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[清]王又朴撰《易翼述信•卷二》

[清]王又朴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0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(清)王又樸撰《易翼述信•卷二》

䷁【坤下坤上】

坤。元亨,利牝馬之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,主利。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,安貞吉。

彖曰: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坤厚載物,德合旡疆,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牝馬地類,行地旡疆,柔順利貞。君子攸行,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;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安貞之吉,應地旡疆。

象曰: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
卦辭歷來皆以利牝馬之貞作一句讀,竊疑乾坤二純卦,夫子以天地象之。夫天地之大一也,則此元亨利貞四字在此二卦,必遵夫子作四德方是,未有天備四德而地缺其一者也。應於元絶句、亨絶句、利絶句、牝馬之貞絶句,乃元亨利三德皆與乾同,獨貞謂為牝馬之貞者,以四時觀之,元屬春,亨屬夏,利屬秋,當此之時,皆有陽在焉,謂為坤順乾以為元、以為亨、以為利可也。至于貞則屬冬建亥之月,純隂无陽,似乎坤獨有其貞也者,故特下一牝馬字,不讀夫子之大象所謂地勢坤乎?又不讀夫子彖傳所謂牝馬地類,行地旡疆乎?夫乾之健以言其氣也,氣則渾然者爾,故其才其占止此元亨利貞四字圓滿具足,此外再著不得一箇字。若夫坤則有形跡可言矣,其元其亨其利昭然在人耳目,至貞之時則有形者化,有跡者滅,不可得而見也,不得而見將其勢不已歇乎?乃化者復育,滅者復生,然其所育所生謂即其所化所滅者不得也,形則已易也,其所育所生謂非即其所化所滅者亦不得也,氣則猶傳也,形已易則不得以形言,氣猶傳而已賦於形又不得以氣言,是故曰地勢坤也。惟其曰地勢也,故曰牝馬之貞,蓋牝馬随牡以行,牡之所至牝亦至之,地之順天以左旋實相類焉。夫天地之形如鳥之卵,氣化所運,未有轉其殻内之青而不轉其青内之黃者,天之行旣健而不息,而地處天之中,其勢亦不得不行,其行之勢亦不得不與天同其不息。是非地之能行也,有所以行乎地者。所以行者旣健,則所行者自旡疆矣。然何以不言他物,而必取義于馬?且曰牝馬者,蓋乾為馬也。馬之貞,則惟乾為能貞矣,而牝馬又順乎牡者也。牝馬之貞,則乾貞而坤亦貞矣。是則坤順天以為元亨利者,而亦順天以為貞,並未嘗獨有其貞也。然又不可曰牝馬之元亨利貞也,故止言牝馬之貞,而可以例矣。夫夫子于乾曰行健,曰不息,今于坤亦曰行地,曰旡疆,不幾混而同之乎?蓋乾不能以旡坤,坤亦不能以旡乾也。乾而旡坤,則元亨利貞著於何所?坤而旡乾,則元亨利貞憑何主持?然則乾坤一而二,二而一者矣。夫乾坤旣合為一,而必分為二卦者,蓋其德雖同,而其性則異。故以才言,則剛者乾而柔者坤;以情言,則動者乾而静者坤;以定體言,則天為乾而地為坤;以人事言,則父乾而母坤,君乾而臣坤,夫乾而妻坤;以治言,則堯舜乾而禹湯坤,文王乾而武周坤也;以學言,則孔顔乾而曾孟坤,周與大程乾而伊川朱子坤也。得於性者異,而德之所成則同矣。或必以牝馬之行地為言,試問牝馬如何能行地无疆?以无疆為東西南北之寥廓耶?則陵谷川澤,凡牝牡馬皆不能行也。以无疆為終古如斯,而牝馬生生不已為取其能歷久耶?則大地之上,羽毛鱗介之物,未有不生生不已者,何以獨取乎牝馬?此其說之必不可通者。世之學人,萬勿昏昏讀遇。

