䷊【乾下坤上】
【原文】泰,小往大來,吉亨。
【原文】彖曰:泰,小往大來,吉亨,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內陽而外陰,內健而外順,內君子而外小人。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也。
往者屈也,來者伸也。大者來而伸,則天下浸以昌;小者來而伸,則天下浸以微。所以成否泰,在大者小者相與往來之間而已。小者往而後大者來,猶遏惡而揚善也。在天而為盈虚消息,在人而為興衰治亂,不離一氣陶運之間而已。故言天地交,又言上下交。上下交,以人事言也。天地交而其氣通,然後萬物通焉;上下交而其志同,然後天下之志同焉。於天地不言其氣,而直曰萬物同;於上下止言其志,不曰天下同,斯以天之所交者氣也。言天地交,則其氣以通矣,是以不言其氣,言萬物也。至于人則有其體,雖交而志不利者,若所謂友而不心是也。志不同而求天下之同,盖不可得。志同則天下同可知矣,是以言其志而不言天下也。内陽而外隂,言萬物所以通;内健而外順,言志之所以同也。盖内陽以化育于下,外隂以生滋于上,則萬物成。故知内陽而外隂,言萬物之所以通也。内健然後能用君子,不如是則浩然有歸志,豈能奪其志與同哉?故知内健而外順,言其志之所以同也。内健而外順,則君子内矣。君子内則小人外,故先言内君子,而後言外小人。舜選於衆,舉臯陶,而後不仁者遠,此内君子而外小人之序也。内君子,故君子道長;外小人,故小人道消。長如草木之長,不見其益,而久之則大矣;消如氷雪之消,不見其損,少頃則亡矣。此聖人所以慎微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天地交,泰。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
天地之道,不必寒暑之運也。凡為盈虚於一體之中者,即天地之道也。天地之宜,不必百物之成也。凡為儀則於一性之内者,即天地之宜也。凡為盈虚于一體之中者,聖人裁成之,不使其過,所以不乖其委和。凡為儀則於一性之内者,聖人輔相之,所以不悖乎其委順。此后所以左右民之功也。夫民受氣於天地之中,則或偏於左而毗陽,或偏於右而毗隂,后左右之,使由中而已。於泰言此,何也?泰者,衆賢進之時也。衆賢進,乃左右民。舜曰:予欲左右民,汝翼。然則為股肱以左右民者,衆賢而已耳。
【原文】初九:拔茅茹,以其彙,征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拔茅征吉,志在外也。
初九以其時則小往大來,以其君則内健外順,此君子所以引類而進也。茅之為物,可用事神,拔之則以其茹舉,君子以類進之象也。君子以類進,則協衆力以御神器,合衆智以經國體,而天下安乎泰矣。
【原文】九二:包荒,用馮河,不遐遺,朋亡,得尚于中行。
【原文】象曰:包荒,得尚于中行,以光大也。
荒者,行不治者也;蒙者,才不明者也。治蒙之所先者,行而不責才,故曰包蒙。何則?跅之士,聖人猶將御之以為用故也。夫事君以身,不若事君以人。然天下之人,行治而才中者,豈易得哉?行不治而荒者,包之而不遺;才不中而馮河者,用之而不舍。則行治而才中,斯烝然來矣。包荒用馮河,而又不遺遠,不眤邇,此所以得尚于中行之君也。孔子得顔淵,而門人益親。為天下者,亦必得人如顔淵者為之和,集君子而附之,然後天下可為也。其人則九二是也。未仕則欲彚征,故於初九言之;已仕則欲朋亡,故於九二言之。
【原文】九三: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。艱貞,无咎。勿恤其孚,于食有福。
【原文】象曰:无往不復,天地際也。
上下交而其志同,則厥孚亦交矣。今平者將陂,往者將復,則或有異志而孚不足之時也。然君子為可信而已,豈求人之必信也哉?故曰勿恤其孚,則不枉已以顧望同其上矣。是乃所以���孚而于食有福也。
【原文】六四:翩翩,不富以其鄰,不戒以孚。
【原文】象曰:翩翩不富,皆失實也;不戒以孚,中心願也。
君子所以去之而冥飛者,以君不能下之而已。苟為下之,則亦赴之惟恐其不疾,從之惟恐其不先矣。詩曰:翩翩者騅,烝然來思。盖翩翩,不富以其鄰之謂也。翩翩不富以其鄰,猶所謂彚征也。未在位也,故言彚。已在位也,故言鄰。在位而言鄰,謂臣鄰也。動而之外也,故言征。動而趨於下,故言翩翩。亦各有所當也。隂道常乏,陽道常健,故隂得陽而後實。三隂在上,皆失實者也。皆失實,則其求陽也,不戒而孚矣。
【原文】六五:帝乙歸妹,以祉元吉。
【原文】象曰:以祉元吉,中以行願也。
帝乙歸妹,言至尊以柔接下也。夫天下安平而至於泰,則非禍難之可虞也,非患賢才之不足也,又非其微弱而不能自振也,乃能屈其至尊,以至柔接下,則亦中以行願而已,宜其元吉也。
【原文】上六:城復于隍,勿用師。自邑告命,貞吝。
【原文】象曰:城復于隍,其命亂也。
否之時,上下不交,而天下旡邦。天下旡邦,則旡以為藩翰屏蔽者矣,城復于隍之象也。城復于隍,則衆不為用,故勿用師。如是,則小者擅命矣。故曰:自邑告命,貞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