欽定四庫全書*易纂言卷三
元吳澄撰
彖上傳
【彖者,文王所繫六十四卦之辭。彖傳者,夫子為釋文王之彖辭而作也。經有上下二篇,故傳亦依經而分上下。陸氏云:彖,斷也,以斷一卦之吉凶者。 字書彖即豕字,從勺從豕。勺,豕頭,象其上鋭之形。益,野豕也。其頭最有力而鋭,善斷物,故假借為決斷之義。音與豕同,又音羊至切。因假借其義,又假借其音,為通貫切。】
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,乃統天。
【此釋彖辭元字。凡易中言大者皆謂陽,乾以剛健為元,故稱大。資,取也。始,謂本其氣。統,猶總也。元為天德之總名,天之德統於元,猶人之德統於仁也。】
雲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
【此釋彖辭亨字。雲行於天,雨施於地,則各品之物生者皆長形,由短而倏至於修,如水之流由此而倏至於彼也,故曰流形。乾有元德,能致品物之亨,是謂元亨。元亨者,元之亨也。】
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大和,乃利貞。
【此釋彖辭利貞。變者,化之斬;化者,變之成。乾道以漸變物而至於化。長者成實,則一實之中各具一性。帝正者,全而无偏也。以天所賦則謂之命,以物所受則謂之性,而物所受即天所賦者也,故曰性命。保如保城之保,猶言完也。合如合衆之合,猶言聚也。所受所賦之性命,完聚於一實中,藏天德之大,畧无乖戾,故曰大和。各正謂貞,大和謂利。先言貞後言利者,天道之貞,無所不利,乃所謂利貞。利貞者,利於貞也。】
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
【上文言天道之元亨,此言聖人之元亨也。聖人之德,如人之首,獨高而出乎庶物之上,所謂元也。有此元德,故能致萬國咸寧之治,所謂亨也。】
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,時乘六龍以御天。
【上文言天道之利貞,此言聖人之利貞也。大明,日也。聖人之隨時應務,如大明之照,今日既終,明日又始,因其潛、躍、見、飛、惕、亢之時,處之曲當,各无虧欠,所謂貞也。隨六者之時,而乘此龍德,以當天運,與時宜之,所謂利也。】
【傳一之一,凡五十七字。大明至御天十五字,舊本錯簡在品物流形之下,今正之。施,申志切。長,知兩切。見,賢遍切。】
至哉坤元!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
【此釋彖辭元字。程子曰:乾稱大,故坤稱至。至義差緩,不若大之盛也。澄謂乾以陽為元,故稱大;坤以隂為元,故不得稱大也。至,極也。始者,氣之始;生者,形之始。天地一元,而以萬物之形皆生於地。原其氣之所始,則出於天。坤所生之物,即乾所始之物。同此一元,乾既始之,則坤以順上承天之施而生之爾。】
坤厚載物,德合无疆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
【此釋彖辭亨字。坤體之厚,能載萬物,其德合於乾之无疆,謂配乾元也。弘亦大也。靜翕之時,含藏天氣於地中者甚弘;動闢之時,萬物生出,光輝發見於地上者甚大,而諸品之嘉美咸會也。坤德配乾元,其能致品物之咸亨者,雖乾之功,亦坤之功也。乾坤非有二元亨也。】
牝馬地類,行地无疆。柔順利貞,君子攸行。
【此釋彖辭利牝馬之貞,而并釋君子有攸往一句。馬,陽物也。牝則屬陰,而與地同類,故取牝馬為象。其行於地而能无疆,足以配乾之健也。坤柔之順乎乾剛,如牝馬之順乎牡馬,則利於正主事。君子之有所往者,其行亦當如是也。】
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。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
【言君子所行,先則迷而失其道,後則順而得其常。得常,謂得主也。蓋陰柔不宜倡而宜隨也。西南方之得朋者,謂三四相比近也。然不過與其同類之陰同行而已。東北方之喪朋者,謂初上相隔遠也。然散去陰朋而往從陽,則終必有慶也。蓋陰朋不宜合而宜離也。】
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。
