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約註》卷二

胡煦| 易经注解| 2023-02-15 22:00:53| 0

【周易上经】第2卦-坤卦䷁坤卦为地(坤下坤上)-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約註》卷二

周易函書約註卷二,禮部侍郎胡煦撰

周易上經

䷁【坤下坤上】

image.png--之象出于偶,偶者,一之兩也,故兩其--之。伏羲四圖,東西分列者,止于兩畫。聖人開圖為卦,始以一連一斷,分别隂陽,六畫皆斷,象其虚而能受,柔而至順,故坤者順也。

坤【古作巛,歸藏易作?】。元(句)。亨(句)。利(句)。牝馬之貞(句)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主(句)。利(句)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,安貞吉。【虞仲翔、王介甫、吳幼清、俞玉吾、郝楚望、王虚舟皆以後得主為句】。

元亨利貞,一字一義,仍與乾同。特貞字上添牝馬二字,明坤以翕受順成為德,重在成終故也。由天地未闢,至萬物肇生,止有元亨利貞四字而已。元,乾之始;貞,坤之成也。亨利者,亨元之理,而使至于貞也。由其動而舒散,資始于不竭之原,則以為健運之能。由其靜而凝定,成終于各正之貞,則以為順受之能。其乾坤兩字,皆假立名目。故乾之用九,專疏元亨;坤之用六,止言利貞。馬,健行,乾象。乾本象龍,因與坤交,不飛于天而行于地,故易龍而稱馬。彖言行地,地,坤象。有行地者,則非坤矣。若先迷靜鎮之體,烏能有行?因貞字在亨利之後,便屬既與乾交,資生肇見時。故以馬而牝者,象陽之已附于隂,為隂所含。又以牝馬之行,象陽之不終,為隂困,漸次發越,化化生生,充斥地面之象。彖以牝馬為地類,則馬非地可知。且釋為行地靜體,而上見動機,則資生之義,即寓牝馬字中。彖釋坤元,已曰資生,豈至貞成,猶未資生乎?蓋牝下著馬字,便可知由乾得來。馬上添牝字,便可知交坤之乾,與健行之乾有分;交乾之坤,與靜鎮之坤有别。且牝非得牡,安能自生?故下文兩象皆言得。彖釋牝馬,原不曾牽合利貞,則牽合利字為句者非。此上七字,坤德已盡,是為主象。其牝馬字,全說交乾,原兼動靜兩義。觀下文迷得與得喪,皆兩象可知。君子至利字為一段,是借人事以象坤之利,故下以利字足之。得朋至貞吉為一段,是借天道以象坤之貞,故下遂以貞字足之。特添安吉二字者,見坤已得乾而至于貞,則无復有他虞,故安吉也。安,體也。吉,用也。无成代終之象也。人當方去作事,其中事勢必難逆料,故先迷。逮于其事既成,各就條理,故為得主。坤无明暗,比于陽明則暗,故曰先迷。是先迷二字,因交乾始見,交乾斯得主矣。得主者,心中有定主也。目非綱不理,綱,目之主也。三綱者,五常之義,故彖辭以為得常。人之形成于地,性命于天,形以性為主,臣以君為主,子以父為主,婦以夫為主,是其義也。利象以人事,貞象以天道者,利字頂得主來,說在動用邊,安貞頂喪明來,說在靜邊,交互以見義也。坤卦不釋元亨,以資始之能讓于乾,代終故也。坤尚如此,羣龍之見,安得有首?得朋喪朋,與大明終始相對。大明,日也。日之施光,終古不易,承以隂魄,乃別始終。始,朋之得。終,朋之喪也。朋,類也。相資相得之義,謂隂資陽以為明,月資日以為光。若隂與隂,陽與陽,合一不分,安可云類?月之初得日光,始見震象,必在西南,故云西南得朋。逮巽露一隂,至于艮象而幾盡,必在東北,故云東北喪朋。先天圖始震終艮,說卦傳出震成艮,雜卦震起艮止,皆此義。但知坤之所得,必交于乾,此義自明。

