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1卦-乾卦䷀乾卦为天(乾下乾上)-[明]逯中立撰《周易札记•卷一》

[明]逯中立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01卦-乾卦䷀乾卦为天(乾下乾上)

周易劄記卷一

明逯中立撰

上經

詩云:維天之命,於穆不已。乾也。文王之德之純,亦乾也。元、亨、利、貞,分言之則為四德,統言之則渾然在一念之中。人心一為私欲所間,則乾者息而四德亡矣。君子克己復禮,久之則純亦不巳,所謂自強不息者也。程子曰:終日乾乾,君子當終日對越在天也。聖學盡于此矣。乾,元、亨、利、貞,于一念无私時見之。

能潛能見,能躍能飛,惟龍為然,龍性健故也。故非有終日乾乾之德,則不能如龍矣。

羣龍,一龍也。羣龍无首,則用九而不為九用矣。故能為初九之潛,九二之見,九三之惕,九四之躍,九五之飛,上九之不亢。乘龍御天,首出庶物,而萬國咸寧。

大明終始以下十五字,吳草廬移于乃利貞下。

朱子曰:氣至而生,即乾元也。是知太和之氣,即乾元之散殊者也。保合太和,而後貞下起元,天地萬物皆然。蘇氏曰:義非利,則慘冽而不和,猶二之也。秋氣肅而萬物成,于人道為義。義者,宜也,宜則无不和而利矣。天理人情,非有二也。

君子行此四德者,天行之健也。運而不已,渾然无迹,一有比儗之心,則非行矣。

士人終日營營,无非求人知之心,故遯世无悶易,不見是而无悶難。

君子不言而信,故无言不信;不動而敬,故无行不謹。信、謹,誠也,非誠則邪矣。惟言信行謹,則不閑邪而邪自閑,不存誠而誠自存,非信謹之外,又别有一段閑邪存誠工夫也。

君子以進德為業,修之乃能居之。居是實有諸巳,非由外襲也。修辭立其誠,是為居業。誠立則明生,故能知至知終。蘇氏曰:至之為言往也,終之為言止也。乾之進退之決在三,故可往而往其幾,可止而止其義。性為體,為收斂;情為用,為發越。萬物之發生長養者,情也。利貞則保合太和,約其情以歸于性,故曰性情。盖不收斂則不能發越,是以聖人主靜以立人極。

乾元者,始而亨者也。利貞者,性情也。以利貞為性,則以元亨為情矣。大哉乾乎!剛健中正,純粹精也。六爻發揮,旁通情也。以爻為情,則以卦為性矣。故性善情善,而才亦善。

君子行此四德,行成而後可用,非潛何以有成乎?龍不潛不飛,初之隱而未見者,以行而未成故也。張子曰:未至于聖,皆行未成之地耳。

寛有寛裕、寛大二意,不寛裕則以凌節而不達,不寛大則以小成而自安。仁以行者,德博而化澤及於天下矣,故曰君德也。

陽極則隂生,龍至秋分而蟄。然則處亢之道,其唯以潛乎?

乾六爻皆陽健也,人无私則健,故能初九而潛,九二而見,九三而惕,九四而躍,九五而飛,上九而不亢。進退行止,各從其時,惟孔子之絶四足以當之。

子夏傳曰:元,始也。亨,通也。利,和也。貞,正也。

程子曰:乾,天也。天者,天之形體;乾者,天之性情。乾,健也,健而无息之謂乾。

曰:元者萬物之始,亨者萬物之長,利者萬物之遂,貞者萬物之成。惟乾坤有此四德,在它卦則隨事而變焉。故元專為善大,利主于正固,亨貞之體,各稱其事。崔仲鳬曰:元亨利貞,舉天道而制人事。天之生德為元,其流暢為亨為利,其收功為貞。人心之生理為元,其發揮為亨為利,其成業為貞。天之四德,萬古不息,其賦于物,四時各異。心之四德,渾融而宰,其見于事,循環各别。來矣鮮曰陽曰九隂曰六者,河圖洛書,五皆居中,則五者數之祖也。故聖人起數,止于一二三四五,參天兩地而倚數。參天者,天之三位也,天一天三天五也。兩地者,地之二位也,地二地四也。一二三四五者,生數也。六七八九十者,成數也。然生數者成之端倪,成數者生之結果,故止以生數起之。過揲之數,皆以此九六之參兩,所以爻言九六

