姤:女壯,勿用取女。
以一小人敢於犯天下之公議,與衆君子敵,則壯之甚也。君子宜謹於防慮,而求所以遠之焉。一隂猶可制之,故言勿用取女。若至二隂生,則有遯而已矣。一隂生為姤,一陽生為復,主客之義也。三隂生則成否,始於用娶也。四隂生則為觀,變其名義以抑揚之。剥之君子得輿,亦此義也。雖世運之常,亦有可回之理,而轉移之機在我矣。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。天地之常,道遇而已。剛遇中正,天下大行。聖人德與位遇,而化行於天下矣。盈天地間皆遇之義也,而聖人制以相遇之禮焉。如五品人倫之相與,一事一物之裁制,君子遇之以道,小人遇之以非道。富貴貧賤、死生患難之在人,亦遇也,而亦有遇之之道焉,非其道則妄而已矣。遇之之道,所以巳天下之亂也。施命誥四方,取其風行天下之義也。
初六,繫于金柅,貞吉。有所往,見凶。聖人不以小人不可變而絶望於善焉,故啟反正之機。在君子不可以惡未著而易之,故警之以羸豕孚蹢躅。張柬之以武三思為几上肉,而卒為其所害,昧於羸豕蹢躅之訓也。二處初之上,初之惡尚微,二猶可以制之,而使不得以肆其毒。二剛而得中,善於處初者也,而初在其所處之下,故聖人深以制初之惡望之焉。
九三過剛不中,下无所遇,故臀无膚;上无所遇,故其行次且;孤立无助,故厲;遠於汙邪,故无大咎。言无大咎,則小出入有之,由於過剛不中也。若以剛中而无所遇,則為幽人之貞矣。自九二視初六,則為害治之邪,而欲其遠之;自九四視初六,則為所御之民,而欲其近之。易惟變所適而不可為,典要如此。若取名卦之義,則四近五而居不得正,下應柔邪,罪莫大焉。不取此者,居上位而澤不下究,使民轉而望救於他人,亦足以為世戒矣。
九五有德有位,治初六之柔邪,若甚易也,而聖人特慎之,而欲含章焉。蓋小人變詐百出,而易以惑衆,淺謀躁動,為所窺見,則乘間抵隙,眩人之耳目,亂人之心志,而使莫知適從矣。惟時其動,勿使有妄,密其機,勿使或露,則處得其道,而治可以常保矣。
上九過剛而居卦之上,角之象也。知剛而不知柔,視中和之德遠矣,而莫與羣焉,吝之道也。然剛,善也,終不為欲所動,故无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