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稱: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又曰:知變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為乎!蓋易之理廣大而精微,雖聖人猶難盡言之也。廷與陛咫尺耳,傳言且失旨,由千百世之下而推著千百世以上之言,便謂羲、文、周、孔之意在是,未可必也。未可必而必之,則固因吾意之偶開,自謂得卦畫之底藴則惑。惑與固,君子不取也。夫易理無窮,非言之所能盡,故傳註于漢,疏義于唐,議論于宋,日起而日變。而易之用,則隨時隨事可以自察,廸之則吉,逆之則凶,憂虞悔吝,如響斯應。是以君子居則觀象玩辭,動則觀變玩占,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。聖人所以言易者,如是而已;人之所以通乎易者,亦如是而已。傳云:精義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不能致用,則不能利用,斯德不崇而身不安,無所貴于精義入神矣。善乎朱文公之言:人能取易一卦若一爻,熟讀而深玩之,推于事而反于身,則吉凶消長之理,進退存亡之道,無所求而不得,事父事君,亦無處而不當。此則致用、利用之義也。張子文,漢世名儒,史稱其善解易,精習經學,可為師法。然而殖貨財,窮奢侈,疏彭宣而暱戴崇,不能因災變以杜微漸,反假經術以惑主聽,附下罔上,不知所習者何卦之爻也。讀易而失易之用,古今同嘅,豈獨一子文哉!此余友陳君易用之所由著也。君一齋先生長子,先生湛德葆真,博識宏才,貫穿今古,著
【闕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