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济:䷿【坎下离上】
既濟而終之以未濟,何也?序卦傳曰:物不可窮也,故受之以未濟終焉。
未濟:亨;,濡其尾,无攸利。【汔,許立反】。
文王之彖未濟云云,何也?曰:水火以相濟為用,而未濟則,炎者反升上,而流者反居下,分背不交,故曰未濟也。然卦德雖不若既濟之交致其用,亦自有濟險之明,待用無方之具,有亨道焉。但亨者亨其未濟而可濟,若如小狐之尚未習險,汔濟而尚有水濡其尾,則是未明所以濟之之道耳。以是而往,蹈險履危,无攸利也。
狐多疑,每聽冰下無水聲乃濟。小狐則尚不能習險善濟,故彖以小狐象全卦,爻以初六象小狐。蓋濟事貴謀惡疑,以小狐之暗而處險,故无攸利也。凡事以明濟險則濟,而卦則險暗在内,離明在外,故有未濟之象。
萬物生成于乾坤,而致用于水火,故上經首乾坤而終坎離。人道造端于夫婦,而生生于水火之相交,故下經首咸恒而終既未濟。然既濟則交致其用,而未濟則各致其用。交致其用,則用已致而其事已畢;各致其用,則用未致而待用不窮。蓋易道主于生生不已,故終未濟也。
彖曰:未濟亨,柔得中也。小狐汔濟,。濡其尾,无攸利,。,。
孔子之傳未濟彖云云,何也?曰:言未濟亨者,離在上而五之柔得中也。小狐汔濟者,坎二正在險中,未能出而達于險外也。濡其尾,无攸利者,智塞識暗,不能即濟而繼之于終也。然六位皆不得正,而二五居中,剛柔相應,亦自有共濟之道,所以雖未濟而亨也。
象曰:火在水上,未濟;居子以慎,辨物居方。
孔子之傳未濟大象云云,何也?曰:言水在火上,謂之未濟。蓋火炎上,水流下,不成交致之用,而屬不移之方也。君子體此慎審,以辨物之性,使各居其方而不相雜,則類聚而羣仍分,不特善惡邪正无凌蝕之患,亦且大小偏全有得所之用,是以未濟而各有所濟之道也。
初六,濡其尾,吝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初六以陰柔居險,初而居未濟之始,狐之汔濟,未濟而濡其尾者也。夫方䧟于險,惟剛决可濟,而濡其尾焉,其能濟乎?亦可羞矣。故象占如此。而凡居宜濟之地,而遲疑不决者,其為吝皆可類推耳。
坎為狐,為水,而初居卦後,有濡尾象。
下坎三爻,皆未嘗濟,故以濡尾曳輪征凶為戒。
象曰:濡其尾,亦不知極也。
孔子之傳未濟初六云云,何也?曰:言初六之濡其尾者,居坎暗塞隱伏之下,全无離明先見之識,亦不知之極也。不知如此,不亦可羞耶?
九二,曳其輪,貞吉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言九二當未濟之時,以離處險中,雖應五而未能即應,是彖所謂柔在中而知險不濟者也,故有車曳其輪之象。處未濟而能如是,則亦得正而吉已,故象占如此。嗚呼!其見險知止,行不犯難者乎!
象曰:九二貞吉,中以行正也。
孔子之傳未濟九二云云,何也?曰:言九二貞吉者,時當未濟之時,地居坎險之中,知時之不可濟而不濟,是乃以中行正,而非如小狐之不知者也。其得正而吉,又何疑乎?
六三,未濟,征凶,利涉大川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六三當未濟之時,以柔暗之資,處極險之地,而又應以濡首之上,是乃以不能濟之才,値不可濟之時者。若犯難而征,則凶必矣。獨以其位居出險際離之會,則為涉大川之利耳。
初、二皆未濟,而獨于三言之者,三近外坎,將出有濟之疑也。
象曰:未濟征凶,位不當也。
孔子之傳未濟六三云云,何也?曰:言未濟征凶者,以剛居柔,位不中正,而未可征耳。
九四,貞吉,悔亡。震用伐鬼方,三年有賞于大國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九四雖當未濟之時,而已出險居離,以才之剛明,而處位之柔順,自能以明濟暗,未濟者可從而濟。故占象為得正而吉,悔自可亡;事象為震用伐鬼方,三年有賞于大國也。觀未濟之九四貞吉,可見居以當位為功,不盡關二五也。二五正有不貞吉者,大抵上三爻未濟而可濟者,故象多吉辭。
象曰:貞吉悔亡,。
孔子之傳未濟九四云云,何也?曰:九四之貞吉悔亡者,九四以陽明濟險,其志得大行也。嗚呼!陽剛文明,固濟險之具乎?濡尾之小狐,安得不吝?
六五,貞吉,无悔。君子之光,有孚,吉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六五以離明中正之德,下應九二剛中之臣,君明臣良,何險不濟?何濟不通?故占象為貞吉无悔,事象為君子之光,孚而吉也。大抵君子之光,光以文明,而實光以孚二。盖人君能信任賢臣,則自用不事,而兼照无遺,自然上下交孚,而行无不吉耳。
象曰:君子之光,其暉吉也。
孔子之傳未濟六五云云,何也?曰:言君子之光者,五二相孚,離明坎潤,交相發越,其暉吉也。
上九,有孚于飲酒,无咎。濡其首,有孚失是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上九以剛處離終,而下孚六三不正之險,是非君子之孚,乃孚于飲酒而已。夫當未濟而既濟,則飲酒宴樂,亦君子所不廢,未可便謂之咎。但以六三之險終,而上以剛躁應之,則有飲酒而沉淪濡首之象。若以此為孚,則孚所不當孚,而失是耳。
象曰:飲酒濡首,亦不知節也。
孔子之傳未濟上九云云,何也?曰:飲酒而至于濡首,亦太不知節也。既濟者,且將以終止亂,而况其為未濟之終乎?
按:知節即知時之義,而以此終易者,易取時行,以既濟為用,而以未濟為功。知節,則時雖未濟而可濟;不知節,則時雖既濟而終于不濟。正以見易乃時中之道,而生生之道。知節,則得時之中,而道日生;不知節,則失時之中,而道終窮也。嗚呼!易固教人時中之道,而實寡過之道哉!
豐川易說卷十
下一章节
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