䷒【兑下坤上】
臨:元亨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
臨,進而凌逼于物也。彼雖衆,此雖寡,然此勢方進,彼勢方退,此氣方盛,彼氣方衰,寡者纔進而衆皆引退,其氣足以逼之也。此卦二陽浸長以逼于隂,雖心不逼而勢已逼之,故名臨,十二月之卦也。陽道方通,陽道本正,況卦有說而順,剛中而應之善,皆亨道,皆貞道也。故其占當得大亨,而宜固守其悦,順剛中之正也。雖然,隂陽消長,循環甚速,方今二陽浸長,固為盛矣。至于八閲月之後,則亦二隂浸長而為遯,是為有凶。人第知今日有浸長之樂,而不知後隂亦有浸長之日也,可无慮乎?
彖曰:臨,剛浸而長。
卦名為臨者,以卦體剛,浸漸而長也。
說而順,剛中而應。
況卦德說而順,雖處剛長之時,而无急于逼物之心,内和悦而不激,外順理而不乖。卦體九二剛中而應乎六五,雖當剛長之時,而不過用其剛,且有助于上。凡此又皆卦之善也。
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
當剛長之時,而又有此善,是原有亨道正道也。故既許以大亨,而尤必以正者處臨之,不可不正,此天理之當然也。天之大惟一正,人而不正,是棄天之道,自絶于天者也,又何元亨之有?
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據今則為方長,然距二隂之遯僅八月耳,消亦不久也,可不備歟?
象曰:澤上有地,臨。君子以教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
地臨于澤,上臨下之象也。君子臨民之道,有貴乎教之者,非第訓約之而已,其董戒成就之思,無所不至,如澤之浸潤而深洽也。有貴乎保之者,其所愛護不可以有限,必容受包含,普皆保之,无復疆域之隔,如地之廣承而生聚也。二者臨道備矣。
初九,咸臨,貞吉。
咸,徧也,皆也。二陽浸長,舉羣隂而徧,皆臨逼之。蓋方長之勢寡,足以逼衆也。然初九又得正,不亂于小人之羣,亦不至為已甚之行,適合處臨之正,而陽道自此獲伸矣。貞吉。
象曰:咸臨貞吉,志行正也。
咸臨則其勢盛,勢盛將不顧理。初之貞吉,則志在行正,非倚勢者。
九二,咸臨,吉,无不利。
亦如初之咸臨,初得正而二得中,其勢且又進矣,故吉无不利。初、二之咸臨,皆以其勢言也。貞吉,吉无不利,又自初、二之德斷之。
象曰:咸臨,吉,无不利,未順命也。
咸臨而能吉无不利者,羣隂恃其衆,未即肯順天命以遜君子也。此不可過剛,故必如二之剛中,乃能吉无不利。
六三,甘臨,无攸利。既憂之,无咎。
居下之上,下臨乎陽,懼其見逼,而甘媚以臨之。彼之所疾者隂邪,所好者剛正而已,豈甘能動之?故无攸利。然能憂而改之,自變為陽類,則為泰之九三,方同升之可慶,寧有咎乎?蓋君子處已也嚴,故不受不正之媚;樂善也寛,故不治既憂之人。為三者,徒以隂術悦之无益,不若實改從善也。
象曰:甘臨,位不當也。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甘臨之術,不中正者所為也。既憂而改之,則先暫有咎,後歸无咎,咎不長也。
六四,至臨,无咎。
以順正之人,得初九正應而與之,宜其親密懇至而无間也。夫與人相臨,而貌合情疎,咎莫大矣。四則臨之至。
雲峰胡氏曰:六四,坤、兌之間,地附澤,澤依地,相臨之至也。
象曰: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不正之人,情无定實,四柔而得正,故與初相臨之至。
六五,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
五居尊位,所臨甚廣,而柔中虚已,以應九二,不自任而用人智之事也。以知為臨,是大君之所宜者,吉可知矣。蓋曰大君,則所臨不一,而區區自用其耳目,甚非所宜,故任賢為宜。
象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
謂之宜者,蓋天理適中之處,行乎中道,是謂之宜。五有中德,故能任賢以合宜。
上六,敦臨,吉,无咎。
處臨之終,積久無間,敦厚于臨者也。相臨患于情薄,則意乖勢離,不免于凶,皆已之咎。敦厚則吉,无咎也。
象曰:敦臨之吉,志在内也。
上之所欲臨者,内之二陽,其志專在于是,不可他移,是以為敦臨。聖人于隨上臨上,皆示誠確之義。人之相與,貴信厚而惡浮薄如此。
按:初二之臨陽臨隂,同卦名臨逼之義。餘四爻皆上臨下之義,與卦不同。
讀易日鈔卷二
<經部,易類,讀易日鈔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