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星占
星晝見一
甘氏曰:「星與日並出,名曰女嫁星。與日爭光,武且弱,文且強,女子為主而昌。在邑為喪,野為兵。」《辨終備》曰:「星晝見,虹不藏,臣人生,海失常,主淫於色酒湎沉,慎失職,出遊遨。」甘氏曰:「明星奪日光,天下有立王。」《呂氏春秋》曰:「武王勝殷,將二虜而問焉曰:‘若國有妖乎?’二虜對曰:‘國有妖,星晝見。’」甘氏曰:「星無故常晝見者,名女王,不出三年,大水浩洋,若有女王立。」京氏曰:「晝星見,人臣有奸心,上不明,臣下縱橫修撰。」《孝經雌雄圖》曰:「一星晝見者,君子失國,亡道;入邊為虜。」《魏氏圖》曰:「一星晝見者,君子失國,亡世,當敗必死。」《雌雄圖》曰:「二星晝見者,皇后失勢,以刑死;一曰公亡刑,則失度,為羌狄所賊。又曰:有白衣間詐在宮中。」《魏氏圖》曰:「三星晝見者,君有亡邦,有羌人入界,欲為天子;一曰:臣有憂,其世絕。」又曰:「參其與辰俱見,天下有兵,二邦相攻,血流。」《孝經內記》曰:「三星在日上下者,外人欲殺,奸在後宮。」又曰:「三星在左右者,臣欲殺君,與將軍共為一心。」《雌雄圖》曰:「三星晝見者,臣有大憂;公卿為夷狄賊所害。」又曰:「四星及五星晝見者,王侯為外界人所殺;一日君弟有死憂。」《內記》曰:「四星在日上下者,王侯欲伐,國政之憂。」《魏氏圖》曰:「北斗晝見者,君死亡,絕後嗣也。」
恒星不見二
楊泉《物理論》曰:「凡無名之星,一見一不見,唯二十八宿,度數有常,故曰恒星。」《左氏傳》曰:「魯莊公七年四月辛卯夜,恒星不見。」(恒,常也,謂常見之星也。辛卯,四月五日夜,月光尚微,蓋時無雲,日光不以昏沒也。夜中星隕如雨。如,而也。夜半乃有雲,星落而且如雨,其數多也,皆記異也;日光不匿,恒星不見,雲夜中者,以水漏也。)《傳》曰:「恒星不見,夜明也,星隕如雨,與雨偕也。偕,俱也。」《谷梁傳》曰:「常星者,在位人君之類,不見者,無君之象也。」《公羊傳》曰:「恒星布列四方,助天為光明,諸侯之象。不見者,象諸侯之背叛,不佐王者奉順法度。」《春秋緯》曰:「恒星不見,言周制絕滅,眾耀隕亂。」《運斗樞》曰:「蒼帝行失則列星滅。」《洛罪級》曰:「恒星不見,主嚴法度消。」《助佐期》曰:「列星不見,精無耀,天子失敗,諸侯橫暴。」董仲舒曰:「常星,二十八舍,人君之象也,眾星者,萬民之類也,列宿不見,象諸侯微也。」許慎曰:「眾星者,庶民之象也,與列宿俱亡,中國微滅也。」鄭玄曰:「恒星,謂列舍,特天子之正也;不見者,諸侯乘天子禮義法度;又,夜明象諸侯,概然將強大也。」《河圖舍占篇》曰:「將失政不法,則星亡。」《尚書中侯准讖哲》曰:「煌煌之滅,(闕)失權流頓斬,恒星滅。」
星鬪占三
《呂氏春秋》曰:「至亂之化,有星鬪。」班固《天文志》曰:「辰星與他星相遇而鬪,天下大亂。」
眾星搖動四
《洪范天文星變占》曰:「漢武元光中,天星盡搖,上問侯星;對曰:星搖,民勞也。後征伐四夷,百姓勞于兵革也。」
星隕占五
《京房易傳》曰:「星者陰精也,五行之形,其體在下,精燿在天。百官之本,各因其原星飛反行,萬民不安,太星隕下,陽失其位,災害之萌也。其救也,人君當悔過反政,克己責躬,省徭役,安國封侯,以寧民為先,則宿正矣。」 《洪範傳》曰:「星者在位人君之類也,隕者眾,其隕墜,失其所也。夜中然後隕者,言不得終其性命,中道而敗。」 或曰:象其叛也。夜中然後反者,言當以中和之道反之也。天變所以語人也,防惡遠非,隕卑有微,將以安之也。 班固《天文志》曰:「夜中星隕者為中國也。」 《鹽鐵論》曰:「常星猶公卿也,眾星猶萬民也,列星正則眾星齊,常星亂則眾星墜。」 《感精符》曰:「天下無法度莫能相治,患禍並見,四夷為邪,則星隕者,失其正,異姓起,行貪奢,強國并兼,民流彼邦,王者失執,諸侯起霸之異。」 董仲舒曰:「星隕者君主大盛,臣下墜落之象也。省型罪無,加賢臣以救之。」 《洛書》曰:「眾星隕,不言侯伯伐王。」 《天鏡》曰:「國易主則星墜,國有大凶,其主亡,則眾星墜。」 