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52卦-艮卦䷳艮卦为山(艮下艮上)-[清]张烈撰《读易日钞•卷五》

[清]张烈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52卦-艮卦䷳艮卦为山(艮下艮上)

【周易下经】第52卦-艮卦䷳艮卦为山(艮下艮上)-[清]張烈撰《讀易日鈔•卷五》

䷳【艮下艮上】

艮其背,不獲其身;行其庭,不見其人,无咎。

艮,止也。一陽止于二隂之上,陽自下升,極上而止也,故名艮。其象為山者,二隂本坤,今一陽跨其上,若山之隆起于地上也。且山之隆起,亦自止而不復進,亘古如一,非如草木之日升于高大也。夫艮者,止也。止之道宜何如?譬之身焉,百體皆動,惟背為止。夫人亦有所當止,如背者,理是也。世間利害得喪,是非予奪,倏忽萬端,何所憑,何所極,要歸于理焉。止矣,无可復易矣。人能心一于理,止于所當止,死心守定天理,是為艮其背。如是則其靜也,惟見一理,而其身之利害得喪不暇恤矣。不見有身,是不獲其身也。夫既艮其背而不獲其身,則其動而接事也,亦惟見一理,而于人之是非予奪亦不暇恤矣。是為行其庭除有人之地,而亦不見其人也。夫人内亂于有身之私,外怵于有人之雜,皆由其信理不定而摇蕩无主,故靜時已不能止,而動時愈不能止,以致顛拂差譌,不勝其咎也。今曰不獲其身則靜而止,行其庭不見其人則動亦止,无時而不止所當止焉,乃可以无咎也。

朱子曰:工夫全在艮其背,人多將行其庭對此句說,便不是。

又曰:此四句是說艮其背了,方能于靜時不獲其身,動時不見其人。

:不獲與不見字義不同。不獲者,只知有理,更不曉何物喚作身也。朱子曰:不獲其身,不得其身也,猶言討自己身不得。

又曰:欲出于身,人纔要一件物事,便須以身去對副他。若无所欲,則只恁地平平過,似无此身一般。

又曰:不獲其身者,但見得事之當止,不見此身之為利為害。纔將此身預其間,道理便壞了。古人所以殺身成仁,舍生取義者,只為不見此身,方能如此。

蒙引曰:必曰行其庭者,如處事之際,正衝礙著人處,亦照管他不得。如伊尹放太甲,直做前古所不敢做底事。夷、齊非武王之伐商,雖八百諸侯皆以為當伐,吾亦全不管他,直說武王不是。此皆不見人處。後世如申屠嘉之困鄧通,雖天子之寵臣不顧也。太子、親王一不下司馬門,則公車劾奏而遮留郎中令。小臣也得以妃妾之分而撤夫人之席。此等亦有不見其人意。

彖曰: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。

艮者,止也。曷言乎止?止之義兼止與行,惟其時之當然,即所當止之理也。時當止則止,是靜時之艮止也;時當行則行,是動時之艮止也。動靜不失其時,是無動與靜,而皆止于義理。如此,則一心既定,而存于靜者見義理之皎潔,現于動者見義理之輝光,其道不大光明乎?此艮止之義也。艮止之止,止于理也;時止之止,止而不進也。兩止字不同。

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上下敵應,不相與也。是以不獲其身,行其庭不見其人,无咎也。

辭曰艮其背,背即止之義。曰艮其止者,止于當止之所也。以卦體言,則上下二卦隂與隂對,陽與陽對,各有鈞敵之體相應,不互相交偶而各止其所也。若一隂一陽,則往來相與,有不得止其所者矣。夫惟各止其所,是以内不見已,外不見人,不獲其身,行其庭不見其人,无咎也。

象曰:兼山,艮;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

兩風、兩雷、兩火、兩水、兩澤,皆有相往來之理。惟前後兩山,則此為一山,彼又為一山,各止之象也。君子觀吾身各有所處之位,苟位在此而事在彼,或過或不及,皆出位也。君子必思位之所在而盡其理,以不出位為思,無往而不究心所當止焉,君子所以能止也。思不出位,即止其所也,工夫全在思。

初六,艮其趾,无咎,利永貞。

居下體之下,趾象也。隂柔才弱,性務退守,為艮其趾。量才度位而不妄動,可以无咎。夫不妄動,乃初之貞也。但隂躁不能固守,始雖不進,懼其終之或進也,故利于永守其貞。

象曰:艮其趾,未失正也。

在下而止,若疑于无能為者,然乃其正也。利永者,永此而已。

六二,艮其腓,不拯其隨,我心不快。

二當腓之處,本好動者,而居中得正,能自止其腓而不動,如此則于已得矣。但三居二上,二所隨也。而三過剛不中,以止乎上,而不能俯聽乎二。二雖中正,而體柔弱,又不能往而拯之。吾之所隨,而吾不能拯,于心安乎?故其心不快。

象曰:不拯其隨,未退聽也。

不拯其随,非獨二之過,亦由三止乎上,不肯退以聽二也。

九三,艮其限,列其夤,厲薰心。

三居上下之間,限之象也。限乃腰胯之際,是一身運動之要,不可止者也。三以過剛不中,處此于不可止者而強止焉。以運動流通之物,而強閉固執以求止,不顧其不安,則身不得屈伸,而上下判隔其夤膂,如分列為二矣。危厲之甚,至于薰躁其心而不可忍也。

象曰:艮其限,危薰心也。

限非可止而止之,是以危厲之意常薰爍其心也。求止而反至于薰心,止之時義可不精辨哉!

六四,艮其身,无咎。

以隂居隂,純乎靜者也。能止其身而不動,知其才之不可為而不為,可以无咎。

象曰:艮其身,止諸躬也。

論止之全理,兼行止動靜,至于事物各得其理,乃止也。今曰艮其身,蓋不能有治物之道,而其為止,特止諸自身而已。

六五,艮其輔,言有序,悔亡。

五、當輔之處,輔言所由出也。以隂居陽,發言不當,宜有悔矣。然得中道,能慎止其輔而不妄動,則出言有序,淺深疾徐各得其條理,而妄發之悔亡矣。

象曰:艮其輔,以中正也。【正字羨文】,

五之所以能艮輔,以其中道也。時語則語,時默則默,是為艮輔。

上九,敦艮,吉。

止道至難。心本動物,而外感多端,欲止而不寜,暫止而終失,無如此心何。上九以陽剛居止極,陽剛則力堅定,止極則不動摇,能敦厚于止,積久力深,物莫能撼者也。止道至此成矣,吉。

象曰:敦艮之吉,以厚終也。

敦艮者,人之止難于久終,故節或移于晚,守或失于終,事或廢于久,人之同患也。君子之德,則至終而力愈厚,能厚于終,所以為敦艮而能吉也。不終其德,則自貽凶悔耳。

雲峰胡氏曰:震以下一爻為主,故九四在上卦之下而未光,不如在下卦之下者之致福。艮以上一爻為主,故九三在下卦之上而薰心,不如在上卦之上者之厚終。艮之在上體者,凡八卦而皆吉,人可不厚于終哉!

讀易日鈔卷五

<經部,易類,讀易日鈔>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