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4卦-复卦䷗地雷复卦(震下坤上)-[清]王又朴撰《易翼述信•卷五》

[清]王又朴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24卦-复卦䷗地雷复卦(震下坤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24卦-复卦䷗地雷复卦(震下坤上)-(清)王又樸撰《易翼述信•卷五》

䷗【震下坤上】

復:亨。出入无疾,朋來无咎。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。利有攸往。

○彖曰:復,亨,剛反,動而以順行。是以出入无疾,朋來无咎。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,天行也。利有攸往,剛長也。復,其見天地之心乎!

復為一陽初反,宜曰元矣。而卦詞止繫之以亨者,蓋言元則似為陽所特始,而非已往而復反之義。以為大亨,則合全卦論之,一陽甚微而羣隂猶盛,非如臨之陽剛浸長也。故《程傳》謂漸長盛而亨通,不如合訂以陽氣宣通為言確當。剛反言其始,剛長言其終。動而以順行,合訂以為即孟子所謂勿忘勿助。旡疾言不為紛華所奪,朋來无咎言擴充而衆善日長,俱有意味。七日來復,從來皆以歷六隂月至建子之月為七月。易月言日者,幸陽之復也。竊以天時計之,凡十四日有餘即交一節氣,則七日正當節氣之中,天地之呼吸一易。而醫家於寒症輒以七日得汗為期,義即引此。又凡人日有過舉,一至夜間及平旦未有不悔,計亦七閱其時矣。故雖甚惡之人,至七日其善心必生,此即來復之說也。復其見天地之心,

程子曰: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,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。觀此則知周子太極圖說主靜立人極者,程子不出以示人,而特標出一敬字之故也。

象曰:雷在地中,復;先王以至日閉關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

雷在地中,與澤中有雷不同。隨言澤中有雷,見澤上已無雷也。此言雷不在地上,而雷已在地中也。一則以有見無,一則以在知復。

初九,不遠復,无祗悔,元吉。

○象曰:不遠之復,以修身也。

初變全坤,坤先迷後,得主者也。故不遠復,旡祗悔,與旡悔不同。合訂說甚確。觀夫子繫詞所言,則知行先後較然矣。而陽明何謂行先于知乎?

六二:休復,吉

○象曰:休復之吉,以下仁也。

二變臨震動,遇兌說,故曰休復。休復者,以下之初爻為仁,而近比之,則得其觀摩誘掖之助而已,不勞焉,故休。觀夫子以事賢友仁答子貢之問仁,是已。說者皆謂下仁為二之下乎初,然畫卦雖自初至上,但皆以在上者為上,在下者為下,無以二為下,以初為上者,不應于此又變例也。

六三,頻復,厲,无咎

○象曰:頻復之厲,義无咎也。

三變明夷,震遇離,震動離麗,時動時麗。又六三與剛相間,是復有間也,故曰頻復。頻復則頻失,其有過多矣。但復之為義,失乃有復,不失何復?故不患失而患不復,雖有咎而于義无咎也。人豈盡能為不遠之復?屢失屢復,正下學循習體驗之語。見失者其德已日進,悔過者其咎已日寡。旡知者往往摘人之過失以病人,而舍其悔過,救失于不取,則一失而不復者,雖自謂無過,吾知于義為有咎矣說本張仲誠】。

六四:中行獨復,

○象曰:中行獨復,以從道也。

四變全震,震為大塗,行至中途而獨反也。蓋四與初應,夫遥相感應而能復者,獨六四一爻為然,非衆皆不復而四獨復也說亦本仲誠張氏】。

六五:敦復,无悔,

○象曰:敦復无悔,中以自考也。

五變屯,坤為厚德,遇坎之中堅,又險艱而得復,故曰敦復。

合訂曰:凡卦爻言无悔者,在吉凶之間,惟復卦不然。有復前之悔,悔而後復,非不遠之復也。有復後之悔,復而又悔,非敦於復者也。初惟不遠復,故无祗悔。五惟敦復,故无悔。說甚精。

竊按:中以自考,蓋以中道自考,純是學問事,謂為天質之美者非。

上六:迷復,凶,有災眚。用行師,終有大敗,以其國君凶,至于十年不克征

○象曰:迷復之凶,反君道也。

上變頤,坤遇艮,坤為先迷,艮為徑路,上則路之窮也。又下妄動而上安止,故曰迷復。夫帝出乎震,艮則為反震,故傳曰反君道。

安溪李氏曰:一陽為復之主,故近之應之者,休復者也;背之遠之者,頻復、迷復者也。休美于獨,迷甚于頻,以遠近為等也。五于初非應與,而曰旡悔,與剝之六二爻義異者,以剝、復卦義異也。剝則諸爻皆剝,其有不剝者,應與于陽也。復則諸爻皆復,其有不復者,去陽獨遠也。五有中德,故可以自考而旡悔。

又曰:處復時則中德可以自成,處剝時必有應與乃善。剝之二未有與,故不免于凶,時不同故也。

又曰:夫所謂天地之心者,道心也。一陽在内而甚眇,故道心微;羣隂在外而甚盛,故人心危。惟精惟一,則微者著矣。有不善未嘗不知,精也;知之未嘗復行,一也。其殆庶幾乎,言能著其微也,初之不遠復是也。允執厥中,則危者安矣。作德日休者,安也。敦厚不遷者,安也。以其得中故也,二五之休復、敦復是也。未能遏人欲則甚危,然遏之而不能即絶也。三與陽相背而處動體之極,故雖復而厲言其危也。未能存天理則甚微,然存之而未必即著也。四與陽相應而處于羣隂之中,故雖復而獨言其微也。天理滅而人欲肆,則微者愈微矣,危者愈危矣。微故有迷復之凶,危故有災眚之及。用師則大敗,無以勝人欲之強也。凶及于國君,無以安主宰之位也。至于十年不克征,又何望于七日之來哉?雖然,此皆心之失其職爾。若心得其職,則以之克己而必勝天,君泰而百體從令矣,又何敗亡之凶之有?故其傳曰:反君道也。

安溪之說休復、敦復,與合訂少異,當參看,各有精義,不可偏廢也。然安溪雖以休復、敦復為安,乃又曰休美于獨,不曰休美于不遠復者,則亦未嘗即以休復、敦復為自然之聖也。竊以性之者之聖,無復之可言者也。旣曰復矣,而不遠復者,過而不至于過;休復者,有所待而後興;敦復者,改過而不復有過。蓋即其易復而曰安,即其不遷而曰安,非必遽謂其為自然之安也。獨以三爻為背,初不若張說間字為確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