【安象地之屹然不動。安而貞則吉者,謂其能如地道之无疆也。无疆者,謂終古常安靜也。程子曰:三无疆,蓋不同德。合无疆,天之不已也。應地無疆,地之无窮也。行地无疆,馬之健行也。傳一之二,凡七十六字。註之施,申志切。發見,賢遍切。比近,皮二切。後凡不音者,並同。】
屯,剛柔始交而難生,動乎險中。
【以卦體、卦德釋卦名。朱子曰:始交謂震,難生謂坎。程子曰:動乎險中,艱屯之義。】
大亨貞,雷雨之動滿盈。
【以下釋彖辭。大釋元。大者,謂陽屯之元,以九五之陽為卦主也。乾、坤之外,有元亨利貞者五卦,屯、隨、臨、无妄、革也。有元亨者四卦,大有、蠱、升、鼎也。屯、隨、无妄、革之五,臨、升之二,以陽為元,彖傳皆釋為大。大有、鼎之五,蠱之初,以陰為元,則不釋為大,止謂之元亨。程子以為大不足以盡元義,元亨重於大亨,非也。乾元稱大者,陽也。坤元者陰,則不稱大矣。屯之時,非元亨也,解其屯而後亨。雷雨以卦之二象言,動謂震雷,滿盈謂坎雨,雲上雷下,鬰結而未成雨,所以為屯。若震、坎二象,上下互易,變屯為解,則雷動乎上,雨降而滿盈乎下,屯之鬰結者解,而未亨者亨矣。卦主九五,雖陽剛中正,然爻辭屯其膏之象,何有元亨?大貞凶之占,何有於利貞?彖辭之元亨利貞,必變易雷雲之屯,轉為雷雨之解,乃是陽元之大,能致亨而利於正主事也。程子曰:所謂大亨貞者,雷雨之動,滿盈也艱。屯木能通暢,及其和洽,則成雷雨生物,乃遂亨之道也。】
天造草昧,宜建侯而不寧。
【天造草昧,釋勿用有攸往。天造,謂天地肇造之初。草昧,謂人與禽獸雜處於草莽茫昧之中。屯難之時,一如鴻荒草昧之世,不可以有往也。宜建侯而不寧,釋利建侯,宜利也。方時之屯,无所統屬則亂,宜立君以治之,故一陽自外而入居於内,以君其民也。蔡氏曰:不寧,不安也,言當急也。朱子曰:未可遽謂安寧也。丘氏富國曰:章首先釋卦名,次釋卦辭。又卦義有未盡者,從而推廣之,此彖傳定例也。雜取卦體、卦象、卦德、卦變四者。卦體以兩體及六爻之義言,如屯剛柔始交而難生之類。卦象以天地雷風山澤水火言,如雷雨之動滿盈之類。卦德以健順明險動入止說言,如動乎險中之類。卦變以剛柔往來上下言,如柔來文剛,分剛上而文柔之類。自屯以下,大要皆不越此。
傳一之三凡三十一字:難生,乃旦切。註:傳,直戀切。後不音者並同。解音蟹。】
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
【以卦象、卦德釋卦名。艮,山之下有坎,水之險,地之蒙也。内險不可處,外止莫能進,人之蒙也。】
蒙,亨。以亨行,時中也。
【以下釋彖辭。蒙,元亨也。九二為蒙之主,其才可以致亨也。以險而止,蒙未亨之時也。以亨而行,蒙既亨之時也。所以致此者,以九二當其時而得中也。】
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
程子曰:二以剛明之賢處下,五以童蒙居上,非是二求於五,蓋五之志應於二也。】
初筮告以剛中也。再三瀆,瀆則不告,瀆蒙也。
【初筮得此卦,則許其來學而告之。告之者,以剛中之道開發其蒙也。若再筮、三筮始得此卦,則當不答所求。儻或告之,則不但我之問筮者為瀆神,而我之告童蒙者亦為瀆蒙矣。】
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
【釋利貞而廣其義。彖辭為占者言,謂占者利於正主事也。凡他卦之利貞,其義皆然。彖傳則為童蒙言,謂童蒙未有所為,无正主之事。利貞者,利於養其良知良能之正,此乃作聖之功也。然童蒙所養之正,即他日長而主事之正。夫子雖是惟廣文王之辭,而亦非有二義也。】
【傳一之四,凡五十三字。註為占、為童,云偽切。長而、知兩切。】
需,須也,險在前也。剛健而不陷,其義不困窮矣。
【以卦德釋卦名。程子曰:險在前,未可遽進,故需待。剛健之人,其動必躁。以乾之剛健而能需待,不陷於險,處之至善者也。故夫子贊之云:其義不困窮矣。】
需有孚,光亨,貞吉,位乎天位以正中也。
【以下釋彖辭需待之時,有孚應者,光顯而亨,正主事而吉。蓋以九五位乎天位之尊,而得正又得中也。朱子曰:正中與中正同,倒其辭以協韻爾。】
利涉大川,往有功也。
【需自大壯而變四,往居五而成舟象。五在舟之前,往進以出乎險,故曰有功。】
【傳一之五,凡四十一字。】
訟,上剛下險,險而健,訟。
