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孚:䷼【兑下巽上】
節而受之以中孚,何也?序卦傳曰:節而信之,故受之以中孚。
中孚:,利涉大川,利貞。
文王之彖中孚云云,何也?曰:為卦,四陽外實,兩偶中虚,故為中孚。又卦義為悦而巽,巽以悦,故亦曰中孚也。而澤中之物順而悦,以誠相孚者,則莫如豚魚。蓋其為物,風至則吹浪水面,如期不爽,水族之无心順時而含靈應氣者,惟此最著。故彖謂人苛能如豚魚,虚中懷信則吉也。又卦為悦而巽,无不可濟之險,故又為利涉大川。然必守正則吉,不正亦不可為信也。
孚之為字,從爪從子,取鳥之乳卵應期而化之義。中孚之義,亦謂虚中之孚,須如鳥之乳卵也。
彖曰:中孚,柔在内而剛得中,,孚。豚魚吉,。利涉大川,。,。
孔子之傳中孚彖云云,何也?曰:言所謂中孚者,兑下巽上,合二體觀三四,皆柔而在内;分二體觀二五,皆剛而得中。柔在内則虚,剛得中則實。虚則无物,實則无偽。兑悦巽順,合而成信,乃人君感化邦國之道也。所謂豚魚吉者,能存誠順應,乘化以遊,如豚魚之應風則吉也。利涉大川者,涉世順應,如巽木之浮澤,虚舟之順風,何往不利也。中孚以利貞者,天道孚而有信,故四時不言而信,百物應期而生。人能静虚守正,與物,乃能。故天地間凡事以中孚為吉,而中孚尤以得正為利耳。
存誠順應,則信及豚魚;不然,曾豚魚之不如矣。信則民任,故孚乃化邦。
中孚為卦,原,而虚其中。蓋天之心,天之體,天之運,皆孚而貞也。故中孚以利貞,乃應乎天。
人心大虚,如中孚即應乎天。蓋應天者先天,而天不能違耳。
象曰:,中孚;。
孔子之傳中孚大象云云,何也?曰:澤上有風,風行水上,渙散解釋之象。君子體此,以兑說之口,議死罪之獄,而使受渥澤;以巽入之心,緩獄囚之死,而使被仁風,亦如澤風之渙散解釋也。議獄者求其入中之出,緩死者求其死中之生,是惟大聖人本一腔至誠惻怛之心,乃能如此。故議獄緩死,亦中孚意也。
初九,虞吉,有他不燕,【他,湯何反】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初當中孚之初,陽剛外固,而與四相孚,安然能孚則吉,有他則燕之不如矣。蓋虞有安而慮之義,孚以誠確為貴,而初則陽剛外包,如鳥凝神抱一,慮始謹初,有虞之象也。燕亦安義,乃玄鳥之稱,應時而至,處堂悦入,蓋物之有孚而說巽者也。卦取中孚,原有鳥孚之義,故初取燕,二取鶴,而上取翰音,蓋皆以鳥孚之旨相終始也。大抵象鳥伏子,故云有他不燕。二爻象孚欲成,故云其子和之。三爻象子在殻,故云得敵。四爻象子成,故云月幾望。五象雛成羣,故為有孚攣如。上象習飛,故為登天。而要之皆鳥孚之節度,即皆中孚之義。象,物象也。善讀易者,即象得義,即義悟象,于易即思過半矣。
即中孚二字,一象鳥孚卵,一象豚魚,一象涉川,一象燕,一象鶴,一象鼓罷泣歌,一象月望馬亡,一象攣如,一象翰音。可見天地間无象非易,无在非易,在人善觀善會耳。
象曰:初九虞吉,志未變也。
孔子之傳中孚初九云云,何也?曰:言初九之虞吉者,謂以剛德履悦初,其志誠一未變也。
九二:鳴鶴在隂,其子和之。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之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鳴鶴子和者,中孚之神含于三四,而其應則動于二五。蓋九二與五以剛中說巽,正當鳴和之應,而鶴則陽鳥善鳴,于二兑中之象為尤近,故二取鳴鶴子和,以見相孚之必然也。其曰好爵爾靡,則謂好爵人所易吝,而相孚則彼此可共,是亦悦而能巽,可以見相孚之无間者,故象又取之耳。嗚呼!其在人心則誠信為德,无物不通者乎?
象曰:其子和之,中心願也。
孔子之傳中孚九二云云,何也?曰:言其子和之者,其鳴以中心之誠,故和亦出中心之願也。曰:言行在善不善之間,而應違關千里之遠。其斯誠感誠應之自然乎?而人心之廓然大公,物來順應,亦猶是矣。
六三,得敵,或鼓或罷,或泣或歌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六三以隂處陽,以柔處剛,悦極而應翰音之上九,故為得敵而不能自主,或鼓或罷,或泣或歌之象。
象曰:或鼓或罷,位不當也。
孔子之傳中孚六三云云,何也?曰:言六三之或鼓或罷者,三以柔處剛,又居兑口以應不正之上,所處之位原不當也。
六四,月幾望,馬匹亡,无咎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六四居中,而以隂居隂,中虚无物,不與三合,而獨上比于五,是為月之幾望而圓滿,馬之匹亡而獨進。中孚如此,咎于何有?故象占如此。
六四以柔順静虚,巽而承五,是為隂之極盛,而中孚體完者,故為月幾望之象。與三兩隂相比,如馬之匹,三躁擾搆敵,而四獨柔巽比五,絶三不正之朋,故為馬匹亡之象。
象曰:馬匹亡,絶類上也。
孔子之傳中孚六四云云,何也?曰:言馬匹亡者,四與三皆隂,而邪正不同,四絶隂類,而上從九五,故自无咎也。
九五,有孚攣如,无咎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九五居巽之中,居剛之正,下乘六四而静虚内通,内應九二而中正相孚,正所謂剛中說巽以化邦者也。故為有孚攣如,而自得无咎之象。其在于鳥,則期滿子成之候乎?故六爻惟此獨稱孚焉。而王者之信孚大臣羣臣,化孚天下萬邦,可以類推。即人心之性善而情善,心誠而意誠,亦可類推也。
象曰:有孚攣如,位正當也。
孔子之傳中孚九五云云,何也?曰:言九五之有孚攣如者,惟其位正當剛中之位,故其孚有攣如之孚也。四五虚實得位,中孚之至,而皆有補過之辭。蓋人非至誠,未有不補過而能无過者,故中孚又以補過為功耳。然要之易道,亦原是處處教人補過以寡過之旨也。
上九,翰音登于天,貞凶。
周公之象云云,何也?曰:上九亢而在外,内應不正之三,故為展翰長鳴,聲聞于天之象。夫孚由中心之誠虚而後得,乃欲以翰音求之,是自趨于喪孚之途者也。守此不變,凶所不免矣,故象占如此。嗚呼!學者實德不孚,而聲聞過情,亦豈吉道乎?
象曰:翰音登于天,何可長也?
孔子之傳中孚上九云云,何也?曰:言翰音登于天者,以躁妄為中孚,豈長久之道乎?必也誠中孚外,如四如五,其庶幾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