雨作,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,解之時大矣哉。
動乎險中,而免乎險而為解。屯者,其始也;解者,其終也。天下皆險,則聖人動乎險中。動乎險中,其卒免險,則天下之險亦從而解矣。夫聖人動乎險中而求解,非止免一身之險,盖將以平天下之險也,故貴得衆而利西南焉。西南,坤之為衆故也。屯言勿用有攸往,解言无所往,何也?雷雨動而為屯,作而為解,二屯一解,猶雷雨動而作,則屯難有時而行之而已。屯惟宜動,勿用有攸往可也。解又既免,无所往可也。如草木節解,麋鹿角解,皆氣至而自然矣。是以无所往,其來復吉也。解動則必復,其情然也;緩則必失,其勢然也。既以緩而失,則不可緩而救;以緩而救,則不及事。故欲往而有功,在攸往之夙也。天地之解,怒氣激而為雷,和氣散而為雨,百果草木之微,甲者皆坼,其功可謂大矣。能解天下之難,亦若天地之解萬物,非大人孰能與乎此哉?故曰:解之時義大矣哉!
【原文】象曰:雷雨作,解。君子以赦過宥罪。
處亂而不改其度者,唯君子能之。使小人居屯難未解之時,其能不為非者寡矣。退而誅之,則更起天下之難,非所以為解也。故過者赦之,罪者宥之,然後應雷雨博施之象焉。
【原文】初六:无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剛柔之際,義无咎也。
屯之六二,所遇者屯也,而又乘剛,是以有難。解之初六,所遇者解也,又有應剛,是以无咎也。剛上柔下,相際以禮,咎何由而至哉?
【原文】九二:田獲三狐,得黃矢,貞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九二貞吉,得中道也。
方解之初,衆莫知天命之有歸,人事之有在也,則疑所適從,有三狐之象焉。三,衆辭也。狐,疑物也。以湯王之舉衆,有舍我嗇事而割夏正之嫌,則解之衆疑可知矣。九二剛正而應,能大有為,以得羣疑,使之順服,則田獲三狐之象也。若然者,非示人以中,威物以直者,不能至此。盖以示人以中,則小者懷;威物以直,則大者畏。小者懷,大者畏,則羣疑安所逃哉?故曰:得黄者,示人以中也;矢,言威物以直也。
【原文】六三:負且乘,致寇至,貞吝。
【原文】象曰:負且乘,亦可醜也,自我致戎,又誰咎也。
負者,小人之事也,謂六為之也。乘君子之器也,謂三之為位也。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則居之不安,不能固有,是慢藏也。慢藏則益知其可奪矣。雖慢藏可奪,苟其上有庇,其下有助,則盜亦未至也。六三又上慢而下暴,上慢則上疾之不為庇矣,下暴則下去之不為助矣。如此則非徒可奪,亦且可伐,此其所以致寇之奪奪其物,伐伐其人。象言致戎,又言伐其人也。
【原文】九四:解而拇,朋至斯孚。
【原文】象曰:解而拇,未當位也。
拇,在下而微者也,初六之象也。九四應在初六,解而拇之象也。解而拇,則所解狹矣。所解者狹,則所應者寡,故曰朋至斯孚。其朋信而已,則豈若有孚于小人者哉!雖然,九四未當位也,如其當位而所解若此,則吝矣,故不言悔吝,而象曰未當位也。
【原文】六五:君子維有解,吉,有孚于小人。
【原文】象曰:君子有解,小人退也。
天地之解萬物,不擇物而解也。則君子之解天下,又焉可擇人而解哉?維有解而已。故有過者亦赦,有罪者亦宥,勿問其如何而一切解之,與之更始,則小人信其有愛人利物之心而退聽矣。若乃擇无過而後釋之,无罪而後原之,則小人自知其不免,難復作矣,非所以為解也。天地之解及草木,君子之解及小人。
【原文】上六: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,獲之,无不利。
【原文】象曰:公用射隼,以解悖也。
公者,尊高之位。隼者,貪殘之禽也。高墉者,顯著之地也。上六處尊高之位,勢可以有為矣。遇解之極,時可以為用。六三乃如貪悖之禽,止乎顯著之地,非所據而據焉,則射而獲之,何不利之有哉?即六三而言之,則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者也。自上六視之,則以隼而在高墉之上者也。所處非宜,在理則逆,則所謂悖也。上六射而獲之,則所解悖理,而天下之大順成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