【以卦德釋卦名。程子曰:乾上坎下,上剛下險,剛險相接,能无訟乎?又人内險外剛,險而又健,是以訟也。晁氏曰:上以剛陵下,下不險則未必訟;下以險?上,上不剛則未必訟。外健而内不險,未必生訟;内險而外不健,未必能訟。】
訟,有孚,窒,惕,中吉,剛來而得中也。
【以下釋彖辭,此以卦變言。占之如此者,以九二之剛,自三來二,而得下卦之中也。惟剛實,故能致人之孚,又為窒塞。惟在中,故能惕懼,又能止於中半之時而不過。】
終凶,訟不可成也。
程子曰:成,謂窮盡其事也。】
利見大人,尚中正也。
【以卦體言,尚上也。中正之人在上,謂九五也。】
不利涉大川,入于淵也。
【以卦變言,淵謂初也。初,地下之位,故曰淵。乾九四爻辭在淵,亦謂初也。九二自三降二,若舟行退後,又自二降初,是入于淵也。】
【傳一之六,凡四十六字。】
師,衆也。貞,正也。能以衆正,可以王矣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及彖辭。貞,丈人之義。以,猶言用也。朱子曰:以,謂能左右之。一陽在下卦之中,而五陰皆為所以也。澄謂:能以其衆而正主事者,湯、武之師是也,故曰可以王矣。王,謂九二剛中之大人。崔氏憬曰:域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,為王者必大人也。】
剛中而應,行險而順,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,吉又何咎矣。
【以卦體、卦德釋吉无咎之義。朱子曰:剛中,謂九二。應,謂六五應之。行險,謂行危道。順,謂順人心。毒,害也。師旅之興,不无害於天下,然以其有是才德,是以民說而從之也。澄案:毒天下謂内坎,民從之謂外坤。】
【傳一之七凡三十六字,注:左、右之並去聲。】
比,吉也。比,輔也,下順從也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及彖辭吉之義。比輔釋卦名比字,下順從釋吉字。比輔謂如車輔之比,近而輔於輻下,謂初、二、三、四之民順從者,坤德也。】
原筮元永貞无咎,以剛中也。
【再筮之占元永貞而无咎者,以九五之剛而得中也。程子曰:所謂元永貞如五是也。】
不寧方來,上下應也。
【不寧,謂上六比之時,下四陰皆順從,九五唯上一陰居比之終,如萬國朝禹而防風獨後。今此方且來從,則下四陰應而上一陰亦應,故曰上下應也。】
後夫凶,其道窮也。
【女再嫁而從後夫,男娶之而為後夫,夫婦之常道至此窮矣,所以凶也。】
【傳一之八,凡三十五字。此吉下舊本有也字。王昭素云:多也字,比、皮二切。注:朝禹音潮。】
小畜,柔得位而上下應之,曰小畜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。柔得位,謂六居四。上下,謂五陽。五陽皆應之,而一陰得以藏畜於其間也。】
健而巽,剛中而志行,乃亨。
【以卦德、卦體釋彖辭之占。以一卦言,則内剛健以立心,外柔巽以應事。以二爻言,則九五剛得中,六四與之合而志得行,所以能致亨也。】
密雲不雨,尚往也。自我西郊,施未行也。
【雲氣上往,故雨不下來。西郊者陰,陰非能施者,故施未行。】
【傳一之九,凡三十八字。施申志切。】
履,柔履剛也。
【以卦變釋卦名。】
說而應乎乾,是以履虎尾,不咥人。
【以卦德兼卦體釋彖辭之象。莊子云:虎與人異類而媚,養己者順也,其殺者逆也。六三成卦之主,為履虎尾之人,柔居說體,能和說以馴順乎虎者也。上乾為虎之首而剛猛,六三應乾之上九,是能應虎之所求,上畫實有以實其口也。既能和悦以順之,又有以應其求而養之,能如是,虎亦媚之矣,所以雖踐其尾而不遭其咥也。】
亨剛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,光明也。
【又以卦體釋彖辭之占。言占之亨者,以九五之剛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,且光明也。剛而得中得正,其德之不疚病也。尊居帝位而臨下,其位之光明顯著也。不疚光明,所以亨也。】
【傳一之十,凡三十一字。說音曰:咥,徒結切。疚,居又切。】
泰:小往大來,吉亨。
【總提卦名與彖辭。】
