䷌:【离下乾上】
○【三之一,上之八,緯一陰姤變,主六二。】
同人于野:【此羲皇離下乾上之卦,而文王名之曰同人。同人者,同心同德之人也。六二、九五俱以中正居人位而相應,六二為九五所同之人,故曰同人。卦名連,彖辭象也。人目所望,地連天際處為野,六二在下,居乎地也,上應乾五,應乎天也,故曰同人于野。】
亨:【占也。六二卦主,而乾五為應,故能致亨。】
利涉大川:【占也。初、二、三有舟象,乾健前行,而舟隨其後,故以涉大川則利也。】
利君子貞:【占也。二、五中正相應,其相同者皆君子之正道,故利於君子之正主事也。】
初九:【初之畫得九,為同人之遯。】
同人于門:【象也。同人謂六二,乃九五所同之人也。初九變為柔,成艮門闕之象。初者時之初,同人自姤而變,六二自初往二,猶自門而出外也。】
无咎:【占也。於初而出門以就同己者,非有咎也。】
六二:【六居第二畫,為同人之乾。】
同人于宗:【象也。宗如宗子之宗,六二為一卦之主,猶宗子為一族之主也。凡宗者,各有所宗,非天下為公之同也。六二以中正應九五,同乎九五而已,他无與同者,是六二之為同人,不過于其同宗之人而同也。】
吝:【占也。程子曰:同於所繫應,是有所偏與,在同人之道為私狹,故可吝。】
九三:【九居第三畫,為同人之无妄。】
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:【象也。離之戈兵為戎,九三變為柔,互震上畫,互巽下畫,為有草茅竹木之處,故曰莽。又互艮中畫,山之半也,故為陵。義與丘同,下卦之上,故為高。伏者,伏于四之下。升者,升于二之上。三,震數。項氏曰:伏戎于莽,處下卦也。升其高陵,望上卦也。程子曰:卦唯一陰,諸陽皆欲同之。二中正,與五相應。三與之比,欲奪而同之。然理不直,義不勝,故不敢顯發。伏藏兵戈于林莽之中,負不直,又畏懼,時升高陵以顧望,至三歲之久,終不敢興。既不敢發,故不至凶也。】
九四:【九居第四畫,為同人之家人】,乘其墉,弗克攻:【象也。墉,城垣也。離中虚外,周象墉。九三為六二之墉,四在三上,乘其墉也。九四亦欲得六二乘二之墉,將攻而取之。然二之應五,正也。四之於二,非應非比,其攻之為无名,而逆理甚矣。二雖弱而直,四雖強而不直,始有攻之之意,終以義之不可,故弗克攻而止。項氏曰:凡爻言不克者,皆陽居陰位,訟之九二、九四,同人之九四是也。唯其陽,故有訟有攻。唯居陰,故不克訟,弗克攻。】
吉:【占也。程子曰:知不直而不攻,畏義而能改,其吉宜矣。澄案:三之伏戎,四之乘墉,或並以為抗五,或並以為侵二,或謂三欲侵二,四欲抗五,以爻義考之,皆非也。夫陽之得陰,陰之從陽者,以其應也,以其比也。姤之初六正應九四,而九二與比者得之。同人六二若非以中正與九五同,則不保其不為姤之初六矣。九三不慮六二之不從己,唯忿九五之能得二,故不急圖二,而專以敵五為心。晉文公一戰勝楚,諸侯之從楚者,自不能不從晉。九三非能如此也,而謬計妄想,盖欲如此。九三與九五,度德雖殊,度力猶頗相等,均之為以剛居剛故也。若九四之以剛居柔,則力非能抗九五者矣,故不敢咎五,而徑以攻二為事。晉悼公與楚爭鄭,不伐楚,但伐鄭,鄭不能支,而楚自不能與爭。九四非能如此也,而輕舉妄動,盖欲如此。然三之於五,卒不能興者,以勢之不敵而不敢也,故僅可以免凶。四之於二,卒不攻者,以義之不克而不為也,故猶可以獲吉。】
九五:【九居第五畫,為同人之離。】
同人先號咷而後笑:【象也。同人亦指六二。號,大呼也。咷,哭也。號咷者,離火之聲;笑者,兌口之說也。六二往應九五,而厄於九三之強鄰,其先六二在離火炎焚之中而號咷,其後與九五相遇,九五變為柔,則成兌口而笑矣。】
大師克相遇:【象也。同人六畫俱變則成師,師以坤為衆,坤衆自乾惕而變,故為大師。九三之強,必時事俱變,以大師克勝之,然後二與五得相遇也。】
上九:【上之畫得九,為同人之革。】
同人于郊:【象也。初九、六二、九五所稱同人,皆謂六二,盖六二者,一卦之主,為九五所同之人。此爻所稱同人,謂九五,盖九五者,與六二相同之人也。郊謂國門之外。凡卦初、上二爻,有擬之以人者,有但言其時者,此卦之初、上是也。二、五為心德相同之人,三、四為爭奪六二之人,此四爻各擬之以人者也。初九但言時之初,同人于門,以六二在初之時而言也。上九但言時之終,同人于郊,以九五在終之時而言也。此二爻不擬之以人者也。九五與六二,以中正相同,然可與同者,止有六二而已。虞有八元八凱,周有亂臣十人,下至中林 兎之夫,猶可以為公侯之腹心,何其同者之多也。漢昭烈僅得一孔明,猶魚之有水,何其同者之寡也。乾九中而居五,則六二為應;終而在上,則下无應與。如出在國門之外,環視四顧,无一可與同者矣。】
无悔:【占也。非自處不善,時則然也。雖无衆賢共事,措天下於大同之治,而亦可无悔也。
六畫俱六九,為同人之師。】
【經彖辭凡十三字,爻辭凡六十一字。葬:莫黨切。號:戶高切。咷:道刀切。註:夫陽音扶。勝:楚:升正切。度:待洛切。頗:匹可切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