彖曰:至哉坤元!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

此與乾彖不同。乾之卦辭止有四德,故彖辭分釋四德。坤之卦辭止三段,自至哉至行地无疆九句,是統釋坤之四德及牝馬字義為一段。柔順四句,釋借人事以象利為一段。西南六句,釋借天道以象貞為一段。至哉段由元說到資生,便將四德釋完為元之一字,便包下三德也。坤之靜元不可見,而資生皆利貞之事。利貞由坤亨而來,則亨利貞之義已全歸此段。然以資生釋坤元,止如以萬物釋乾元耳。蓋坤无别亨,交乾而始亨。其曰承天,曰德合无疆,曰含宏光大,曰行地无疆,皆謂交乾也。首段不必分元亨,蓋非元不亨,非亨不知有元,本相因而見也。乾言大,坤言至。至,極也。大言其所包不可量,至言其所極不可量,便覺前面有個地頭,便是比于乾而後見也。天包地外,天又統地,天之所至,地隨而至之,故不克與天并大。乾資始,坤資生,非乾坤各一元也。天地未闢,均由此一元而亨。乾坤隂陽耳,故乾象天而坤象地。其資始則歸其能于健運之乾,資生則歸其能于翕受之坤。止此一元,乾坤同有之。若元之實際,則思議不能到,語言不能宣矣。然乾坤雖同此元,而坤必得乾始有資生,故資始資生又各不同。用九節專釋元亨,用六節專言利貞,皆是此義。資始者氣,資生者形。生者之所生,皆始者之所始,故同一元而又以為承天。纔說元便說資生,則亨利貞皆在其中,非如乾之資始單說元字。資始字原不連亨字,故乾之四德可分釋。坤之資生在利貞後,一言資生而四德已完,故不待分釋。其在卦辭,坤之四德為第一段,故彖辭亦釋為第一段。自來以至哉三句釋元,坤厚四句釋亨,亦如乾卦分釋,而不知利貞已釋在此段了,故有資生之說。順者无違之義,承者受而載之。坤既不能違乾,則乾之四德,坤皆受而載之,故曰乃順承天。不曰承乾而曰承天,即象而言理也。然曰資生只是資之以生,不可作已生說,蓋此止明一元既亨之坤德耳。

坤厚載物,德合无疆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

此四句直說資生之義,而亨利貞皆在其中。利即亨之遍,貞即亨之成,故言亨而即言品物。品物固利貞之事,與乾亨言品物同義。坤厚載物,言德非言形也。德即載物之德,含宏光大是也。无疆者,乾也。健運不息,有何疆界?合即合而有助,全由交乾而見。下二无疆皆指地言,因其合德,故亦以地為无疆。含,包含,此交後之坤,虚受之義也。宏言藴蓄之量,所含者無物不有,其靜也翕,故曰含宏。光言昭明,乾之色也。大則光之宣著,无遠不届,乾之體也。交乾而乾為所含,因時呈露,其動也闢,故曰光大。不翕聚則無可發散,故光大又後于含宏。然俱本含字來,不可說已生之後。含又本合字來,天之全體既為所含,則坤之利自在其中。若竟說作光大,則是利之貞,而非亨之利,非資也。資者,有待之辭也。然資生即在其後,故下曰品物咸亨。此萬物資之以亨,非坤亨也。如認作坤亨,則利貞尚在其後,何有品物?須知坤之亨,只德合處便是。蓋坤厚載物,是總言坤德。德合句是坤與乾交,即坤之亨。含宏句是既交所藴,即坤之利。品物句是既交以後,物得所資以 足,資生之義,即坤之貞。

牝馬地類,行地无疆,【此二句當為一節,不連下文】。

上段釋四德已完,此補釋多牝馬二字之義,合上九句為一段。然止言行地无疆,上面不著利字,則利字非連牝馬矣。蓋利即亨之周遍處,故乾坤兩卦皆釋于亨中。卦辭以牝馬為坤貞,此釋牝馬而不及貞,為言牝馬即言貞也。馬,乾象;地,坤象。今謂馬為地類,類者相比有助之稱,是坤得交乾之象。可知馬非即坤,行地者非地也。因乾故言馬,因已交于坤故牝之。總是乾陽善動之性,雖已交坤,不能久住坤中,發生呈露之象也。又以見坤非乾施,莫由生也。上稱无疆者乾也,因方與乾交,故曰德合。此云无疆者地也,交坤之後而生機遍布,故有行地之說。无疆,謂廣遠也。廣者體之遍,遠者時之久。