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
【釋卦名。通,謂句萌畢達,生出地上。上謂君,下謂臣民。】
内陽而外陰,内健而外順,内君子而外小人。
【釋小往大來。】
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也。
【釋吉亨也。】
【傳一之十一,凡五十一字。長、知兩切。注句:居侯切。】
否: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
【總提卦名與彖辭。】
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,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
【釋卦名。春,天地之氣交,則萬物發達而生。秋,天地之氣不交,則萬物天閼而死。先王建邦以分治天下之民,君之心下逮於民,民之情上通於君,則天下治而為泰。若君心不下逮,民情不上通,是上下隔絶不交,天下雖有邦,與无邦同矣,所以為否也。】
内陰而外陽,内柔而外剛,内小人而外君子。
【釋大往小來。】
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
【釋不利君子貞。】
【傳一之十二,凡五十八字。否下舊本有之。匪人三字,因經文衍而誤增也。長,知兩切。注:夭,因了切。閼,因葛切。】
同人,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,曰同人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。柔謂六二,乾謂九五。】
同人于野,亨,利涉大川,乾行也。
【以下釋彖辭,承上文應乎乾而言。所以致亨而利涉大川者,由乾之剛健而行也。柔雖得位得中,然非應乎乾,則不能有此亨利也。】
文明以健,中正而應,君子正也。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。
【以卦德、卦體釋利君子貞。内文明則察於理,外剛健則勇於義,中正則内无私心,應乾則外合天德,此皆君子之正道也。天下之志不一也,唯君子得大同之正道,故能至公无私,視人由己,通達天下衆人之志,而為一利君子之正,主事者以此。傳一之十三,凡四十八字。曰同人下,舊本有同人曰三字,胡氏、程子皆謂衍字。】
大有,柔得尊位,大中而上下應之,曰大有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。柔,謂六五。尊位,謂五五。陽位居上卦之中,故曰大中。上下,謂上卦二陽,下卦三陽。一柔而得五陽之應,是陽之多也,故曰大有。】
其德剛健而文明,應乎天而時行,是以元亨。
【以卦德、卦體釋彖辭。應乎天,謂六五應九二。時行,謂柔不當居尊。然其時適行而至此,則當其可也。夫有剛健文明之德,又順乎天理,行之所至,當其可如是,可謂善之長矣,宜其能致嘉之會也。】
【傳一之十四,凡三十三字。注:長、知兩切。】
謙,亨。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及彖辭亨之義。天道下濟而光明,謂艮在下卦。濟猶既濟、未濟之濟。艮之下畫、中畫,即坤之下畫、中畫也。以乾之上畫交坤成艮,陽下濟陰,天光下臨,故艮有光明之象。地道卑而上行,謂坤在上卦。坤在下,至卑也,而其氣能上行,以與天氣交。下濟與卑釋謙字,光明上行釋亨字。惟其謙,所以亨也。】
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
【又廣言謙理,以釋君子有終。虧益以消長進退之氣言,變流以高下凹凸之形言,害福以殃慶休咎之應言,惡好以從違向背之情言。朱子曰:變謂傾壞,流謂聚而歸之。澄謂:謙者,尊崇他人以居己上,而己亦光顯;卑抑自己以居人下,而人亦不可踰越之。此君子之所以有終也。】
【傳一之十五,凡五十七字。惡、好竝去聲。長,知兩切。凹,於交切。凸,徒語切。背音佩。】
豫,剛應而志行,順以動,豫。
【以卦體、卦德釋卦名。一剛為主,上下衆柔應之,而剛之志得行。順序以動,動不後時,事皆如意,所以暇而樂也。】
豫,順以動,故天地如之,而況建侯行師乎?