程子曰:龍之為物,靈變不測,故以象乾道變化,陽氣消息,聖人進退。

熊南沙曰:三于三才為人道,以乾德而居人道,君子之象也,故不言龍。下乾終而上乾繼,故曰乾乾。

蘇東坡曰:上九,亢龍有悔。夫處此者,豈无无悔之道哉?故凡言有者,皆非必然者也。

程子曰:用九者,處乾剛之道。見羣龍,謂觀諸陽之義,无為首則吉。以剛為天下先,凶之道也。

朱子曰:用九,言筮得陽爻者,皆用九而不用七,盖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。以此卦純陽而居首,故于此發之。而聖人因繫之辭,使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,即此占之。盖六陽皆變,剛而能柔,吉之道也。故為羣龍无首之象,而其占為如是則吉。春秋傳曰:乾之坤曰:見羣龍无首,吉。盖即純坤卦辭牝馬之貞,先迷後得,東北喪朋之意。

用九、用六二爻,程、朱二先生說各别,一則居省象辭,一則動察變占,可兼用也。

蘇東坡曰:見羣龍,明六爻皆然也。蔡墨曰:其姤曰潜龍勿用,其同人曰見龍在田,其大有曰飛龍在天,其夬曰亢龍有悔,其坤曰見羣龍无首,吉。古之論卦者以定,論爻者以變。姤者初九之變也,同人者九二之變也,大有者九五之變也,夬者上九之變也,各指其一,而坤則六爻皆變,吾是以知用九之通六爻也。用六亦然。

程子曰:四德之元,猶五常之仁,偏言則一事,專言則包四者。

朱子曰:變者,化之漸;化者,變之成。物所受為性,天所賦為命。太和,隂陽會合沖和之氣也。各正者,得于有生之初;保合者,全于巳生之後。

蘇東坡曰:方其變化,各之于情,无所不至,反而循之,各直其性,以至于命,此所以為貞也。情者,性之動也,泝而上至于命,沿而下至于情,无非性者,故曰利貞者性情也。言其變而之乎情,反而直其性也。

薛文清曰: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,物物一太極也。性命之理,于一草一木見之,于天地萬物有形而可見者,皆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也。各正性命,是各得性命之正。蘇東坡曰:隂陽和而物生曰嘉。

程子曰:義安處便是利。

孔氏疏以貞屬信,而引乾鑿度云水土二行兼信與智,故畧而不言。

朱子曰:乾卦六爻,文言皆以聖人明之,有隱顯而无淺深。

程子曰:閑邪則誠自存,不是外面捉一箇誠將來存着。今人外面役役于不善,于不善中尋箇善來存着,如此則豈有入善之理?只是閑邪則誠自存。又曰:敬是閑邪之道。

曰:閑邪則誠自存,誠存斯為忠信也。如何是閑邪?非禮而勿視、聽、言、動,邪斯閑矣。

曰:脩省言辭,只為立己之誠意,乃是體當自家敬以直内、義以方外之實事。

曰:知至則當至之,知終則當終之,須以知為本。知之深則行之必至,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。知之而不能行,只是知得淺。饑不食烏啄,人不蹈水火,只是知。人為不善,只是不知。

朱子曰:脩辭只是立誠,只是平日語默之間,以氣上驗之,思與不思而發,意味自别。

問:忠信進德,脩辭立誠,在聖人分上如何?曰:在學者則勉強而行之,在聖人則安而行之也。

薛文清曰:學者舊習,語言出于鄙俚者,皆當絶去,必使一言无不正,所謂脩辭立誠也。

曰:纔欲脩辭以立誠,則言自簡,何也?以可言者少也。又曰:脩辭以立誠,則言不妄發。

來矣鮮曰:五居九五之位,又有快覩之民,九四以下龍德之賢皆為之輔,是以上九无位、无民、无輔。

呂涇野曰:潛龍勿用,下也,以下言人道;陽氣潜藏,以下言天道。君子之盡人道,凡以師天道耳。

項平甫時,舍字讀去聲,止也,猶傳舍之舍。

張子曰:大人造位天德,成性躋聖。若夫受命首出,則所性不存焉。故不曰位乎君位,而曰位乎天德。

楊敬仲曰:與時偕極,則雖處上位而不亢。

蘇東坡曰:天以无首為則。

或問:乾六爻皆聖人事乎?程子曰:盡其道者聖人也,得失則吉凶存焉。豈特乾哉,諸卦皆然也。

朱子曰:或疑乾剛无柔,不得言中正者,不然也。天地之間,本一氣之流行而有動靜耳。以其流行之統體而言,則但謂之乾,而無所不包矣。以其動靜分之,然後有隂陽剛柔之别也。

熊南沙曰:彖傳曰性命,利貞曰性情。言命以見性之本,言情以見性之用。性為本體,情為應用。必常以性照察于情,使用不離體,體不離用,是謂性其情揮。廣韻云:動。王肅云:散。言動而散于諸卦,不但乾之六爻也。横渠所謂徧被六十四卦是巳。

朱子曰:大極本無一物,天地生物不言所利,故聖人之于功業,雖有若無,分定故也。

熊南沙曰:學者覺也,覺之則存,存故曰聚。

虞翻曰:以乾接乾,故重剛。位非二五,故不中。

孔氏疏曰:三四為人道,人下近于地,上遠乎天。九四近于天而遠于地,非人所處,故曰中不在人。

薛文清曰:從心所欲不踰矩,先天而天不違也。上律天時,後天而奉天時也。

張子曰:亢龍以位畫為言,若聖人則不失其正,何亢之有?

