䷎【艮下坤上】
謙:亨,君子有終。
謙者,有而不居之義。太虚中本無一物,德業勲名于我何有?天地生萬物而不言所利,聖人德極今古而望道未見,蓋有則實有,居則无可居也。《程傳》曰:達理故樂天而不競,内充故退讓而不矜。此足知謙道之深矣。此卦内止則其心收歛,外順則其行卑恭,謙之意也。以山之高而屈于地之至卑之下,謙之象也,故名謙。人能謙則德日盛,業日廣,无行而不通,有亨道也。且其先雖自屈于人,而其終則光輝盛大,人自不得而掩之,此君子所以獨能有終也。小人始雖虛矜傲物,終豈免于敗辱以貽笑哉?
彖曰:謙,亨。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
謙之所以亨者,蓋謙則必亨也。試觀之天地,天雖居上,而其氣常下降以濟萬物,此天之謙也。惟其下濟,故生成萬物,化育如此之光明,此非亨乎?地之位則屈于下,德則順乎天,如是之卑,此地之謙也。惟卑,故能承天時行,以其氣上交于天,此又非亨乎?蓋非下濟則不能光明,非卑則不能上行。抑下濟即能光明,卑即能上行,皆其道之自然,不可強也。天地如是,則人之謙而必亨可知矣。
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
然則所謂君子有終者,不又可推廣其理乎?今合觀天地神人之道,各取一盈者、一謙者而並較之,盈者之後究竟何如,謙者之後究竟何如,則謙之有終可知矣。天道則虧盈而益謙也,如日没則升,中則昃,月晦則生,望則縮也。地道則變盈而流謙也,盈滿者傾變而反陷,卑下者流注而益增也。鬼神則害盈而福謙也,盛必衰,歛必發,侈必災,謹必泰也。人道則惡盈而好謙也,傲物取怨,虚已人悦也。凡此皆其道之自然,非有心使之也。甚矣,謙之善也!以是居尊,則其德愈光顯;以是居卑,則位雖下而德莫可踰。何則?以人好之也。可見始雖自屈,而終至于光不可踰,信乎君子之有終也。
象曰:地中有山,謙;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
主山而言,則山屈而止于地之下也;主地而言,則見以地之卑而藴山之高。内充而外歉,謙象也。君子觀天下之物,有過多,有過寡,何其不平?故裒去其多者,增益其寡者,所以稱物之宜而平其施,使天下之物各得均平,而無偏多偏寡之患。此則非獨君子一身之謙,所以治一世而使之謙也。
初六,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柔能謙矣,又處至下,謙而又謙,是君子之行也。自處至謙,衆所共與,居後不爭,不犯于難,用之涉大川且吉,况平常乎?
象曰: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
人之氣易于自高,雖降之猶不自勝。所貴日以卑下之道馴養其心,乃能漸至調順,卑以自牧。故一謙不足,必取乎謙謙。
六二,鳴謙,貞吉。
柔順能謙,中正則善用其謙。謙德之盛,積于中而發于外,人皆稱之,鳴謙之象。積久自聞,未嘗干譽,貞也;名實既符,志行可達,吉也。
象曰:鳴謙貞吉,中心得也。
二之鳴謙,蓋其心有不如是而不可者,乃中心所自得,初非求聞于外也,此其謂之貞吉。
九三,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
剛正之才,能建功業,居下之上,其位高。卦惟一陽,上下所歸,其任重。合此三者,有功勞矣。勞而能謙,君子所以有終,何吉如之!
象曰:勞謙君子,萬民服也。
不曰功而曰勞,蓋有功之人,拮据焦苦,獨為勞瘁,惟其勞最易怨望。今勞而能謙,萬民所以不惟感其功,且實心服其德也。夫謙而使萬民服,正所謂尊而光者,故曰有終。
六四,无不利,撝謙。
柔而得正,上而能下,有謙德矣,何所不利?然九三有大勞而已,居其上,彼雖不爭,已則何安?更當發揮其謙,以示不敢自安之意。蓋四本有謙心,特隂柔收歛,故欲其揮布于外,所處應然耳。
象曰:无不利,撝謙,不違則也。
謙有所宜施,故撝。謙雖似過,然處九三之上,理合如此,不為違則也。則者,天理當行之節限。四之謙,正以過為則者也。
六五,不富以其鄰,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
以柔居尊,在上能謙,從之者衆,不富以其鄰之象。猶有不服者,則不可專執柔德。况人之從我者衆,率以侵伐,宜矣。然居尊能謙,而從之者衆,則他事亦无不利,豈獨侵伐也?
象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
聖人慮後世有觀此象而妄動干戈者,故易侵伐而言征。征者,上伐下,禁暴亂,整名分,以正行之也。
上六,鳴謙,利用行師,征邑國。
謙極有聞,亦為鳴謙,衆之所與,故利行師。然柔而無位,僅可以征已之邑國而已。坤為地,為衆,故凡坤象多言邑國,言師。
象曰:鳴謙,志未得也。可用行師,征邑國也。
上雖鳴謙,然柔則才不足,无位則力不足,故人或未從,志有未得,而至于行師也。然其可用行師,則亦征邑國耳,能如五之遠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