【以卦德釋彖辭。豫卦之義,順序以動而己,雖天地之運亦如此也,而況建侯行師之事乎?】
天地以順動,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;聖人以順動,則刑罰清而民服。
【廣豫義,天地之順序而動,豫也。故日月之行不少過差,而四時之不忒由此。聖人之順序而動,豫也。故刑罰清明,无不允當,而民心之咸服由此。】
豫之時義大矣哉!
【時義,言豫時之義理。項氏曰:豫、隨、遯、姤、旅皆若淺事而有深意,曰時義大矣哉,欲人之思之也。險、睽、蹇皆非美事,聖人有時而用之,曰時用大矣哉,欲人之别之也。頤、大過、解、革皆大事,火變也,曰時大矣哉,欲人之謹之也。澄謂夫子於彖傳特言十二卦之時,專言時者四。盖聖人之博施兼養,賢才之極盛過多,此古今至治之世。解除大難,革變大命,此古今非常之事。孰有如此時之大者,非大德大才不能當其會也,故曰時大矣哉。言時義者五。盖豫說隨從,君子方遯而必消,小人初遇而必盛,與夫羈旅於外,非時之大也,而處之必適其宜,所以處斯時之義則大,故曰時義大矣哉。言時用者三。盖險非可恃,睽、蹇非人之所願,然亦有時而用之,非常用者也。於斯時而用則為大,如莊子所謂雞癕豕零,是時為帝,故曰時用大矣哉。專言時者,重在時字,時義重在義字,時用重在用字。或乃以時義為時與義,時用為時與用,失之矣。唯項氏謹之、思之、別之之說得其意。】
【傳一之十六,凡六十字。註:樂,音洛。别,彼列切。施,申志切。夫,音扶。癕,音雍。】
隨,剛來而下,柔動而說,隨。
【以卦變、卦德釋卦名。一剛自上來,初下於二柔,而柔隨之。震,男動乎内,而兌,女說乎外,以隨之也。】
大亨貞无咎,而天下隨之。
【釋彖辭。陽剛之元德,能致亨而貞,則无咎,而天下皆從之也。】
隨之時義大矣哉!
【為人之隨者,以己從人,而己宜若小。然於斯時也,而思其義之大,則不以隨為小事,而輕且苟矣。】
【傳一之十七,凡二十七字。天下隨之,舊本之作時。隨之時義,舊本作隨時之義。朱子依王肅本說,音曰。】
蠱,剛上而柔下,巽而止,蠱。
【以卦變、卦德釋卦名。剛上則有為者退,柔下則无能者進。巽懦而止,則无能而又不為也。卦之成蠱以此。】
蠱,元亨而天下治也。
【以下釋彖辭。有元德,能致亨,而天下之蠱治矣。】
利涉大川,往有事也。
【蠱之時,當勇往有所事,以濟險難。若巽懦而止,則終於蠱而已矣。】
先甲三日,後甲三日。終則有始,天行也。
【有又通數日以甲者,以其為十日之始也。先乎甲之三日者,辛也。由辛而壬癸,則十日終。終則又始於甲,歷乙丙而至丁,則又為後乎甲之三日矣。終始者,天行之循環也。治蠱者,柔當先甲辛,後甲丁,如天之行也。
傳一之十八凡四十一字註:險難,乃旦切。數日,色主切。】
臨,剛浸而長。
【釋卦名。臨者,上之親近乎下也。剛浸而長,以上與下親,而下漸親附也。上柔順之心,臨在下之剛。在下之剛浸長,則在上者愈相親近,臨之義也。】
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
【以下釋彖辭,以卦德、卦體言。剛以說進,而柔在上順之。九二剛中,而六五在上應之。此陽剛之大,所以能致亨而正,主事者合乎天之道也。】
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【臨卦二陽長而消二隂,然自一陽生之月,歷八月則為遯卦,二隂長而消二陽矣。今之二陽長至于八月,而二陽消亦不久也。朱子曰:雖天運之當然,然君子宜知所戒。項氏曰:元亨利貞,指六陽之卦也。八月有凶,指二隂之卦也。二陽方長,雖未成乾,而己有乾之德,必至於乾者,天道然也,故曰天之道。未至成遯,而己有遯之禍,其長如此,其消亦如此,故曰消不久。然則撫消息盈虚之運者,可不勉其所必至,而防其所將及哉?