菽園雜記曰:牝馬受胎後,牡者近身,則以蹄觸之。易稱牝馬之貞者以此。殆所謂從一而終乎?故彖曰安貞吉也。乾坤同有是元亨利貞之德,乃乾於四字之外旡餘辭,坤則曰利牝馬之貞,下又言利,又言貞,不勝其詞之繁者,何也?蓋元亨利牝馬之貞,言坤之德,卦之體也。以下占詞,卦之用也。先迷後得主,執事也。得朋喪朋,與人也。安貞,持已也。且坤旡成而代有終,得主則輔主以有為,君之元亨,即臣之元亨矣。得朋喪朋,則朋輔主以有為,朋之元亨,亦已之元亨矣。故不復言元亨,而止再言利言貞也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主,利十一字為句。

合訂曰:牡者,牝之主也。主未往而臣先焉,岐路茫茫,欲往何之?失主而迷也。主往而臣後焉,亦步亦趨,利有攸往,得主而利也。主何以得?後之斯得之矣。後之者,主之也。身主之,心即主之。念兹在兹,知有主而不知有他也。

又曰:文圖西南,巽、離、坤、兌,隂方也。東北,乾、坎、艮、震,陽方也。賢人隱於草野,羅而致之,使拔茅連茹而征,是得朋于西南也。旣已同升于朝,則君之臣也,非我朋也,是喪朋於東北也。說冣精當。得未曾有安貞,《本義》作安於貞,似於永貞有礙,合訂作順字解。蓋此占辭,已屬人事,與上牝馬之貞,亦不嫌複。彖傳於元曰順承天,於亨曰合无疆,蓋因卦辭未

明出坤之元亨,即乾之元亨,故特指而言之。至利貞,則已言得主,而利與牝馬之貞矣。故不必再贅,而但贊其柔順焉。先儒蓋見彖傳牝馬四語,遂以卦詞利牝馬之貞為一句。果如是,則何不曰利柔順貞,而必曰柔順利貞乎?竊以利貞二德,順而相似。蓋一利即貞,如四時一收歛,即閉藏果木;一成實,即墜落人事;一有宜不宜,即成其所宜行,而不成其所不宜行。故易各卦于利貞二字恒相連。傳三言旡疆,初言天,繼言地,終言人事。无疆即不息也。大象於乾曰天行,於坤曰地勢。蓋天為氣,而地有形。乾坤者,天地之德也。夫積氣為天,而行夫氣者則乾;成形為地,而成其形之勢者則坤。故健不曰天氣,而曰天行;坤不曰地形,而曰地勢也。

初六:復霜,堅氷至。

象曰:復霜堅氷,隂始凝也。馴致其道,至堅氷也。

《本義》曰:按魏志作初六復霜,今當從之。

初變復,遇震為足,故曰復為雷之奮,為大塗。奮於大塗,則有復霜堅氷之意。《本義》曰:馴,順習也。孔氏曰:若鳥獸馴狎然。言順其隂柔之道,習而不已,乃至堅氷也。來註曰:馴致其道,似就隂順陽而言。陽初入則復霜,隂始凝而順陽于始;陽久入則堅氷,隂堅凝以順陽於終【附見】。

乾言雲雨,陽和之氣;坤言氷霜,嚴凝之氣。霜而曰履,實實要在踐復上承受這箇霜。履得霜,則由此而氷,氷而堅,吾之操履與之俱極其至矣。隂德妙于凝,有凝結、凝定二義。不凝如何成得氷霜?不凝如何喚做順?如草木之實,箇箇結得堅凝,聚那全陽之氣在其中,方是活種會發生。凝稍不堅,便旡生意。臣事君,子事父,妻事夫,徹骨髓為忠、為孝、為節,俱有那氷心在。曰馴致不過,凝之極也。人生天地,止為有那氷霜之履在,故確乎不拔。不能履霜而能雲雨,旡之矣。

