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经】第53卦-渐卦䷴风山渐卦(艮下巽上)-[宋]都絜撰《易变体义•卷十一》

[南宋]都絜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53卦-渐卦䷴风山渐卦(艮下巽上)

【周易下经】第53卦-渐卦䷴风山渐卦(艮下巽上)-[宋]都絜撰《易變體義•卷十一》

[欽定四庫全書*易變體義卷十一*宋*都絜*撰

下經五【漸至兑】。

䷴【艮下巽上】 渐:

初六,鴻漸于干,小子厲,有言无咎。

此漸之家人也。而爻辭云爾者,賢人之隱處也,家居而已。得時而進,然後起于家焉,此進之始也。猶之鴻為水族,水其家也。漸而至于干,則方自水而起,亦漸之始也,而猶賢者之起于家也。故漸之初六,變體為家人,而曰鴻漸于干。夫君子之出處,盖有義矣。小人莫之知也,見忌而欲危之,于是見誣而興謗焉。然禮義不愆,不辯而自明,故曰小子厲,有言,无咎。然此非隱而家居者也,進而起家者也,故為漸之家人,而與家人之本體異焉。漸主君臣言之,家人主父子言之。然家人之漸者,齊家當有其漸也。漸之家人者,漸進或起乎家也。

六二,鴻漸于磐,飲食衎衎,吉。

此漸之巽也,而爻辭云爾者,巽之為道,柔而善八,順以行權,故其進也,漸而不暴,不違乎中正之道,乃能安寜,无難易以樂焉。六二柔順中正,而上應乎九五之象也,故有鴻漸于磐,飲食衎衎,吉之辭。盖磐言石之安而平者,此言位也,飲食言禄也,衎衎言樂也。所以能衎衎者,以其有中正之德而不素飽,此孟子所謂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,子弟從之則孝弟忠信,不素餐兮,孰大于是也。夫鴻漸于干,以至于陸于陵,皆漸而不暴也。此猶有巽之義者,盖自干至磐,相去未遠,非若陸之高以平,陵之高以大也,故特取巽之體焉。然巽之本體,言伏言入,言行權而已,是爻則于漸之進言有巽之道,故為漸之巽,而與巽之本體異矣。且漸兼艮,巽然後成卦,六二方進而用巽,猶未可止也,故全巽體而艮不預焉。九五進極而當止,无所用巽矣,故全艮體而巽不預焉。

九三,鴻漸于陸,夫征不復,婦孕不育,凶,利禦寇。

此漸之觀也。而爻辭云爾者,觀之為言,此示于上,而彼觀乎下也。觀臺之勢高矣,物皆往焉;大觀之位高矣,民咸觀焉。故漸而至下卦之上,居過中之位,則于變體為觀,而曰鴻漸于陸。陸者,地之高平者也。高平曰陸,其若所謂觀臺者歟?亦若所謂大觀在上者歟?然大觀者,君道也,而漸則臣道也。漸進以居下卦之上,非若九五居一卦之尊也,故為漸之觀,而與觀之本體異焉。雖然,剛已過中矣,又征而不己,則知往而不知反,故曰夫征不復。如是則非易從而有功者也,故曰婦孕不育。是道也,剛過中而不止,唯用以禦寇則利,故曰利用禦寇。然則觀臺出于人為,而陸未離乎地,觀漸之三,亦臣道爾。而觀為二陽四隂之卦,其義盖相類矣,故直若九三而止。過是則若夫征不復,而婦孕不育,雖利用禦寇,亦不可以為常也。

六四,鴻漸于木,或得其桷,无咎。

此漸之遯也,而爻辭云爾者,遯有去小人而不為所汙,就君子而與之同處之意。盖六四自下以進,至于高位,然九三剛不中正,若權臣然。今六四乃以君子至正之德,而進居其上,則非其所矣,故曰鴻漸于木。木非鴻之所宜居也,桷則在木之上,中宫室之才,而九五剛健中正,有大臣之德,則似之。六四捨九三剛不中正之資,而就九五剛健中正之才,則所謂或得其桷者也。此去小人而就君子之象也,故變體為遯,而其辭如此。然遯之本體,退以遠小人而已,是爻進以得位,乃避小人而就君子,故為漸之遯,而與其本體異焉。且遯言退,漸言進,遯之漸,則言雖退而无異于進也,此所謂不為窮約趨俗;漸之遯,則言雖進而必有所避也,此所謂不為軒冕肆志。

九五,鴻漸于陵,婦三歲不孕,終莫之勝,吉。

此漸之艮也,而爻辭云爾者,艮之為言止也,而時行則行。所謂鴻漸于陵者,高平曰陸,大陸曰阜,大阜曰陵。人臣之得位,至于高而且大,則勢可止矣,亦義不可不止。所謂婦三歲不孕者,在我之居位已極,既止于此矣,助我而為人所間者,猶止于彼也。欲為我助而久,天助我之實,以其止于彼而己。盖五以剛健中正居乎上,而六二以柔順中正應之,九三乃以剛過不中,非其應而為之間,則德義不勝矣。又以一爻而為二爻之間,則力亦不勝焉,故終莫之勝。而二爻各得所願,二得所願以上應乎五,五得所願以下應乎二,則又若艮之時止而時行也,故曰終莫之勝吉,得所願也。老子曰:知止不殆。莊子曰:唯止能止衆止。艮之義主于止,而是爻則主言進,已極而知止,故為漸之艮,而與艮之本體異焉。且艮之漸者,先止而後漸,故艮其輔而後言有序,盖言之不可易也。漸之艮者,先進而後止,故自漸于干以至于陵而極矣,盖進之不可過也。

上九,鴻漸于陸,其羽可用為儀,吉。

此漸之蹇也,而爻辭云爾者,經曰:蹇,難也,險在前也。見險而能止,知矣哉!夫漸至于陸,則高而平;至于陵,則高而大。人臣而高且大,則已偪矣。不退而復就高平之地,則上之所疑,下之所嫉,非知止不殆者也,難孰甚焉!故九三言于陸,九五言于陵,上九乃復于陸,而變體為蹇。知此,則進退可度矣。故曰:其羽可用為儀,吉。吉,言保其所得,而無罹失位之難也。古之賢臣皆然,而見于經史,伊尹之告歸,呂望之就國是也。後之體道而知退者,張良似之。王陵之退,則非其本心也,何羽儀之有?至霍光之不退,則終罹其難矣,可不戒哉!夫蹇之本體,有險難之實矣。是爻則言高且大,而不退則有難焉爾。且蹇之漸,言有難之時,能體漸之義;漸之蹇,則言進而不退,則罹蹇之難也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