䷊【乾下坤上】
泰,通泰也。爲卦乾下坤上,陽降而下,隂騰而上,天地交而二氣通,萬物遂其生成,故爲泰。
泰:小往大來,吉,亨。
泰否皆乾坤互易全體以成卦,故止以隂陽言之。小,隂也;大,陽也。往謂往於外,來謂來於内。陽下降,隂上騰,隂陽之氣交,天地之泰也。君推誠以接其下,臣竭誠以事其上,上下之志通,朝廷之泰也。君子在内,小人在外,各得其宜,天下之泰也。泰之道,吉且亨也。泰否吉凶之變无他,隂陽邪正,内外消長而已。
彖曰:泰,小往大來,吉,亨,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内陽而外隂,内健而外順,内君子而外小人,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也。
内陽外隂,以卦體言;内健外順,以卦德言;天地上下之交通,君子小人之内外,以人物言。泰者,其天地人物至和極治之時也。
象曰:天地交,泰。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
天地交而隂陽和,萬物遂,所以爲泰。人君象之,財成其道,輔相其宜,以左右民。財如達財之財,因而篤之,以成其生養之道。輔如輔弼之輔,助而相之,以贊其化育之宜。此天地之間,所以无一物之不泰也。古財材通。
初九,拔茅茹,以其彚,征吉。
初以剛正居下,是君子而在下者也。時既泰,則進而上行。茹,根之牽連者。彚,類也。君子進必以其類,如茅之根,拔其一則牽連而起矣,下二陽乃其類也。征,行也。志行,道亦行也,故吉。
象曰:拔茅征吉,志在外也。
獨善其身者,内也;兼善天下者,外也。初九上進之志在天下,不在一身,故曰在外。其孟子所謂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。
九二,包荒,用馮河,不遐遺。朋亡,得尚于中行。
二以剛中上應於五,五以柔中下應於二,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者也。時既泰矣,二居大臣之位,所以處泰之道有四焉:必恢含弘之量以包容荒穢,不然則淺狹多疑而人不安;必施剛果之用以濟深越險,不然則循習苟安而事不立;必深思遠慮而无幽遐之遺,不然則狃於目前而忘後患;必大公至正而无朋比之私,不然則偏於所向而爲害多矣。蓋亦以二乾體也,如乾之大,故能包荒;資乾之健,故能馮河;覆而无外,故不遐遺;剛而得中,故能朋亡。具此四者,所以能合乎中行之君而致泰之盛也。尚,尚主之尚。配,合也,應六五歸妹之義。
象曰:包荒,得尚于中行,以光大也。
此小象舉一句而下文皆在之例,言泰道之所以光明盛大也。
九三,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,艱貞无咎,勿恤其孚,于食有福。
三居泰否往來之會,隂陽升降之交,而當陽進之極,履盛滿之地,而失泰道之中,故爲之戒曰:无常安平而不陂者,謂无常泰也。无常往去而不復者,謂隂將返也。此天道之必然,君臣能艱危其思,正固其守,庶可保泰而无咎。倘以泰爲可恃,不以此理爲可信,恬不知恤,則將自食其所有之福禄而永終矣。食如食言之食,没而盡之也。
象曰:无往不復,天地際也。
此因隂陽之交際,明泰否无常之理以爲戒也。
六四,翩翩,不富以其鄰,不戒以孚。
富,實也。隂虛陽實,不富謂非陽之實也。九三巳處泰之盛,盛則必衰。六四則泰運巳過,故隂乘陽之衰,羣然内復,率其同類无實之鄰,翩翩而來,心意相孚,不待告戒而自合,此泰之變也。亦可以見君子之易退,小人之易進也。有國者可不愼歟!
象曰:翩翩不富,皆失實也。不戒以孚,中心願也。
翩翩而來,所謂不富者,皆非陽實之賢也。羣隂在外,非其願欲久矣。今四一動,皆不待告戒而自孚,以其中心之所願欲在此也。
六五,帝乙歸妹,以祉元吉。
六五以柔中之德,下應九二剛中之臣,順而從之,如帝乙歸妹,降其尊貴,順從於人,故能成其泰治之功,以受福祉,以獲无吉也。
伊川曰:帝乙必古者制王姬下嫁之禮法者。
象曰:以祉元吉,中以行願也。
二五居中得中,上下交以行其志願,故受泰治之福,而得大善之吉也。
上六,城復于隍,勿用師,自邑告命,貞吝。
上泰之終,而又以隂柔處之,泰復否矣。隍,城池。嚮也積累以成泰,如取隍土累以成城。今泰復否,如城之頹復返於隍也。勢而至此,自治不暇,其可用師衆以治人乎?故曰勿用師。唯可行其告命於巳之私邑以自守,故曰自邑告命。蓋勿恤其孚,以至於此,雖得其正,亦可羞吝矣。若以剛健之才處之,扶顚持危,亦自有道,故不曰凶而曰吝。坤體,故曰師,曰邑。
象曰:城復于隍,其命亂也。
泰一變而爲否,其上下分崩離析之時,雖有命亦亂矣。告自邑,所以救此亂也。
上一章节
下一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