傳一之十九,凡三十字,長、知兩切。說音曰。】
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
【以卦德、卦體釋卦名。大謂二剛觀天下之觀,去聲,示也。二剛之大,為四柔所觀而在其上,其德順於民而巽於己。九五居中得正,示表儀於天下,居在上之位,而又有如是之德,是以為下之所觀,而卦名曰觀也。項氏曰:觀四隂方咸,以二陽為大,而曰大觀。大壯二隂在上,以四陽為大,而曰大壯。不論其多寡上下,而論其德也。觀字卦名并卦内並是平聲,惟觀天下一字是去聲爾。序卦以可觀解卦名,雜卦以或求解卦義,皆下觀上也。彖之觀天,象之觀民,六爻之所以觀,无一可作去聲者。頤與觀互相變,故頤之卦辭、爻辭皆用觀字,亦是乎聲。】
觀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,下觀而化也。
【釋彖辭。觀其盥,不待觀其薦而有孚已。顒若者,下之觀上而化也。言感應之機甚速。】
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,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。
【廣觀義。上文所言感應之速者,觀道之神也。因言天道之神,神者,妙不可測之謂;服者,從而化也。人觀天道之神,莫知其然,而四時代謝,終古如一,无少差忒。觀道亦然。常人以言設教,則有聲音;以身設教,則有形迹。聖人之道,如天之妙不可測,以之設教,非有聲音,非有形迹,不設而設,不教之教。天下一觀感之餘,其應捷如影響,莫不從而化焉。應其所感,亦如四時之應乎天,而无有差忒也。盖所存甚神,故所過即化,篤恭而天下平,如上天之无聲无臭,而萬邦皆作孚,此其所以為神道與?】
【傳一之二十,凡四十九字。註:道與音余。】
頤中有物曰噬嗑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。程子曰:外剛中虚,頤口之象。中虚之中又一剛,為頤中有物之象。口中有物,隔其上下,不得嗑,必齧之,則得嗑,故為噬嗑。】
噬嗑而亨,剛柔分,動而明,雷電合而章。
【以下釋彖辭,以卦變、卦德、卦象言。卦自否變,否之三陽分其一為初九,而成震之動。否之三柔分其一為六五,而成離之明。剛柔分,則隔而未合也。動而噬之,使合也。明則有亨之意矣。電開而雷合,則既噬而嗑也。雷合而電章,則既嗑而亨也。章有嘉美之義。剛柔分,動而明,言未嗑之前,以噬而致亨。雷電合而章,言既噬之後,以嗑而遂亨。先之以噬嗑而亨四字者,項氏曰:此二句解噬嗑亨也。】
柔得中而上行,雖不當位,利用獄也。
【以卦變言。否之初五相易,柔自初上行至五,得上卦之中。居五雖不當位,然以柔居剛,為以剛濟柔,而不過於柔,治獄所宜也。結之以利用獄也四字者,項氏曰:此兩句解利用獄也。噬嗑而亨,何事不利?而獨利用獄者,六五以柔在上,才不當位,不足以致大利。獨以柔得中,利於用獄而已。】
【傳一之二十一,凡三十六字。】
賁,柔來而文剛,故亨;分剛上而文柔,故小利有攸往。
【以卦變釋彖辭。項氏曰:二剛為質,而以柔文之,則卦之内體,固有能亨之道。及内之一剛,分往居外,反使二柔為質,而以剛文之,故小利有攸往而已。以柔文剛則順,以剛文柔則悖。蓋其質既弱,則文无所施也。澄案:項說小字,雖未合爻義,然亦一義也。】
剛柔交錯,天文也;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;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【廣賁義。以卦體言,交錯者,初與二,三與四,五與上,皆以一剛一柔相閒。在天,日月之行,星辰之布,亦剛柔交錯,故曰天文也。以卦德言,文明者,文彩著明;止者,不踰分限。在人,五典之叙,五禮之秩,粲然有文,而各安所止,故曰人文也。時變,謂四時寒暑代謝之變。化,謂舊者化新。成,謂久而成俗。程子曰:天文,謂日月星辰之錯列,觀之以察四時之遷改。人文,人理之倫序,觀之以敎化天下,成其禮俗。乃聖人用賁之道也。】
【傳一之二十二,凡五十二字。賁下,舊本有亨字。朱子曰:疑衍,今刪去。天文也上,舊本无剛柔交錯四字。
胡氏曰:蓋遺脱。朱子曰:或然也。澄案:王弼註天文也三字自為一節,不與上文連,而註云剛柔交錯而成天文,則疑若當時此四字未遺脱。然今從胡氏說補之。】
剥,剥也,柔變剛也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。隂柔割剥,陽剛變五,剛為柔也。】
