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图讲座》·第54讲 清代的易图:胡秉虔的《卦本图考》

| 易理书籍| 2023-12-30 00:03:27| 0

胡秉虔,字伯敬,一字春乔,安徽绩溪人。嘉庆四年(1799)进士,官刑部主事,甘肃灵台知县,丹噶尔厅同知。与王引之、张惠言、姚文田为友。易学著作有《周易识小》、《卦本图考》。

  今见上海图书馆藏《卦本图考》一卷,为道光三十年(1850)钱熙辅增刻艺海珠尘本。胡氏自序是书曰:“爻主动,动则有变。乾动则变坤,坤动则变乾也。有一爻动者,如《左传》所载观之否、师之临之类。观四爻动则变否,师初爻动则变临也。至于一卦之内,两爻互易,如《彖传》所言刚柔上下者,先儒亦谓之卦变。以《系辞传》有云‘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,惟变所适’故耳。朱子云,就卦己成后用意推说,以见此为自彼来,非真先有彼卦,而后有此卦也。又云,若论伏羲画卦,则六十四卦--时俱了,虽乾坤亦无能生卦之理。若如文王、孔子之说,则纵横曲直反复相生,无所不可。又云,非是圣人合下作卦如此,只是卦成了,自然有此象。其说精矣,但谓纵横曲直反复相生无所不可,似乎说得太宽,故《本义》于卦变歌十九卦之外又有云,又自某卦某卦而来者。东牵西曳,茫无畔岸,未免启后入凭臆说经之渐。今详考诸儒之说,案之于经,是者从之。汉人解《易》,多云此本某卦,或云此卦本某,今某亦依用,遂命曰《卦本图考》云。”以此则知胡氏是书著作之宗旨。其论卦变,以一卦之内两爻互易为主,多采《周易集解》中“九家易”、荀爽、虞翻、蜀才、侯果等人之说而辩证之。

  胡氏以《乾》、《坤》为诸卦之祖,以“一阳五阴之卦”(《师》、《谦》、《豫》、《比》)来自《剥》、《复》;“一阴五阳之卦”(《同人》、《履》、《小畜》、《大有》)来自《夬》、《姤》;“三阳三阴之卦”(《归妹》、《节》、《损》、《丰》、《既济》、《贲》、《恒》、《井》、《蛊》、《渐》、《旅》、《咸》、《涣》、《未济》、《困》、《益》、《噬嗑》、《随》)来自《泰》、《否》;“四阳二阴之卦”(《讼》、《巽》、《鼎》、《大过》、《无妄》、《家人》、《离》、《丰》、《需》、《兑》、《大畜》、《睽》)来自《遁》、《大壮》、《中孚》;“四阴二阳之卦”(《明夷》、《震》、《屯》、《颐》、《升》、《解》、《坎》、《蒙》、《晋》、《艮》、《萃》、《蹇》)来自《临》、《观》、《小过》。与诸儒不同者,胡氏以“阳息坤、阴消乾,和而为中孚”、“阴消乾、阳息坤,合而为小过”。并谓虞翻、李挺之之说为非,曰:“李氏曰乾体而坤来交,虞氏谓讼四之初,恐皆非。荀氏曰两巽对合,郑氏曰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,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未,法于乾坤”、“李氏曰坤体而乾来交,虞氏谓从晋来,恐皆非。或者谓中孚二阴四阳,当自遁、大壮来,小过二阳四阴,当自临、观来。然考之卦之例,皆系两爻上下,所谓刚柔相易也。其一爻独动,如无妄、大畜、损、益者,间亦有之,从未有四爻并易者”。

  胡氏所言卦变与黄宗羲《易学象数论》卷二“卦变二”论虞翻卦变之说大同小异。(可参见胡渭《易图明辨》所列之《虞仲翔卦变图》。按,此图并非完全合于虞翻卦变说。)所不同者,是将其中所谓“变例之卦二”(《中孚》、《小过》)分别列为《乾》与《坤》之“消息”卦,而又以之为“四阳二阴”和“四阴二阳”卦之生母。(以《家人》、《兑》、《睽》自《中孚》来,以《升》、《解》、《蹇》自《小过》来。)又以《剥》、《夬》为“一阳五阴”和“一阴五阳”卦之生母。(以《师》、《谦》自《剥》来,以《同人》、《履》自《夬》来。)相比之下,虞翻以十辟卦直接变得四十卦,而以《讼》变得《中孚》,以《晋》变得《小过》,李挺之以六辟卦直变与复变得四十六卦,朱喜以十辟卦直变与复变得一百一十四卦(重复五十七卦),而胡秉虔则以《乾》与《坤》“阴阳消息”生出十二卦,又以此十二卦变得五十卦。可谓是对前儒卦变说的一次归纳与演绎。

