䷳【艮下艮上】 艮:
初六,艮其趾,无咎,利永貞。
此艮之賁也。而爻辭云爾者,夫艮,止也,與行為對;艮,静也,與動為對。凡靜而止者,上道也;動而行者,下道也。居動而有行之地,乃遇艮之時,宜若不正而有咎矣。然體隂而止,乃得正而无咎焉,所以變體為賁。賁者,飾也。自飾之道,以正而已。正而能久,則其自飾也至矣。故曰:艮其趾,无咎,利永貞。而夫子釋之以未失正也。經曰:物不可苟合而已,故受之以賁。賁,飾也。賁之本體,以與物合而致飾。是爻乃以止其所行為自飾之正,故為艮之賁,而與本體異焉。
六二,艮其腓,不拯其隨,其心不快。
此艮之蠱也,而爻辭云爾者。夫蠱之彖曰:剛上而柔下,巽而止,蠱。盖剛柔以立本,而變通以趨時,然後上下交而功勲成矣。苟唯剛者止乎上而不下濟,柔者止乎下而不上行,則經所謂上下不交,而非變通可久之道也,與夫所謂上下交而功勲成者異矣,此其所以謂蠱也。艮之為言止也,六二以柔居下,欲上隨於九三,九三乃以剛過中,而不拯其隨之之志,則隨上之志止而不行,與夫蠱之所謂剛上柔下,巽而止者,何以異哉?故變體如此,而曰艮其腓,不拯其隨。然所以致此者,非二之志也,二欲隨三而不拯焉也,故曰其心不快。然艮之卦象立本而貴于止,故行其庭,不見其人,而不為咎。其在于爻,則宜通其變,而或不以止為貴,故六二欲以柔隨三,三不見拯,而變體為蠱焉。是六二柔不止乎下,而九三剛止乎上,然六二終以九三之不隨而亦止焉,故為艮之蠱,而與其本體異矣。
九三,艮其限,列其夤,厲熏心。
此艮之剥也。而爻辭云爾者,剥之為言,下危上也。夫君之所賴者,大臣也。大臣之所以安上者,必恃上下羣臣同寅而協恭焉。艮之九三,剛過乎中,已乖乎事上之義矣。居下體之上,二自下體,欲應乎五而間之,使不得應,故曰艮其限。連上體之下,四居上體,欲承乎五而離之,使不得承,故曰列其夤。上下羣臣皆不承其君,則其君孤立,而危厲及之矣,故曰危熏心。限居下體,又在其上而艮焉,則不接乎上矣。夤居上體,實接乎限而列焉,則不接乎下矣。心居上體之中,央體之主也。上下不相連屬,則危厲之漸,自下以及其主矣。此其所以變體為剥也。然剥以下不厚而上乃危,故有剥落之象。而是爻乃以衆爻各止其所,而俱不上比,以致六五孤立之危,故為艮之剥,而與剥之本體異焉。
六四,艮其身,无咎。
此艮之旅也。而爻辭云爾者,夫君子居近君之位,任大臣之職矣,其内必有臣妾,而其外必有寮屬,又引其類以同升于朝,豈旅人比?而乃變體為旅者,盖内有臣妾,外有寮屬,而又引類以同升者,跡與人同也。若乃其心則不然,知事主而已,不知吾君之外有何人;知委質而已,不知吾身之外有何物。其内則忘家矣,不知其有親族;其外則散羣喪朋矣,不知其有儕類。是其為心也,止乎其身,委質而无貳焉,則近其君也,亦且寄焉爾,是何異於旅哉?艮之六四,位近于五,而爻實至隂,隂則靜矣,止之至也,故變體為旅,而曰艮其身,无咎。然旅之本體,言寡而失所,是爻則以其心止諸躬,而有忘家喪朋之義,故為艮之旅,而與其本體異焉。
六五,艮其輔,言有序,悔亡。
此艮之漸也。而爻辭云爾者,君子之言動莫不有漸,非特進有漸也,而言語亦有漸焉。此卒然之問,梁王所以見非於孟子,而子路率爾而對,夫子所以哂之也。夫唯言欲有漸,故艮之六五為艮之漸,而曰艮其輔,言有序,悔亡。盖五為君道,宜出命以尹衆者也。以隂居陽,則以淵默為主,而大中至正,則時然後言之象也。所謂艮其輔,言有序者如此。且以六居五,有位不當之悔焉,語默皆當其宜,則其悔亡矣。輔在上體,近于頰舌,出命之象也。昔公叔文子之使曰:夫子時然後言,人不厭其言。盖不言者艮其輔,時然後言者言有序也。又不厭其言,則何悔之有?夫漸之本體,言進之有漸,而此乃言之有漸。言欲有漸者,必以止為主,故是爻為艮之漸,而與漸之本體異焉。
上九,敦艮,吉。
此艮之謙也。而爻辭云爾者,書曰:惟民生厚,因物有遷。夫艮之言止也,始于厚而終于厚,則止于厚而不遷,所以為謙厚之至。易之言謙曰:勞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。盖傲于德為凶,謙于德為吉。艮之上九,居艮之終,而以剛實在上,于是止于厚以終焉,乃為厚之至。故變體為謙,而曰敦艮之吉,以厚終。盖厚未至于敦,而敦為厚之至也。夫謙以地中有山為象,則言德盛而禮恭焉。是爻則言始于厚而終于厚,始終之以厚,故為艮之謙,而與謙之本體異矣。
<經部,易類,易變體義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