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12卦-否卦䷋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-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約註》卷四

胡煦| 易经注解| 2023-02-16 15:49:29| 0

【周易上经】第12卦-否卦䷋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-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約註》卷四

䷋【坤下乾上】

image.png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【俞琰讀不利(句)。君子貞(句)。】。

否、履、同人、艮四卦之辭,皆連卦名。匪人同比,指小人說,謂非同類也。故下曰不利君子貞,對匪人言耳。匪人得志,内據持正之君子,曷利乎?互巽行權,故不利貞。總由陽外而隂内,故下曰大往小來,儉德辟難,正為此。

彖曰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,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,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内隂而外陽,内柔而外剛,内小人而外君子,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

隂性靜而居内,有盤據象;陽性動而趨外,有散越象,故曰不交。泰言志同,此云无邦,見人志不同,必至離散亂邦也。坤邑,邦象。坤先迷,无象。陽性上逹,外往而不顧其下,故无邦。據乾之違坤而立辭,易為君子謀也。

象曰: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禄。【虞作不可營】。

聖人立辭,彖象卦爻皆是一義,自來各說道理皆非。儉德,儉約其德,斂其道德之光也。坤吝嗇,儉象。辟難,辟匪人之禍也。三陽在外,乾為遠,互巽而見遯,辟難象。禄謂坤隂有形,凡食貨財賦皆象之,不交從上下分處說道理。不可榮以祿,人不得以祿榮之。坤隂趨上而日進,有欲榮以祿之象。乾陽趨外而日遠,有不可榮以祿象。此又兼兩體說道理。

初六,拔茅茹,以其彚,貞亨。

泰初震爻變巽,否初巽爻變震,故皆象茅茹。貞者,上有九五剛健之君,三隂牽連,志在乎君,從陽應陽,所由正而得亨。泰言征,乾陽之動用;否言貞,坤隂之靜體也。

象曰:拔茅貞吉,志在君也。

泰、否茅茹,皆從初字立象。有初則必有繼,茹而有彚,并及其餘也。志在君者,初在下之義也。坤體卑賤,初又居下,下之所承,故以為君。泰言外,否言君,泰五不若否五剛健中正,故泰則統論上卦而目為外,否則專論九五而稱為君。

六二,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,亨。

包承,主象也。泰為交卦,則兼上下而言義。否不交之卦,則包承自是兩義。包非親内之辭,乃外而不内之辭。乾外坤内,乾動坤靜,故象包。乾上坤下,乾尊坤卑,故象承。坤之乃順承天是也。小人吉,大人否,亨,皆包承義也。小人得志于内,君子畧不之較,故小人吉。君子在外日遠,故否而亨也。

象曰:大人否亨,不亂羣也。

不亂羣,是君子不亂于小人之羣可知。否亨全說外,乾全是不交,不言小人,易為君子謀也。不釋包承,便知下二句即具包承之義。泰卦爻爻言交,否卦爻爻言不交,爻本于卦也。凡卦辭爻辭皆有主象,如小人二句即說包承是也。

六三,包羞。

處羣隂之後,與陽最近,陽外故為陽所包,陽外之而猶親之,故可羞。此二字爻義已完,不更?一辭,所由知包承亦主象也。其小人二句,特包承中義耳。三隂皆内,三獨親陽,若小人之飾貌以暱君子,君子包之,畧不介意者也。又若窮兇極惡,敢于犯正,陽獨外之,犯而不校者然,二者皆可羞。凡人果相契合,勸善規過,必當明正其辭。若或外之,則是之與非皆含糊混過,故以包為外之之詞。

象曰:包羞,位不當也。

與二同。包二曰承,而此曰羞,與陽近也,故以為位不當。

九四,有命无咎,疇離祉,【疇,鄭作罵楊。離與罹通】。

互巽變巽,命象。命由天出,居乾下而見巽命,若命令下沛者然,故言有命。向作濟否之志得行,又以不極其剛為无咎,據此解說,上有剛健中正之五,下有奉令承順之四,又有下沛之恩令,泰交之盛不過如此,顧猶稱為不交之否,何耶?當知否是不交之義,凡陽皆具外颺之性,此爻近與隂接,全說親比无交之義耳。儉德不榮以祿,正為三陽而言。開口先說有命,命由天定者也,便知此爻獨以義命自安,故離下而上,離内而外,離坤而乾,絶非衆隂混濁、隨波逐流者比,故下曰疇離。疇,衆也,指下三隂。離,違而去之,以命自安,何咎之有?疇離從有命中出,祉從无咎出,如以離作罹字改,則有命二字便有儉德不榮祿之意,有何咎尤?疇離祉者,聼衆人之安享其福而已,不與也,皆違隂之義也。小象說志行,即疇離之義。行,震爻也。志由行見,又以爻居否中,與泰中心願也之爻同也。願與行,交不交分矣。又因卦有遯象,中互艮止,爻變又為重山,是真有天命儉德,辟難而无咎者也。坤隂靜鎮,乾陽動升,故在内則趨而上交,在外則發而散越,

象曰:有命无咎,志行也。

行即辟也,在卦中故言志。唯有行,所以能離。不知天命,烏能行而辟乎?凡兩卦相接,皆說相接之義。爻相比,皆說相比羨之義。此爻既與坤接,而却居上卦,即乾四進无咎之義,故言行。五之休便從行來,非志大行之說。唯有在先之行,所以有在中之休。休,行之既倦者也。凡爻難解者,宜証諸小象。小象難解者,宜証諸爻辭。卦辭并及大象,又必前後互參,不相違悖,始得真解。讀易者不可不知。

九五,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【馬、荀作包桑】。

休謂置諸度外也。安于所辟,恒若不知有否,故為休否。處亂世者,患在知有亂世,嘗欲撥亂反正,故不免小人之忌。休本行來,四居乾初為震爻,故言行。五居乾中,前不為行,後不為傾,故言休。此斂華就實,沉幾觀變,絶不介意者。因不知有否,此大人之所由得,安其位而獲吉,即不犯小人之忌也。因二應包承于下,故此置否于度外者,即以為大人之吉。其亡其亡者,心辭也。能休者必有其故,因常有其亡其亡之懼在其心中,故能因否而休,得安其位,而有繫于苞桑之固也。人依木息為休,互巽木,五居上,休象。二居巽下,巽柔木,柔象。變離互坎為叢棘,苞象。一說言休又言繫,為二應也。唯隂最易千陽,必有繋累之懼,乃有危亡之戒而獲所安,是懼由繫生,安由懼得,盖五之休即二之承也。

象曰:大人之吉,位正當也。

下不為行,上猶未傾,其位中正,既安且固,故為大人之吉。正,當謂得中也。然休否其亡之義,皆在其中,故不另釋。

上九,傾否,先否後喜。

傾,覆也。否如不終,烏云否亨?故孔子曰否終則傾,窮極必返之爻,與復隍同義。向謂否終成泰,非旨也。此革故之說,非鼎新之說也。先否,本卦之體也。後喜否,傾之故也。變兌故喜。

象曰: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?

此為上乾之終,故說出天運循環自然之理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