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,元亨,利貞,至于八月有凶。
彖曰:臨,剛浸而長,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剛自復浸,浸以長大而後有臨,一氣不頓進。兌為澤,三四五進而不已,浸長也。臨,以大臨小,其進非一日而大,大則小者自順,此臨之時也,故曰臨。兌說坤順,說而順其民也。九二剛中,六五應乎外,則說而順者,非苟說之順乎理也。臨之道成而大亨矣。然其端始於復之初九,剛反動於初正也,浸長而之九二,大者亨以正,故亨。造端不正,其能大亨乎?此臨之道也。夫天之道,剛始於子,進而至臨,又進而至泰,然後萬物通亦以正也。故曰元亨利貞。
彖曰「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」:天之道,言乾也,至于八月有凶,戒進之不已也。陰陽消長,循環无窮,自子至未,八月而二陰長,陰長陽衰,其卦為遯,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,不可以久。不直曰凶者,有凶之道,聖人闔小人,闢君子,凶未必至。
範長生以八月為否,誤也。周正建子,劉牧曰:遯之六二消,臨之九二。卦略曰:臨剛長則柔微,柔長故剛遯是也。臨在復泰之中,方長而戒之,不俟乎極也。故堯舜禹三聖人相戒,必於臨民之初,過此則无及已。在卦氣為十二月,故太玄準之以狩。
象曰:澤上有地,臨。君子以教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
水,天下之至柔也,以土制水,宜若易者。然迫之以險隘,奔潰四出壞之而後已,居之以寬大則畜而為澤矣。君子之於民也亦然。臨之以勢,勢有盡也,親之以教,教无窮也,是以忘有盡之勢,思无窮之教,教思无窮,則待之非一日也。故包容之保有之而无疆。无疆者,坤德也,厚之至也。三代之民不忘乎先王之澤者,教之也。三代而下,一決則橫流而不可復者,臨之以勢也。說卦以坎為盜,兌為少女,大象以澤為民,何也?曰:善保之則吾民也,坎非坤,眾能為盜乎?易傳曰:无窮至誠,无斁也。
初九:咸臨,貞吉。
象曰:咸臨貞吉,志行正也。
以大臨小者,臨之道,以上臨下者,臨之位,故諸爻位以上為臨。五者,臨之尊位也,初九、六五非應也。初處下而說,五自應之初。兌體之五成艮,山澤相感之象,咸,徧感也,无心相感也,故曰咸臨。初九正,正其始也,初與四為正應,然之四不正五,感之動而上行,則正位以臨其民,而萬物正矣。舜德升聞豈有心乎?有心則凶,不正亦凶,故曰貞吉。初九,其始正者,非一日正也。古之人正其心及感之而動,舉斯心以加諸彼志,行正也。
九二:咸臨,吉,无不利。
象曰:咸臨吉无不利,未順命也。
二有剛中之德而應五,動而正,吉,无不利。无心於臨,五自感之,二之五成艮,澤山象也,故亦曰咸臨。九居二有不利,然處下而說,曰「吉,无不利」者,以未順命也。九二,待時者也,二至四有伏巽,巽為命,坤順也。易傳曰:未者,非遽然之辭。孟子或問勸齊伐燕有諸,曰:未也,亦非遽然之辭也。夫初九有應而不應,九二有應而未順,君子之樂王天下有不與存焉,臨非君子之所樂也。
六三:甘臨,无攸利,既憂之,无咎。
象曰:甘臨,位不當也,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六三有臨下之位,而无臨下之德,柔不當位,以口說人,甘臨也。若當位則不言而信,何俟於說人乎?子朝之文辭,新室之姦言,內不足也,處則不當之,上則不應,无攸利也。雖甘臨,能无咎乎?陽浸長,自下進,宜憂也。六三知處不當位,能下九二之賢,降尊接卑,二三相易成坎,坎為加憂。陰陽失位既憂之,又加憂則正,正則无咎。夫咎豈長哉?在我而已,二至四有伏巽,巽為長,二三相易,巽變坎,故曰既憂之,咎不長也。
六四:至臨,无咎。
象曰:至臨无咎,位當也。
臨以大臨小,四居下之上,為五所任而比於下,得君而近民者也。臨道尚近,臨之至也,以陰處四為得正,體坤為處順,與初相應為下賢,得君近民而又兼此三者,所以无咎。此无他,位正德當也。故曰「至臨无咎,位當也」。
六五: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
象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
兼天下之明而不自用者,知也。五處尊位,虛中而納二,五二相易成坎,坎為水,內景知也。兼九二之明而不自用其明,陽為大,此大君用天下之明以臨天下,於臨之義為宜。相易而正,正則吉,故曰「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」。所謂大君之宜者,行中之謂也。二以剛中上行,五以柔中下行,上下相交,五兼二而用之,上下行中道也。不交則明何由生,義何由明?故曰「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」。王弼曰:聰明者,竭其視聽,智力者,盡其謀能。
上六:敦臨,吉,无咎。
象曰:敦臨之吉,志在內也。
上六臨之極,極則窮,變而通之,其敦臨乎。上與二非正應,而陰必求陽,志在乎內者,處臨之極,非內有賢人之助,不能資其臨。下之道,尊賢取善,以剛益柔,厚之至也。故曰「敦臨」,坤厚也。二之上成艮,為篤實。厚而篤實,敦之象。天正則吉,无咎。上二相易而曰吉,曰无咎者,得九二之助,然後上安其位,臨道不窮。安其位,所謂吉不窮,所謂无咎,故曰敦臨之吉,志在內也。易傳曰:臨陰柔在上,非能臨者,宜有咎。以其厚於順剛,則无咎。