不利有攸往,小人長也。順而止之,觀象也。君子尚消息盈虚,天行也。
【以卦體、卦德釋彖辭。隂柔,小人方長盛而消。剥,陽剛,君子豈宜有往也。下坤順,上艮止,有順時而止之象。君子觀此卦象,知隂方息而盈,陽方消而虚,此乃天運之流行,唯當順時而止,所以不往也。尚,猶貴也,所貴者能知消息盈虚也。】
【傳一之二十三。凡三十三字。長、知兩切。】
復,亨,剛反也。
【釋卦名及彖辭亨之義。剛反,釋復字,而亨之意在其中。剛既反,則日長日盛而亨矣。】
動而以順行,是以出入无疾,朋來无咎。
【以卦德言。動而以順行,則其動皆无逆理咈意之事,所以己之出入,朋之來至,皆无疾咎也。】
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,天行也。
【自隂生至陽復,凡七月。此乃天運之行,自然而然。故人之出外而反者,復其故道,亦當七日而來至,其占應乎天行之自然也。項氏曰:剥曰君子尚消息盈虛,天行也。復曰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,天行也。道之興廢皆天命。】
利有攸往,剛長也。
【剛之長,當進而往。人於剛長之時,亦宜有所往也。項氏曰:剥曰不利有攸往,小人長也。復曰利有攸往,剛長也。易之意,凡以為君子謀也。】
復其見天地之心乎?
程子曰:一陽復於下,乃天地生物之心也。先儒皆以静為見天地之心,蓋不知動之端,乃天地之心也。非知道者,孰能識之?邵子曰:冬至子之半,天必无改移。一陽初動處,萬物未生時。玄酒味方涉,大音聲正希。此言如不信,更請問包羲。問:天地之心,雖静未嘗不流行,何為必於復乃見之?朱子曰:三陽之時,萬物蕃新,只見物之盛大,天地之心却不可見。唯是一陽初復,萬物未生,冷冷静静,而一陽既動,生物之心闖然而見,雖在積隂之中,自掩藏不得,此所以必於復見天地之心也。】
【傳一之二十四,凡四十六字。剛反下舊本无也字,今補之。長、知兩切。】
无妄,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。
【以卦變釋卦名。剛為天理,柔為人欲。外謂三,内謂初。遯之初三相易,剛自三來。初為一卦之主,易去内柔,是天理為主於内,而去其人欲之妄也。】
動而健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命也。
【以下釋彖辭。以卦德、卦體言。動而剛健不息,剛得中而柔應之,此天之所以為天者。而卦具此善,是與天之道合矣。故其大德能致亨以正主事,其占與乾同也。天之命即天之道,以其自然則曰道,以其流行則曰命,改字叶韻爾。】
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。无妄之往,何之矣?天命不佑,行矣哉!
【上之字助語,下之字適也,往也。无妄,天之正命也。无妄者之往,宜何所適乎?適正可也。匪正而往,則是咈天命矣。天命所不佑,其可行乎哉?】
【傳一之二十五,凡五十字。註:去起呂,切。】
大畜剛健,篤實輝光,日新其德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。乾體剛健,艮體篤實,乾艮互離為光輝,此陽剛之大德,畜而然也。大者畜則可久,故其德日新而有常,日新亦離象。】
剛上而尚賢,能止健,大正也。
【以下釋彖辭,以卦變、卦德言利貞。卦自大壯而變一剛,由四升上,為大畜之主爻。五四二柔,以一剛為賢而尊上之,上艮之止,能止下乾之健。考爻義,則止乾之健者,艮之二柔為之也。彖傳乃謂二柔尊上,一剛於己之上,其能止健者,一剛之大正主其事也,而非二柔之小者為之。不以止健之功歸之於隂小,蓋聖人之微意。】
不家食吉,養賢也。
【賢為陽類,賢人之聚,君上當養之,使之食天禄,不當使之家食也。此賢字謂乾三陽。】
利涉大川,應乎天也。
【涉險,非乾健之力不能,六五下應乎乾,故能涉大川。】
【傳一之二十六,凡三十八字。】
頤貞吉,養正則吉也。
【釋卦名及彖辭貞吉之義。養釋頤,正則吉,釋貞吉。】
觀頤,觀其所養也。自求口實,觀其自養也。
【所養養人,自養養己。項氏曰:觀其所養,指上九言。觀其自養,指初九言。初、上二陽,上下兩卦之主爻也。非夫子贊辭明白,則後儒必不分作養人、養己兩條也。】
天地養萬物,聖人養賢以及萬民。
【廣頤義初、上二畫,乾之初九、上九也。中間四畫,坤之六二、六三、六四、六五也。天包地外,萬物生養於地中。上九在上之陽,聖人也。初九在下之陽,賢人也。四隂,坤之衆,萬民也。程子曰:聖人養賢,所以養萬民也。與共天位,食天禄,俾施澤於天下,養賢以及萬民也。】
頤之時大矣哉!
