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52卦-艮卦䷳艮卦为山(艮下艮上)-[明]逯中立撰《周易札记•卷二》

[明]逯中立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52卦-艮卦䷳艮卦为山(艮下艮上)

身北曰背,又堂北曰背。背,人之所不見也。艮其背,止其所不見也。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,艮其背也。故能无我无人,時止時行,因事應事,而我无與焉。故曰上下敵應,不相與也,非一于止而不應之謂也。與字作去聲讀。

王輔嗣曰:隨謂趾也。疏云:腓動則足隨之,故謂趾為隨。拯,舉也。趾所以行,艮其腓則其趾不拯,是足欲行而強制之,則其心不快,故象曰未退聽也,謂退聽于初也。咸、艮以人身取象,四為心位,心者身之主,心止則身自止矣。六四之艮其身,艮其背也,故无咎。不然,艮腓艮限,強制乎外,欲以不動,而反以累其心,欲其止也,得乎?初為艮始,艮其趾,止其動也。世未有好動不止者,而能止其所止也。

故明道先生曰:性静者可以為學。上為艮終,敦艮者,艮背之極也,即永貞之謂也。

心之官則思,思者神明之運,位則神明之舍也。思出其位,是曰放心。君子思不出其位,止其所也,即艮其背意。

王龍溪曰:兩雷、兩風、兩火、兩水、兩澤,皆有往來之義,唯兩山並峙,不相往來,故止也。心之官則思,不出位之思,謂之正思,如水鑒之應物而常止也,如日月之貞明變化云為,萬物畢照而未嘗動也。思心之用,著于无思,即為沈空;著于有思,即為逐物。无思而无不通,千聖之絶學也。先儒謂不出位,如素富貴行乎富貴,素貧賤行乎貧賤之類,專以應迹言,未明思之本旨也。然不出位之思,即不願外之意,心與迹亦非判為兩事。艮,止也,艮其背,止其所也。耳目口鼻四肢之發用皆在面,唯背為不動,故以背取象。背雖不動,而五臓皆係于背,九竅百骸之滋潤,背為之輸,是以无用為用也。

楊敬仲曰:人精神盡在乎面,不在乎背;盡在乎前,不在乎後。故聖人教之曰:艮其背。使其面之所向,耳目鼻口手足之所為,一如其背,則應用交錯,擾擾萬緒,未始不寂然矣。視聽言動,心思曲折,如天地之變化矣。唯此為艮,唯此為止其所。止其所者,无所也,无止也。非有所而欲无之也,非本不止而強止之也。本无所,本无止。今曰止其所者,止于无所也。无所則无止,无止之止,直止矣。

李卓吾曰:震、艮二卦,聖人道問學之大事也。凡為學者,學問日博,則聞見日廣;聞見日廣,則道理日積;道理日積,則寶惜日深;日積日深,日蔽日錮,雖有豪傑,不能自解脫矣。此正所謂利欲深坑,殺人陷阱,雖聖人與居,亦末如之何者。曾不知學貴知止,止必有所,故艮以背為所,而止以不獲身、不見人為背。无所止而自止者,此至善之止也。此于止,知其所止之止也。有絲毫未浄,非背止之止矣。故自趾以上,分為五爻,皆止也,而非其背,非真止矣。艮趾者,步亦步之學也。艮腓者,欲其止而恨其不能止之學也。此其可望者也。艮限者,止于動地而強欲其不動,告子強制其心之學也,終不可與有言者也。艮其身,飭躬者也。艮其輔,謹言者也。皆艮也,而非其所,難以言艮矣。不艮不足以言學,故以敦艮終焉。然則言天下之真學問者,非止與?止則定,定則静,静則安,可以照鑒,可以扣擊,可以平均,可以經世而出世。雖然,苟非鼓之以雷霆,至于喪身失命,億喪貝,億无喪有事,未易以蕩滌而遽止也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