柔順利貞,君子攸行。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

上兩无疆相應,釋主象四德已完。此兩順字相應為一段,釋卦辭象人事,以申利字之旨。其兼言利貞,以貞即在利中也。柔坤體,順坤德,柔順利貞,見非剛健之利貞也。利遂,貞成也。凡人行事,其得遂志而有成者,多出于柔順。大剛則折,逆則多忤,烏能遂而有成?先迷二句,本君子來。事體未成,茫昧難分,未有所得,故云失道。獨物不可以言順,隂以順陽為常道,今既得乾為主,故云後順得常。坤,妻道也,臣道也。三綱即五常,常即得主之謂。臣以得君為常道,妻以得夫為常道,故未得之先,便以為失道。先後字有二義,先迷者坤之靜,後順者坤之動,又有坤不先乾之義,故添出順字。

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。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。

得朋喪朋與先迷後得同義,乃釋卦辭取象天道,以申貞字之義。類即朋也,朋者相資有助之稱,類亦同等相似之義。西南得朋是從明之未生說到陽生,正陽方交隂,隂初得陽之候,故曰乃與類行。與者朋之義,與行則朋之交也。東北喪朋是從明之垂盡說入已盡,是陽既交隂而復乎其位,隂之翕受包固,歸于靜正,无成代終,故曰乃終有慶。明始之原未有慶,即先迷之旨。終與始對,謂資始在其先也。慶即太和之美,善嘉之德,本非坤有,乃今得而有之,故以為交乾之終。今人以懷妊為有喜,即其義也。安貞二句本乃終來,既交以後,固宜靜不宜擾,亦謂安受而享其成,正見其得乾而代終。應地无疆本得喪四句來,見月與地同也。蓋月與地同為隂體,月得日之明而舒光,地得天之陽而布化,故以為應地无疆,即廣遠之義。

象曰:地勢【古作埶】,坤。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
習坎洊雷,隨風兼山,皆上下兩象。乾曰天行,坤曰地勢。蓋天之轉運無間斷,故言行;地之博厚无上下,故言勢。行以氣言,故止考之以時;地以形言,故止觀于其位。命爻而分初上,逐爻俱兼時位,皆定于乾坤兩象。言健不言乾,健,乾德也;言坤不言順,坤,順義也。此互文以見義也。地形人事,上下兩象也。厚德載物,只如云承受得起,有包容涵受之量。

初六,履霜,堅冰至。

圖中初畫之隂儀,自此爻始。六,隂象。初六,一隂象。霜,隂氣凝結,象冰,隂氣極盛,象在下,故言履。陽以神用,故舒散。隂以形用,故凝聚。有形而凝聚,故言堅言積。乾坤初爻象水,天一之生也,舒散故潜淵,象流動之水。凝聚故霜冰,象凝定之水。

象曰:履霜堅冰。【王輔嗣、韓康伯註定真本云:履霜下无堅冰字。魏志許芝引此作初六履霜,亦无堅冰二字。王昭素、胡安定皆以為然。易舉正本之,朱子從之】。隂始凝也。馴至其道,至堅冰也。

細玩辭意,止是上句全舉爻辭,下則一句釋履霜,兩句釋堅冰耳。馴,順習也。文言中順字積字皆從此出,見理勢之必然。

六二,直方大,不習无不利。

方,坤之本體;直,乾之動;大,乾之體。今言于坤中交乾,得乾故也,故言于坤二交乾,則坤之動矣,故曰六二之動。此後諸爻,皆指動變言,特于坤二舉其例以槩之。直、方、大,皆順德之自然,非由學習,故曰不習。習,重也,習必重複玩味也。坎有重坎,故言習。此爻變坎,非有重坎,故不習。坎為含胎之坤,故有時用之說。坤二正當其爻,故兼說坎義。利本不習來,坤之順德也,自致用而見,非利益之利,即不思勉而中道之義。

