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:已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
樂因循而憚改革,苟目前而忘遠大,衆人之情也,故已日乃孚。人心既孚,隨其推放,无所不凖,一時之敷理,可為永久之宏規,而大亨通矣。人之變革,不无違道干譽、拂人從已之失,故利於正則可以亡悔。聖王因時立政,順天命之正,合人心之公,而行其所无事也,夫豈容私於其間哉?有以時之弊而理其時者,有以法之弊而更其法者,皆革之大要也。内有文明之德則在已,所以察之者精;外有和說之氣則在人,所以從之者易。革之所以能貞致亨,而得人心之孚矣。天地革而四時成,天地革之大德也。湯武革命,順乎天而應乎人,湯武革之大用也。聖人序書則録湯武誓師之辭,繫易則贊其為順天應人,拯一時之屯溺,古今之通義也。稱夷齊為求仁而得仁,存君臣之義,立萬世之防,天地之常經也。他事有因有革,惟治歷明時則專於革而已。治歷所以明時,明時所以子民也。天之立君,所以為民,欲以一人理天下而勞之,非以天下奉一人而逸之矣。聖王裁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皆治歷明時之大用,而所以左右斯民也。
初九居革之初,上无正應,其時其勢皆未可革,當以中順自守,而不可以有為也。守常不革,則為中順,否則非中非順矣。
六二文明之主,有應於上,有能革之德,而又有當革之權,則可革矣。必己日乃革,則往吉而无咎。己日乃革,徐察詳審,而使動无不當,非時當革,而姑緩之也。若事為民害,或係國安危,當如救焚拯溺,不暇食以革之矣。姑緩之說,為害不細。
九三居離之極,過剛不中,離極則過察,剛極則過動,以是而革,則征凶。雖事為當革,而處之不善,亦危矣。必三令五申,以明己之志,則可以有孚矣。
九三德之衰也,固不能无言,而使人自信也。盤庚遷都,心本為民,而民不從,至勤三篇誥命,始能有濟。革言三就,有孚之謂也。大凡忠信不足,而尚辭命,衰世之意也。
九四近五贊五,以改革之命播諸下,又剛柔不偏,善處乎革之道也。事當革而未革,則有悔,善處而革之,則悔可亡,人信其改命,而得吉矣。陸贄為唐德宗作奉天詔書,山東父老為之感泣,有孚,改命之謂也。
九五以陽剛中正之德,當革之時,而居尊位,下有六二文明中正之臣以應之,同寅協恭,建制立法,以革天下,而至於禮樂興也。文章制度,炳乎一世,革道大成,不待占而有孚矣。
上六處革之極,君子至於豹變,而其文蔚然,小人革面,而順以從君,皆已有以致之也。若以聖人處之,則必世而仁矣。
上六隂柔之才,固不能變小人之心,其力之所至,効之所應,止於如此而已,安其如此而已。等而上之之功業,以俟能者,則正而吉。若過於有為,則不量其力,徒取煩擾,而得凶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