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12卦-否卦䷋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-[宋]都絜撰《易变体义•卷三》

[南宋]都絜| 易经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12卦-否卦䷋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

【周易上经】第12卦-否卦䷋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-[宋]都絜撰《易變體義•卷三》

䷋【坤下乾上】 否:

初六,拔茅茹,以其彚,貞吉,亨。

此否之无妄也,而爻辭云爾者,夫君子之道固无妄矣,然于時于義當處而出,是亦妄也。故否之初六拔茅類處,乃有无妄之義焉。然則六二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,亨,而不以類處為正者,何也?蓋若初六者,君子之道,未可與權者也,當否之時,可處而已。若六二者,大人之道,其道則可與權,而其才則足以亨否,當否之時,不處可也。此二爻之所以異歟?

六二,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,亨。

此否之訟也,而爻辭云爾者,夫上剛而下險則訟,有孚而見窒則訟,訟則利見大人,蓋訟之本體也,何所待㦲?若夫君子而當小人道長之時,欲與之訟也,其可遽乎?方勢之未可也,必包以容之,而未可訟之也;必屈以承之,而未可勝之也。至于道足以格君心之非,而勢足以有行,然後辭而闢之,辨而明之。向也包承以和之,今乃違行以正之,則小人退而君子進矣,是能以大人之道而亨天下之否者也。所謂否之訟者如此。

六三,包羞。

此否之遯也,而爻辭云爾者,夫六三以柔不中正之才,當小人道長之世,而居坤體之上,所謂邦无道而富且貴焉者也,此其所以有包羞之辭也。夫謂之包羞則能知耻矣,欲反是而從君子之道,則當如之何?或餓而顯,或禄而隱,儉德避難而遯世无悶,則非富且貴焉者矣。此六三之包羞,變體之所以為遯歟?雖然,一隂未生而知險者,聖人也。二隂既長而後遯者,賢人也。二隂而為遯,三隂而為否,今也否而後遯,則後時而縮矣。故其初也不免乎包羞,至于知耻而改過,則終能遯矣,故變體為遯焉。夫否之六三變為遯之九三,而曰係遯,有疾厲,蓋係者不能去之謂,遯者終能隱之謂,係而後遯則與包羞而後變同矣,故有疾厲而未必然也。然則若六三者,本體之義為小人,而變體之義為君子,去就趣舍之間,可不慎歟?

九四,有命无咎,疇離祉。

此否之觀也。而爻辭云爾者,方否之初,君子引類而窮處,故曰拔茅貞吉。其既亨,則惠疇而受福焉,故曰有命无咎,疇離祉。然君子遇否而類處也,雖浩然有去志,而惓惓不忘其君者,庶幾改之爾。及夫大臣承君命以惠疇,則于是觀國之光焉,此變體之所以為觀也。然觀之觀光者,六四而已。否之疇離祉,則羣賢于是乎並進。且否之九四固嘗否矣,有命无咎,然後疇離祉而來游以觀光焉。此其所以為否之觀,與觀之本體異矣。

九五,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

此否之晉也,而爻辭云爾者,夫天保之詩曰如日之升,言有升而无降也。否至九五則休否而復泰,泰則安存以治矣。然必存而不忘亡,然後常存而不亡,若繫于苞桑,其固不可拔焉。常存而不亡,則如日之升而有進無退矣。此變體之所以為晉也。然其所以異于晉之本體者,已否而泰,泰而不忘否,幾亡而存,存而不忘亡,然後至于有進而无退爾。所謂否之晉者如此。

上九,傾否,先否後喜。

此否之萃也,而爻辭云爾者,夫否則上下不交,而天下无邦,于是萬民離散,不安其居。至傾否而後泰,則羣賢復進,上下交而其志同矣,于是君臣合志,而圖勞來還定安集之政焉。周宣承厲王之後,蓋體是道,若鴻雁之詩是已,此否之上九所以變而為萃也。雖然,此否之終也,故傾否而萃,是萃之始爾,與其本體異矣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