象曰: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不習无不利,地道光也。

光即含宏光大之光,乾之色也。因爻辭遺光字,故孔子補之。

六三,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,无成有終。

下卦之終,而兩卦之中,故曰含,曰成,曰終。含謂靜翕,是藴而藏之于内,即居上下卦中而虚受之象。坤德先迷,何章可言?此居内坤之外,陽德光明,文彩外煥,坤既得而含之,成篤實光輝之爻,故以為含章,明非本有也。坤德代終,故止曰含。含則必將有成,故可貞。可者,未然之辭。王,乾象。從王事,即乃順承天。无成,不敢居成功也。有終,終其職事也。无成而有終者,代也。居下卦之末,故言終。居下卦之上,與外乾相接,故言從。王事,王事在外者也。或字與乾四同,為人位言也。乾四與下乾接,故在淵,象其未離于地,而又以為非離羣。此與外乾接,故言從王。无成即乾惕之旨,有終是盡力到底之義。

象曰:含章可貞,以時發也。或從王事,知光大也。【舊知,音智】。

可貞,猶是含時,以時發說既含後事。可者,豫料之辭。蓋章本得于乾陽,不能久為坤蓄,故可待時而發,即坎之時用也。時固健行所歷之候也。從者,坤順也。王事故光大,從王事故知光大。從者王事,則不敢自有其成。王事而仍以為成,則又曷敢无終?此即无成代終之義,非王事何云光大?不克盡其分義,何由知為光大?

六四,括囊【括,古文作啐】,无咎无譽。

隂虚能受,囊象。互艮手,在囊上,故曰括。括,結囊口也。坤虚象囊,四柔變剛,居囊之上,結囊口象。坤上兌爻,兌口故含。坤下巽爻,巽绳故結。尚口乃窮,口已括矣,何有咎譽?

象曰:括囊无咎,慎不害也。

括囊者,慎也。无咎者,不害也。

六五,黄裳,元吉。

黄,土色。土居中,裳在中,而順坤象。黄從五字出,裳從六字出。元,善也。如云有黄裳之善,故吉,是三義也。文言美在其中,正釋元字。左傳:黄,中之色也。裳,下之飾也。元,善之長也。亦解為三義。如但云大吉,說向占卜便非。

象曰:黄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
此爻居天位之下,天包地外,乾為衣,覆于外則在中者為裳,故遂以中順為裳。文在中與含章相似,皆為中虛能受,交乾而有得也。古天子之裳皆有文飾,乾本文明外見,故在乾則言見。坤則翕受于中,故止言在中。

上六,龍戰于野,其血玄黄。

龍,乾象。戰,爭象。野,曠遠象。皆謂乾也。乾坤之交,爻爻有之。隂陽之際,在於初末。至上而言戰,蓋隂極將反,靜極復動故也,非乾與坤爭也。止據隂爻之動,說出道理。陽固善動,隂而動矣,有似于隂陽之爭,故曰戰。血,隂類也。天元而地黄,則色之雜矣。此便從龍戰見出。

象曰:龍戰于野,其道窮也。

在爻中者,皆言既交以後,翕受在中之事。此則隂之既盡,將欲改變,窮言極盡也,而將反之機在其中矣。

用六,利永貞。

用六者,六之用也。六,坤隂之數,與用九對看。天地之間止有隂陽,用九則不用六,用六則不用九,此正參伍錯綜之妙。參伍者,九六之合也。乾九不用則三男无由成,坤六不用則三女无由成。用字不言于他卦,蓋謂六子悉出乾坤二用耳。乾具四德,而用九節詳釋元亨,乾統天而資始者也。坤亦具四德,而用六獨言利永貞,坤成終而資生者也。乾彖獨贊乾元,用九之上特添乾元,乾之重元可知。坤之用六獨以永字加貞,坤之重貞可知。萬物資生後何有窮極,故永也。

象曰:用六永貞,以大終也。

乾彖獨大一元,此象不唯不著元亨字,并不著利字,則坤貞之重可知矣。然貞非自貞,正以成一元資始之功,故曰以大終。以,因也。大,乾也。可知元亨利貞之理,乾坤本非有二,特自其始而施者言,則以為健運所能;自其受而成者言,則以為順德所能耳。乾重元,故大其元;坤重貞,故大其終。

×关闭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