䷥【兑下离上】
暌:小事吉。
暌,情乖而迹異也。上火下澤,一炎上,一潤下,性相違異。中女少女雖同居,而將來各嫁,志不同歸,故名暌。夫成大事者,在于得人心,豫之建侯行師是也。今人心乖異,大事不可舉矣。然卦有内說外明之德,人心雖乖,而我心和悦,不與人之乖者相激。且人心既乖,而我明于事理,能達其情而用之,悦德與明德相麗,是有善處之德也。又卦變自離䷝來者,柔進居三;自中孚䷼來者,柔進居五;自家人䷤來者,兼之柔而得進,有可行之機也。六五得中,而下應九二之剛,已有中德,而所應得人,亦可行之資也。故大事雖不可舉,然小事之无甚賴于衆力恊同者,猶可為也。小事吉,
彖曰:暌,火動而上,澤動而下,二女同居,其志不同行。
卦名暌者,以卦象火澤異性,中女、少女又志不同行,故為暌。
說而麗乎明,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是以小事吉。
暌又何以小事吉?以卦德、卦變、卦體之善,是以小事吉。
天地暌而其事同也,男女暌而其志通也,萬物暌而其事類也。暌之時用大矣哉!
然暌雖止于小事吉,而天地人物皆有不得不暌、不可不暌者,則暌之用甚大也。天高地下暌矣,而施生化育之事則同;男女異質暌矣,而倡隨相求之志則通;萬物散殊暌矣,而此感彼應、交資互用之事則不類者。合而為類,天地人物暌未有不合,不暌亦未有能合者也。暌之為時用,豈不大矣哉!
象曰:上火下澤,暌;君子以同而異。
二隂同體,而炎上趨下之性不同,是同中有異也。君子處世,亦有同中之異焉。《程傳》曰:君子于大同之中而知所當異,蓋于彝秉則同矣,于世俗之失則異也。不能大同者,亂常拂理之人;不能獨異者,隨俗習非之人也。要在同而能異耳。中庸曰和而不流是也。
蒙引曰:大體皆同,而中間却自有異處,重在異字。蓋此就暌卦言也。
初九,悔亡。喪馬,勿逐自復。見惡人,无咎。
乖異之時,至為難處。初、上无正應,孤立无與,有悔矣。然九四本不相應,因當暌之時,同德相求,我需彼,彼亦需我,自然相合,悔可亡也。悔亡之象,如先喪其馬,无可恃以行,乃不待求逐,而馬自復可資以行矣。但暌乖之時,人心叵測,同德者固宜相資,匪類者亦不宜拒,必見惡人,則我无致患之咎。《程傳》曰:當暌之時,雖同德相與,然小人乖異者至衆,若棄絶之,不幾盡天下以仇君子乎?又安能化不善而使之合?古聖人所以化姦凶為良善,革讐敵為臣民者,由弗絶也。
中溪張氏曰:見者,遇而弗絶之辭,非必欲見之也。
象曰:見惡人,以辟咎也。
見惡人非怵于惡人之勢,亦非希合惡人之心,蓋拒惡太嚴,激而成亂,皆我咎也。君子知辟免于咎而已,無邪心也。
九二,遇主于巷,无咎。
二五隂陽相應,宜相遇者也。然當暌時,隂陽相應之道衰,而剛柔相戾之意勝,則未免于乖異矣。夫二五臣主之象也,君臣之義不可解,主雖失于下交,臣不可甘于自外,苟不曲求所以遇主,則咎不在上而在我,故必委曲相求而得會遇,如遇主于巷焉,乃无咎。
象曰:遇主于巷,未失道也。
求之太勤,似于為邪,然本其正應處,不可解之分,自宜如是,未為失道也。故二之于巷,至性之不可已,天理人倫之至也。
六三,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,无初有終。
本與上九相應,乃居二、四二陽之間,二從後而曳之,求與之合也。四復從前而掣之,亦欲與之合也。見其輿之曳,牛之掣,而前却未定也。夫三既與上應,而曳掣二、四之間,上能不疑乎?況上以極剛,處暌極之地,猜狠方深,遂將輿中之人而重傷之,天且劓焉。此三象,是其初之不合无初也。然邪不勝正,全无是事者,其事必白,空有是疑者,其疑必消,故終必至于合而有終。蓋始以形迹之疑被傷,而心本无他,卒以得白也。
象曰:見輿曳,位不當也;无初有終,遇剛也。
輿曳牛掣,以其位不當居二陽之間也。无初而有終,則終與上九之心相遇合也。《程傳》曰:不正而合,未有久而不離者也。合以正道,自无終暌之理,故賢者順理而安行,智者知幾而固守。
九四,暌孤,遇元夫,交孚,厲,无咎。
九四陽剛,无隂柔以為應,是无所合而孤立也。然初九陽剛,元善之士也,四遇之而與之交孚焉,則同德相與,暌者合矣。然當暌之時,易離難合,必以危厲處之,乃可終合而无咎。
象曰:交孚无咎,志行也。
以陽剛之才,而至誠相輔,何所不濟?二陽救暌之志得行,是為无咎。不然,濟暌之責,咎歸已矣。
六五,悔亡。厥宗噬膚,往何咎?
當暌之時,居體不正,或所據非其地,或所為乖其方,有悔矣。然以柔中應九二,則悔可亡,何也?時之方暌,既有彼此相求之勢,而五之柔中,又有虚已下賢之誠,吾見其與二之合也。若噬膚之易,以此而往,尚何暌異之咎?此所以為悔亡也。
象曰:厥宗噬膚,往有慶也。
厥宗噬膚,是正所謂得中而應乎剛者。以此而往,真可救人心之暌,而貽福慶于天下也。
上九,暌孤,見豕負塗,載鬼一車,先張之弧,後說之弧,匪寇婚媾,往遇雨則吉。
本與三應,不孤也。然六三為二陽所制,而上以剛處明極暌極之地,明極則過察而多疑,暌極則拂戾而難合,故猜狠乖暌,而孤立无與也。六三本非汚也,而上見以為汚,如豕之負塗。六三之合于二陽,本无是事也,而上見以為有,如見載鬼一車。于是先張弧而射之,欲害之矣,後漸覺其无是也,乃說之弧而不射,後乃益知六三非宼,而實婚媾之親也。由是而往,遂隂陽遇合而吉矣。
象曰:遇雨之吉,羣疑亡也。
暌孤之先,所疑不一,皆若實有,至其後而羣疑乃盡消亡焉,所以為遇雨之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