:此似與程、朱諸儒說異。然玩夫子彖傳、文言,其贊坤也,總只一箇順字。夫所謂順者,乃陽行而隂即随之以行,故來註曰:陽初入則復霜而順陽于始,陽久入則堅氷以順陽于終。蓋此爻變復,而復之反對為姤。姤,五月卦也。

用六。刁氏曰:一隂始生,便有凝意,以其由發散而翕聚也。此時隂氣在下,催逼上陽氣來,故天道越炎熱了。然驗之井泉則已寒,故雖堅氷之時甚遠,而聖人已見微知著。若云初凍,則坤之十月矣,豈待智者而知之哉?據此說觀之,則十月之時,一陽始生,漸逼隂氣上來。隂氣若不順以退聼,則必逆而與戰,如何能結得霜與氷來?惟其能凝,因以知其能順;惟其凝之堅,因以知其順之至。順者,地道之光者也,故此曰馴致其道。而上爻曰其道窮,坤之地道,即如乾之天則。若如常說,則不過由履霜而漸致堅氷耳,曷以云其道而馴致之哉?

六二,直方大,不習无不利。象曰: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不習无不利,地道光也。

二變師,遇坎師,大人吉,故曰直方大。六二中正,中故直,正故方。

雙峰胡氏曰:地之生物也,藏於中者,畢逹於外,而无所囬隱,此可見其直。其成物也,洪纎高下,飛潛動植,随物賦形,而各有定分,此可見其方。若其大,則地之無不持載,固不待言而可見矣。

爾瞻葉氏曰:六二之動,方矣。然由其存於内者直,是以見于外者方也。庸成

陸氏曰:直者,順之極也。稍不順,即枉如其直以出之,則方直。方故大,不習者,大而化也。化故光,地道含萬物而化光。

子瞻蘇氏曰:夫有習而利,則利止於所習矣。

折中曰:順天理之自然,而無所增加造設於其間,故曰不習无不利。習者,重習也,乃增加造設之意。不習无不利,即所謂坤以簡能者是也。若以不習為無藉於學,則所謂敬以直内,義以方外者,豈無所用共心哉?

用六,刁氏曰:乾以美利利天下,不言所利;坤以美利利天下,不習所利。地道其著於此乎?

又曰:初爻言道,戒其馴;上爻言道,戒其竆。二之道盡善,故贊其光。

安溪李氏曰:乾五為卦主,故五獨言天德;坤二亦為卦主,故二獨言地道。

:此數說皆極精確可味。

六三: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,无成有終。象曰:含章可貞,以時發也。或從王事,知光大也。

三變謙,遇艮之篤實輝光,章象。艮止,含象。本氣三陽位而隂居之,故曰含章也。

用六,刁氏曰:三不中正,本非可貞也。韜晦章美,故可貞耳。居上卦之下,從王象。居下卦之終,无成有終象。不居成功,自含章來。克終臣職,自可貞來。庸成,

陸氏曰:无成有終,非始雖無成,而後必有終也。無成即於有終處見之,其不敢成者,正其代君以終事而不為始也。是即安于後,得主利之貞者與?

《程傳》惟其知之光大,故能含晦。淺暗之人有善,惟恐人之不知,豈能含章數語?東萊呂氏極贊其有味知言哉!

安溪李氏曰:言含章者,非終不發也,乃以時而發耳。或從王事,即其時發者也。

雲峰胡氏曰:陽主進,隂主退。乾九三陽居陽,故曰乾乾,其德主乎進也。坤六四隂居隂,故曰括囊,其位主乎退也。乾九四陽居隂,坤六三隂居陽,故皆曰或,進退未定之際也。特其退也,曰在淵,曰含章,唯進則皆曰或,聖人不欲人之急於進也如此。三多凶,故聖人首于乾坤之第三爻,其辭獨詳焉。