程子曰:天地之中,品物之衆,非養則不生。聖人裁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川養天下,至於鳥獸草木,皆有養之之政,其道配天地,故曰頤之時大矣哉。或云義,或云用,或止云時,以其大者也。萬物之生,與養時為大,故云時。】
【傳一之二十七,凡四十三字。註:施,申志切。相,息亮切。】
大過,大者過也。
【以卦體釋卦名。過,謂多於隂。】
棟橈,本末弱也。
【以卦體釋彖辭之象。本,謂初。末,謂上。弱,謂隂柔。】
剛過而中,巽而說行,利有攸往,乃亨。
【以卦體、卦德釋彖辭之占。剛雖過盛,而二五皆得中,則雖過不過矣。以柔巽柔,說而行,是以柔濟其過盛之剛也。不恃其盛而過於剛,所以利於往而能致亨。】
大過之時,大矣哉!
【大過之時,君子之過盛也。苟善於處,則為君子利且亨之時,故贊其大。】
【傳一之二十八,凡三十三字。說音曰。】
習坎,重險也。
【釋卦名。】
水流而不盈,行險而不失其信。
【以下,釋彖辭以卦象、卦德言。流者,一陽之動於中;不盈者,陷於二隂而未能出。險,謂中能陷人,隔絶内外,不失其信。謂逝者如斯,不舍畫夜,雖動流於科坎之中,而不盈滿以出乎科坎之外。此釋卦名坎字。雖行於有險之中,而不失其有常之信。此釋彖辭有孚字。水之有信如此,故筮得此卦者,人之有孚於己,亦如水之有信也。】
維心亨,乃以剛中也。
【以卦體言。二五剛中之實,足以感人,故人皆維係其心而不釋,致亨之道由此。】
行有尚,往有功也。
【六四往則上得九五之配合,是往而有功也。】
天險,不可升也;地險,山川丘陵也。王公設險以守其國。
【廣坎,險義。不可升者,无形之險;山川丘陵者,有形之險。王公因有形之險為无形之險,設此以固守其國,是謂人險。】
險之時用大矣哉!
【險雖非美事,而有時得用,故贊其大。】
【傳一之二十九,凡五十九字。註:舍音捨。】
離,麗也。日月麗乎天,百穀草木麗乎土。重明以麗乎正,乃化成天下。
【釋卦名。項氏曰:日月麗乎天而成明,百穀草木麗乎土而成文,故卦為文,又為明。重明以麗乎正,此統論一卦之義以釋卦名也。上卦為重明,下卦三爻皆麗乎正,故曰重明以麗乎正。以字如同人之文明以健,賁之文明以止,皆論上下兩卦。上為重明之君,下皆麗乎正之人,此明君能化成天下之象。】
柔麗乎中正,故亨,是以畜牝牛吉也。
【以卦體釋彖辭。雖柔而利於正,主事者以其麗乎中正也。亨吉二占,皆由利貞而得。項氏曰:柔麗乎中正,此以二五成卦之爻釋卦辭也。五麗乎中,二麗乎正,中人能附順乎中正之道,故亨,是以畜牝牛吉。加是以二字,明柔附本非令德,以能附麗乎中正,是以吉也。苟附麗非正,則安得吉哉?朱子曰:柔麗乎中正,說六二分數多。六五柔麗乎中正,不得其正,特借中字包正字爾。】
【傳一之三十,凡四十字。】
易纂言卷三
上一章节
下一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