董仲舒曰:「眾星墜,民失其所也。」 《荊州占》曰:「星墜當其下有戰場,天下亂,期三年。」 《推度災》曰:「奔星之所墜,其下有兵。列宿之所墜,滅家邦。眾星之所墜,萬民亡。」 《運期授》曰:「黃帝亡也,黃星墜。」 《文曜鉤》曰:「鎮星墜海水溢。」 《考異郵》曰:「黃星騁,海水躍。」 《運斗樞》曰:「黃星墜,海水傾。」 《淮南子》曰:「奔星墜而渤海決。」(許慎曰:奔星,流星也。) 《天官書》曰:「宋襄公時隕如雨。」(杜預春秋曰:如而也。星落而且雨也。) 天子微,諸侯力政,五伯代興,更為民主,自是之後,眾爆寡,大并小,並為戰國。」 京房曰:「星以春三月墜,歲凶,不登其二月,大殃。秋三月墜,兵起,八月大殃。」 《左傳》曰:「星隕如雨,與雨偕也。」 《洪範》曰:「此象天子微弱,民將去土,諸侯起霸,終於微滅之應也。」 《潛潭巴》曰:「星隕如雨,厥民叛,下有專討歸眾。」 京房曰:「人君不仁,傷胎孕,殺無辜,則歲星失度,星隕如雨,不收則弟殺兄,臣誅君。其救也,內慈仁敬讓,外慮恩施惠,無犯四時,歲星承度,隕星上覆列宿。」 又曰:「君不任賢,厥妖天雨星也。」 《漢書》曰:「成帝永始二年二月癸未,夜過中,星隕如雨,長一二丈,繹繹,未至地滅,至雞鳴止。谷永對曰:『日月星辰,燭臨下土,其有食隕之異,即遐邇幽隱,靡不咸覩星附麗於天,猶庶民附麗王者。君失道也,綱紀廢頹,下將畔去,故星畔天而隕,以見其象。春秋記異,星隕最大,自魯莊公己未于今,再為見。臣聞三代所以喪亡者,繇婦人群小沉湎于酒。《書》云:乃用其婦人之言,四方之多罪逋逃。是信是使。《詩》云:赫赫宗周,褒姒滅之,顛覆其厥德,荒湛于酒。及秦所以二世而亡者,養生太奢,奉終太厚,方今國家兼而有之,社稷宗廟之大憂也。』」 《天鏡》曰:「星墜為石,天下兵起,流血萬里。」 又曰:「國有兵凶,則星墜為鳥獸。」 京房曰:「天下將亡,則星墜為飛蟲。」又曰:「歲大饑大殃,則星墜為粟豆。」 又曰:「天下大兵,則星墜為金體。」 《天鏡》曰:「天下有水,則星墜為水。」 又曰:「國有大饑,有兵流血,則星墜為土。」 又曰:「國主亡,有兵則星墜為草木。」 又曰:「兵起國主亡,則星墜為沙。」 京房曰:「星墜為人而言者,善惡如其言。」 又曰:「國有大喪,則星墜為龍。」 《河圖》曰:「將失政不法,石墜星亡。」 《援神契》曰:「星墜大人憂。」 京房曰:「星墮化為石,臣下倍主主妄行。」 又曰:「兵將作妖,星隕為石。」 《天官書》曰:「星墜地則石也。」 河濟之間時有墜星。 《左傳》曰:「僖十六年春,隕石于宋五隕星也。周內史叔興聘於宋。宋襄公則問曰:『是何祥也?吉凶焉在?』對曰:『今茲魯多大喪,明年齊有亂君,將得諸侯而不終。』退而告人曰:『君失問,是陰陽之事,非吉凶所生也。吉凶由人,吾不敢逆君故也。』」 《洪範占》曰:「明年齊桓公卒,五子爭國,宋公伐齊,行霸後,六年為楚所敗,不終之應也。」 《抱朴子‧外圖》曰:「隕星者,其精耀非隕其質也,隕石于宋五非星也。俗人視天上,惟有日月與星,計言從天上墮惟當是此三物,而日月常在,故謂墮者,必是星耳。天或雨血、雨魚、雨灰、雨草木、雨兵、雨石、雨穀,如此是天降怪異,無所不有。春秋時,隕石所謂雨石者也,何必星乎?或四方高山之石,飛行為怪,墜之於地耳,其妖大,甚不可悉載。」 《史記》秦始皇三十六年,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,黔首或刻其石云:『始皇死而地分』,始皇問之,遣御史遂問,莫服,盡取石旁舍人誅之,燔其石。 《洪範占》曰:「是歲始皇崩,三年而秦滅亡。」 《趙書》曰:「勒時有星隕魏郡鄴縣東北六十里,初有黑黃雲如幕,長數十疋,交錯音聲如雷,墜地熱氣如火,塵起連天,時左右有私鋤者,皆震疊。塵止,經視之,土猶帶熱,求覔,見有一石,方一尺,青色,而輕擊之聲如磬,未幾,石勒死,虎殺其子而自立。」
上一章节
下一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