六四:括囊,无咎无譽。象曰:括囊无咎,慎不害也。

四變豫,遇震之懼,故有括囊慎密之意矣。

鮮來氏曰:坤為囊,隂虚能受囊之象也。括,結囊口也。四變而奇,居下卦之上,結囊之象也。四近君多懼,譽則有專美之嫌,咎則有敗事之累,惟晦藏其智,无咎无譽,則不害矣。

朱子曰:凡得此爻,在位者便當去,未仕者便當隱。廬陵胡氏謂為極有功于易,蓋隱忍容悦,乃小人全身竊位之智,非括囊之義也。

按:含章、括囊,皆以韜晦不露為義。然含則有時而發,三以隂居陽,静中有動也。括則無時可出,四以隂居隂,静而无動也。庸成

陸氏曰:陽宜在上,故乾以初為無用之地。隂宜在下,故坤以四為無用之地。曰潛曰括,其乾坤之妙用,所居無事,而根柢是者與?

隆山李氏曰:譽者,咎之招也。六四之所以无咎者,以其无譽也。

按:此故象止言无咎,而不及无譽歟?

六五:黄裳,元吉。象曰:黄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
五變比,遇坎比三,不寧方來,以上下應,故有黄裳元之象。黄中色,裳下飾,坤土故黄,圖書皆以土之五數居中也。裳本下,何以象五?蓋五位尊,而以六之卑居之,所謂闇然之章,不顯之文也。元者,坤之所以資生,文言所謂暢于四支,發于事業,皆根於此,即本立而道生者也。象傳文在中,實疏明此三字之義。即子服惠伯之告南蒯,亦分三事。先儒多以元吉二字合說,謂如大吉大利之類,殊誤。又坤全體皆順德,而以黄裳分中順者,亦非。

按:《程傳》作聖人示戒,並舉羿、莽、媧、武之事。隆山李氏謂坤六爻皆臣道,而以臯、夔、稷、契為言。縉雲馮氏又執百官總已以聼冢宰之義,謂以人臣而行君事,如伊、周、霍光所為。焦氏又引周官注及詩綠衣黄裳之喻,獨取象於后。然朱子謂程說云:此爻何曾有這義?又云:不遇是說在上之人,能盡柔順之道。黄中色,裳是下體之服,能似這箇,則旡不吉。云云。蓋易只是箇象,不必指定是說何人何事,此為得之也。

上六:龍戰于野,其血玄黄。象曰:龍戰于野,其道窮也。

上變剝,遇艮本有陽,而隂盛極為隂。剝陽本无陽,而變陽則為龍之來戰。龍,陽也。於野,上在卦外也。爻至上而極,又遇艮止,故曰窮也。其血玄黄,義詳文言。

安溪李氏曰:此即說卦所謂戰乎乾也。說卦主乎乾之健而勝隂,此則主乎隂之盛而抗陽,然其為戰則一也。蓋隂既盛,則陽必有以勝之,然後人退聽而天命行。其在天者,陽德之剛,不戰之戰也。在聖人亦如之,大賢以下則戰而後勝,衆人則有不能勝者,而隂道盛矣。

用六:利永貞。象曰:用六永貞,以大終也。

合訂云:坤全變而為乾,直以為乾不可也,其體固坤也;仍以為坤不可也,已變乾也。坤以貞為主,貞而永,斯為坤中之乾矣。四德首元而終貞,乾知大始,以元為主;坤作成物,以貞為主。用九曰乾元,用六亦可言坤貞。乾元不息之謂永,曰永貞,是以乾之始為坤之終,故曰以大終也。

又用六,刁氏曰:所云无首與不可為首者,即中庸所謂既無虚假,自无間斷,諺所謂不須另起頭是也,總要打合到健字上去。所云永貞大終者,即其在初而凛履霜之戒,在二而有直方之利,在三則守含章之貞,在四則為括囊之慎,在五則有黄裳之吉,在上則无龍戰之傷,所謂永貞而大其終者也。蓋大終者,即艮之上九以厚終也之意,總要打合到厚字上去。此說與諸儒別,然大象已有厚字矣,似非牽鑿,應備錄以存一義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