  胡氏《卦本图考》所言卦变,以《姤》生二卦、《夬》生二卦、《遁》生六卦、《大壮》生三卦、《中孚》生三卦、《否》生九卦、《泰》生九卦、《观》生四卦、《临》生五卦、《小过》生三卦、《剥》生二卦、《复》生二卦。指名谓蜀才之说为是者,有十七卦,指名谓虞翻之说为非者,有十七卦。(“变讼初为兑”、“需上变为巽”、《中孚》“讼四之初”、《鼎》“大壮上之初”、《大过》“大壮五之初”、《家人》“遁初之四”、《革》“遁上之初”、《兑》“大壮五之三”、《睽》“大壮上之三”、《小过》“从晋来”、《升》“临初之三”、《解》“临四之初”、《坎》“乾二五之坤,于爻观上之二”、《蹇》“观上反三”、《损》“泰初之上”、“丰从噬嗑来”、《益》“否上之初”。)李鼎作所辑虞翻卦变之说是用以解经,而胡氏谓其说“恐非”,则多以是否有合于《象传》刚柔上下往来之说为标准而衡量之。如,“谓泰之初往而为上曰损”是“有往无来”,“否之上来而为初曰益”是“有来无往”,“与无妄、大畜同例,非如他卦两爻互易也”。又如以虞翻“讼变初为兑”说为非,主《履》自《夬》来,则是依据“爻云夬履贞历”,以虞翻谓“大壮上之初”得《鼎》之说为非,是因其说与《彖传》“柔进而上行,得中而应乎刚”之说不合。通观胡氏所考诸儒卦变说,虽亦多用辟卦生卦,然其说必求有合干卦爻辞与《彖传》刚柔往来之文。此种归纳与演绎则有其可取之处。卦变之说,《彖传》发其端,朱熹因“彖传或以卦变为说”,从而作《卦变图》以明之。至胡秉虔则嫌朱熹“似乎说得太宽”而著《卦本图考》以辩证之。其内容虽以辩证汉儒之说为主,然已包含辩证朱熹《卦变图》之非,所谓“图考”,实是考证《周易本义》之《卦变图》。其谓朱熹之非,曰:“《本义》于损卦言下卦上画之阳,于益卦言上卦初画之阳,皆误。盖主虞义。”其实,胡氏所谓虞翻之非,亦大多是朱熹《卦变图》之非。

  六十四卦中,六阳者一卦、六阴者一卦,一阳五阴者六卦、一阴五阳者六卦、二阳四阴者十五卦、二阴四阳者十五卦、三阴三阳者二十卦。如以辟卦论卦变,则是《乾》、《坤》交而得十辟卦,可由爻变之法以十辟卦变得其余卦。如定以爻变“法则”,以十辟卦自身“刚柔相推”,则《中孚》、《小过》二卦为“变例之卦”。胡氏归纳前儒之说,一以有合于经传之辞而立说,则是其书之特点。其以《中孚》、《小过》二卦为《乾》、《坤》“阴阳消息”之卦,则立一家之说。其后有吴翊寅者,则演绎其说而出《周易旁通反对卦变图》(见《周易消息升降爻例》)。明末有董守谕著《卦变考略》,摘引《周易集解》诸家之说,以辨朱熹说之非。清代则有胡秉虔《卦变图考》,同样摘引《周易集解》诸家之说,以辨朱熹说之非。相比之下,胡氏以虞翻之说而印证朱熹说之非,较之董氏更为有见。

  “卦变图”是易图中之一类。有以辟卦为变母者,有以乾坤为变母者。实者,任意一卦皆可作为变母而变得其余六十三卦。其变法,本《系辞》“刚柔相推,而生变化”之说则有多种。李挺之、朱熹等人本虞翻用辟卦为母之变法,邵雍则是以逻辑递变之法,以乾坤为母逆爻序而变得《先天图》六十四卦。然而,想要同《彖传》所言刚柔上下往来之说有合,其卦变结果就仅局限于几个卦而已。

  注:《卦本图考》一书今见《续修四库全书》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