來矣鮮曰:龍之為物,始而潜,繼而見,中而躍,終而飛。既飛于天,至秋分又蟄而潜于淵,此知進知退,變化莫測之物也。九五飛龍在天,得時之極,乃在于此,過此則亢矣,安得无悔?惟知進知退,則无悔矣。伊尹之復政厥辟,周公之罔以寵利居成功,皆无悔也。

熊南沙曰:羣龍謂潜、見、躍、飛者。凡卦以初為足,以上為首。臨川鄒湛曰:自初至五,皆以无首而吉,上九則為首矣。能見羣龍之无首而不敢為首,故悔亡而吉。昔王介甫常欲繫用九于亢龍下,程先生不謂然也。意或疑蔡墨語,而實不然。若六爻皆變而不占悔,則六十四卦外應皆有辭,而乾、坤發凡起例不可通于它卦。盖六十二卦之變,視乾、坤尤賾,不可厭也,何獨於乾、坤發凡而遺六十二卦哉?然則蔡墨巳失易本意矣。如鄒氏所演之言,則介甫之意犂然可通。代淵述先儒云:諸爻龍皆賢人之象,君能謙下納用,則能見而為輔。上九亢龍,是不能用之者,故因以為戒。雖與鄒說小異,而皆以用九繫亢龍下。况文言明稱聖人知進退存亡于亢之下,而不别衍用九之義,則固以為一條矣。

管東溟曰:乾二五得時位之正中,作君作師,為聖人之正局。三四重剛不中,與大人利見于世者有間矣。然皆在卦中行進德脩業之事,不失為正。初在卦始,上在卦外,曰潜曰亢,皆聖人之變局也。變局不可以為訓,故夫子于中四爻皆言大人君子及時之德業,而于初則曰君子弗用,于上則曰其唯聖人乎,言亢道雖君子之所不廢,而非聖人不能用也。曰潜之為言、亢之為言者,正謂不潜不亢乃龍德之本然,而潜與亢俱當别論也。潜龍雖曰君子弗用,然而无悔。盖不亢則不至于悔,即舉世不知其為聖人,而聖人之為聖人自如也。故曰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,潜龍也。亢龍宜若君子所用,然以聖人處之,亦不免於悔。盖以亢為道,後有祖而效之者,亂臣賊子、素隱行怪之徒,將接迹於天下矣。聖人何樂乎身為之倡哉?故聖人有終身居潜地者,而无終身居亢地者,為盈不可久,亢極必反于潜也。然則時乘六龍之聖人,亢極亦反於潜乎?不然也。乘以時言,唯變所適之謂也。唯變所適,則亢非真亢,而潜亦非終潜。故曰:見羣龍无首,吉。細玩彖傳乘龍御天之旨,盖指乾坤初闢,首出御世之聖人說,是以繫於乾元之下,而結之曰: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不例六爻之旁通龍象,該着中古以後聖人之變態也。中古以後之聖人,委有真入亢地,不得不反于潜者,則所謂貴而无位,高而无民,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已。是可以亢為常,而不反于潜乎?不讀夫子潜亢二龍之傳,不可以見聖人涉衰世之苦心。聖人在淳古之世不飛,則見潜與亢則皆衰世之事也。

曰:亢龍有悔,在君道,則成湯之放桀負慙;在臣道,則伊尹之放太甲,周公之抗成王,既巳奉冕復辟,不能一日安於臣位;在師道,則孔子之成春秋,而後知世有罪我者。夫既曰聖人,何以知進而不知退?聖人與時偕極,不能復留退步也。即如湯、武之放紂、桀,周公之征管、蔡,進則勲業格天,退則置身於何地哉?聖人殆不以退无地步為悔,即進而成格天之業,後世必有假之為口實者,安得无悔?聖人亢,不以巳為天下萬世而亢;其悔,亦不以已為天下萬世而悔也。

劉養澹曰:聖人當亢即亢,不避世嫌。

王應麟曰:易之始終皆陽也,始乾之初九,終未濟之上九。

呂涇野曰:卦者,掛也。懸天地人物之理於世間,如圖畫然也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